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煒
“后投連險時代”如何持續發展業務,面臨諸多考驗
近日有消息稱,生命人壽的投連險產品在天津等地遭遇了退保潮。市場上更是熱議,執掌生命人壽八年的總經理李鋼因為深陷“抄底門”,已經提出辭職。
李鋼稱得上是保險業界的元老,曾是平安保險開業前加盟的核心創業者之一,長期擔任平安副總經理,并于1994年籌建并分管平安壽險業務。2000年初,李鋼離職申籌生命人壽,其工作從參與撰寫申請報告開始。
可以肯定的是,熊市對投連險的“殺傷力”,讓生命人壽受傷不輕。去年股市火爆,國內保險業出現大力發展投連險的熱潮。可以說,哪家公司的投連險賣得火,哪家公司就能在保費增長的排行榜上嶄露頭角。生命人壽一度從投連險業務中受益匪淺。保監會先后在去年3月份和9月份兩次批準生命人壽設立投連險賬戶,使該公司的保費業務大幅增長。數據顯示,生命人壽2007年上半年的保費收入為18.76億元,到年底猛增至65.60億元。今年上半年,生命人壽的保費收入是55.26億元。
生命人壽的快速增長,是保險業的縮影。去年以來,外資保險靠投連險推動保費增長的公司更多。例如,中美大都會2007年上半年保費收入為2.91億元,全年則猛增至17.08億元。保監會的數據表明,2007年1月份至11月份,國內投連險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期的增幅達到530%,占國內壽險保費收入的比重也上升了6個百分點,而傳統壽險同比增長不足1%。今年上半年,股市下跌,投連險銷售卻降溫有限。不少公司以“抄底”為賣點,以繼續實現其銷售紅火。
但“覆巢無完卵”,投連險賬戶從最初的看上去抗跌,變得同樣損失慘重。以生命人壽為例,起始于去年11月份的精選股票型投資賬戶、優選平衡型投資賬戶和增強貨幣型投資賬戶,今年10月16日的凈值分別是0.4862元、0.6762元、0.9557元,分別累計損失51.38%、32.38%、4.43%。與同期上證指數下跌63.09%相比,生命人壽投連險損失較小。但對投資者來說,兩者相比顯得意義不大。就連與生命人壽作為業績比較的天相開發式基金,也在跌幅上小于其精選股票型賬戶,同期損失只是47.91%。
從生命人壽公布的數據來看,退保恐怕不是空穴來風。拿10月16日的數據與去年12月20日的相比較,增強貨幣型賬戶的賬戶規模幾乎相等,但精選股票型賬戶和優選平衡型賬戶分別從5947.6萬份、1261.1萬份,減少至4000.52萬份、910.23萬份。賬戶規模的縮小,說明生命人壽投連險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假如投連險銷售存在某些違規行為,如有報道所稱的書面承諾了保底收益,那么,生命人壽由此承受的壓力更大。
從時間上來說,生命人壽的上述3個賬戶可謂生不逢時,運作起始于去年11月的股市高點。但值得業界反思的是,生命人壽的風險判斷與投資管理有誤。該款投連險急于求成,在去年12月20日的“投資周報”中稱,“從中長期的角度看,目前由于市場已經歷了較充分的調整,因此更有利于我們以較為合適的成本建倉。我們在近兩周已將股票和基金的倉位建到90%以上。”而當時的股指位于5000點左右的高位,熊市大跌只是剛剛拉開帷幕。
如今個別保險公司遭遇退保潮,導致業務發展受到挫傷。一方面,投連險巨虧及退保有損于公司形象,另一方面,投連險業務的大起大落,使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加大。對保險公司來說,熊市或許是漫長的,“后投連險時代”如何持續發展業務,面臨諸多考驗。否則,類似生命人壽計劃的保險公司IPO道路將更加坎坷。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