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黃蕾
數月沒嘗到“打新”甜頭的保險資金,顯然不會錯過下半年首只大盤新股——中國南車的配售之戰。
記者根據中國南車昨日公布的網下發行結果計算出,共有33家保險公司傾巢出動,動用73個賬戶獲配資金額3.01億元,獲配1.38億股,占中國南車6億股網下發行規模的23%。保險資金“打新”主力軍的地位依然難撼。
不過,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之間的投資理念卻開始出現分歧。以保險三巨頭為主的大型保險公司對“打新”的熱度明顯降溫,而中小保險公司此時卻不斷涌入“打新”隊伍。
經本報記者粗略計算發現,三家保險上市公司合計獲配中國南車約1.1億元,約占保險資金獲配總量的36%。其中,中國平安的獲配資金額為4533萬元,中國太保為4193萬元、中國人壽為2157萬元。而在以往的“打新”案例中,保險三巨頭的獲配量通常占據整個保險軍團的“半壁江山”。
在這三家保險巨頭中,中國人壽的“打新”熱度驟降。中國平安之所以取得最多的獲配資金額,最大原因就是其參與配售的次數最多,共動用集團及旗下產、壽險公司的自有資金以及投資型產品等11個賬戶參與中國南車的配售。而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則次數較少。
在保險巨頭“打新”熱情漸腿的當口,卻不斷有“生臉”涌入保險“打新”軍團,如長江養老保險公司、陽光人壽、華泰人壽等中小型保險公司。其中,長江養老保險公司不僅動用了自有資金,還動用了四個企業年金賬戶,參與中國南車的配售。
雖然,中小保險公司目前只能以委托資產管理公司的形式投資股票,且每家中小保險公司獲配的資金量有限。但經記者計算后發現,12家參與中國南車配售的中小保險公司合計獲配資金也已達到了6143萬元,占到了保險獲配總量的20%,中小保險公司的集體能量不容小覷。
對于中小公司“打新”熱情為何高過三巨頭這個問題,一位券商人士昨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隨著中簽率以及打新收益率的降低,保險機構的‘打新’成本越來越高。大型保險公司此時會選擇抽出一部分資金轉投到基礎設施等收益較穩、風險較小的投資領域。但中小保險公司卻投資無門,可以投資的渠道極為有限,相比之下,參與‘打新’反而是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之一。”
然而,大型保險公司“打新”熱情的漸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保險軍團的“打新”氣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雖有49家保險機構參與了首發配售和增發,但190.3億元的獲配資金額僅是去年同期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