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建議環境污染責任險變相強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1:04 中國保險報
□本報記者 謝柳 “美亞保險的污染法律責任保險推出至今,只有外資企業購買過,國內企業環境風險意識比較弱,購買率比較低。隨著國內法律、監管和技術不斷健全,這類產品應該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日前,美亞保險責任險負責人譚洪波的一席話,揭示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國內面臨的困境。 幾年前,美亞保險推出了污染法律責任保險,并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此類險種的外資保險公司。 幾天前,內資保險公司華泰保險也正式向市場推出“場所污染責任保險”及“場所污染責任保險(突發及意外保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就此發表評論認為,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國內保險公司推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值得肯定的,這有助于提高國家產業水平、改善環境及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等。但這類產品目前在國內是否有市場,能否順利推廣,庹國柱表示并不確定。 據介紹,健全的法律基礎、完善的制度建設是環境污染責任險發展的前提。但在我國,現階段對環保責任的認定尚“無法可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法中心教授陳欣告訴記者,責任保險是因為侵權法才產生的險種,沒有侵權法就沒有責任保險,特別是侵權法的歸責原則直接影響責任保險的承保責任。我國的侵權法是在近20年內發展起來的, 到目前還沒有一部獨立的侵權法典,沒有統一的適用規則。 至于環境污染責任險,除了侵權法外,其法律基礎還涉及《環境保護法》。我國現行的環保法頒布于1989年,但環保法律法規的“軟”、處罰額度“低”,已成為環保執法的掣肘。 除了對法律制度的要求外,責任險的經營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如產品條款的制定多依據以往的訴訟案例、費率厘定多根據以往的實際損失等。較之一般的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面臨的風險更為特殊,陳欣將之細化為:一是風險的識別和量化困難,技術難度大;二是污染造成的損失巨大。如1989年美國油輪“埃克森·瓦爾迪茲”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觸礁,3.4萬噸原油流入威廉王子灣,造成大批海鳥和魚類死亡。針對此次事故的清污前后花了近10年時間,費用高達25億美元,如果將賠償和罰款計算在內,這場泄漏事故的代價為95億美元;三是有些污染損失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步顯現出來;四是除了實際損失之外,環境污染還涉及潛在損失,這部分損失常常是由恐懼造成的。如在美國,人們對石棉可能給后代造成的危害心懷恐懼等。 資料顯示,當年因石棉索賠案例,很多美國企業和保險公司都瀕臨破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般的商業責任保險都將環境污染排除在承保責任之外。 后來,美國險企多采用批單形式承保個別環境污染風險,或者提供突然和意外污染事故的保險,其保單不僅要求污染事故必須是突發和意外的,而且還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報告給保險人,例如事故發生后的7天內。目前在美國,愿意對漸進發生的污染事故提供責任保險的保險人只有三四家,而且保單沒有標準格式,承保的標準非常苛刻,通常要求投保人出具一份所面臨污染責任風險的詳盡報告,報告的費用非常高昂。保單的責任限額一般不太可能超過2000萬美元,免賠額也規定得非常高。 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售賣的環境污染責任險主要引自美國市場,美亞保險和華泰保險對其進行本地化調整后向市場推廣。陳欣認為,引入任何責任險首要的事情是要對其進行研究消化,一定要讓產品變成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防止出現“南橘北枳”。 目前國內鮮有企業主動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應否由相關部門發文,要求企業必須購買?陳欣認為,經濟問題只能依靠經濟手段來解決,保險屬于商業行為,所以,強制險宜越少越好。 據介紹,在國外,很少有保險是強制性的,即使所謂的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制”,而是一種“變相強制”。如在美國,政府部門要求企業提交經濟償付能力證明,在污染發生后對企業處以重罰。企業權衡過后,都會主動購買環境污染責任險。 專家建議,保險業界的重心在于要對險種研究和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并通過調整保費防止道德風險,間接懲戒污染行為;而有關政府部門則應加大對環境污染的處罰力度,提高企業排污成本,有效防范環境污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