|
記者徐靜 2008-10-24
去年很多保險公司在銀保渠道重磅推出投連、萬能產品,如今已風光不再。日前,記者走訪了不少銀行網點,發現原本隨處可見的銀保宣傳產品“易拉寶”等,如今已寥寥無幾。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投連險賬戶在三季度大幅度縮水,海康保險等多家保險企業接連遭遇集中投訴、退保等惡性事件,個別保險商的投連險退保率甚至超過了50%,監管部門已要求各地排查風險,防止出現類似情況。部分銀行網點被“叫停”銷售投連險和萬能險,需要重新審核代理銷售資格。
誤導銷售是根源毋庸置疑,退保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投連險賬戶的縮水。記者了解到,在投連險的多個賬戶中,股票基金投資占比七成以上的偏股型賬戶縮水最為嚴重。據世德貝投資咨詢公司發布的投連險第三季度分析報告,三季度投連險偏股型賬戶平均跌幅達到了14.97%,最小跌幅為9.24%,最大跌幅則達到25.30%。而同期滬深300指數跌幅為23.94%。
不過,銷售人員在投連險銷售時對消費者誤導,給予高額保底收益承諾,才是本次退保潮的根源。退休在家的劉姓女士告訴記者,“當初我去銀行,理財顧問對我說,該款投連險收益可高達88%,保本絕對沒問題,哪料現在賬戶已虧損3萬,原本的養老保命錢已從8萬跌到了5萬,對此,我肯定要投訴到底。”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處在本次退保事件風頭浪尖的某保險公司天津分公司,就是私印宣傳單證,投連保證最低年收益率5%,每張宣傳單上都蓋分公司銀保部公章。全球金融危機加劇,A股市場持續低迷,該公司的這款投連產品虧了將近50%,許多客戶涌到銀行投訴。保監會為此要求該公司按宣傳單承諾賠償客戶損失。
中國人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包括投連險在內的新型壽險比較復雜,而購買銀保產品的客戶年齡比較大,風險防范意識不強,本身就不是購買新型壽險的合適客戶。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保監會在加強投資連結保險銷售管理、打擊銷售誤導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訂技術標準,出臺專門針對投資連結保險的精算規定;要求保險公司加強產品管理,強化信息披露;同時,加強對消費者的風險提示。
大型險企受波及較小記者發現,在本輪退保潮中,外資保險和中小型保險公司作為市場的挑戰者往往更為激進。以“搶占市場”為主的策略使得險企在急速擴張的同時,忽視了誤導銷售等風險,為今天退保風險的集中爆發埋下伏筆。相反,步調相對穩健的國內大型保險商所受波及相對較小,太平洋保險甚至至今未推出投連險產品。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從今年年初推出投連險,迄今為止只銷售了11萬元,他們一直把重點放在了分紅險。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員工告訴記者,由于在投連險銷售上有過前車之鑒,所以中國平安去年推出投連險產品時格外慎重。迄今為止,投連險銷售退保率都是正常值。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的銀保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不少保險公司都會將期繳型、分紅型產品作為業務重心。而這一情況在9月份上海壽險市場已經有所體現,該月壽險保費收入環比增長3億元,其中國壽和太保兩家增幅就達到2.4億元,分紅險成為兩家壽險公司的增長動力,尤其是太保壽險完成了絕地大反攻,放棄萬能險陣地后,迅速占領分紅險市場,該月分紅險保費貢獻度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