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利面臨七年之癢 保險公司換頭求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0:54 中國經營報
萬云 金融年度盤點之一 光大永明CEO張敬臣、瑞泰人壽CEO丁瑞德、中美大都會人壽總經理 Brent Bell、海康人壽CEO博瑞德、合眾人壽CEO陳炳根……自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至今,這些合資壽險公司的新任CEO紛紛走到聚光燈下,粉墨登場。 而恰巧的是,這些保險公司往往在成立3到5年時間里都開始更換CEO或者總經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5年是一個節點,7年是一個坎兒。發展到第5年的保險公司,正是保費規模擴大、機構大張旗鼓擴張的時候,同時也面臨著盈利的壓力,這個時期集中更換CEO,是偶然,還是必然? 新CEO粉墨登場 保險公司更換CEO在2007年底表現得尤為集中。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合資公司CEO更換風起。中加合資的光大永明人壽原外籍CEO薛珍納悄然離去,新任CEO張敬臣是香港人士,在保險公司有多年財務和管理工作經驗;中瑞合資的瑞泰人壽迎來新任CEO丁瑞德先生是一位在渠道管理和產品推廣方面富有經驗的人士;中美大都會人壽的新任總經理 Brent Bell則在保險、財務和資產管理方面有20多年金融服務經驗;2008年1月,中荷合資的海康人壽起任新的CEO博瑞德,博瑞德歷任銷售及營運職務。 而“更新CEO”之風已刮到內地保險公司。成立3年的合眾人壽不惜重金從香港聘請來一位有34年壽險工作經驗的陳炳根。陳炳根曾在友邦保險、安盛國衛保險、中宏保險和香港盈科保險擔任過管理職務。 可以看出,這些“更新CEO”的保險公司一個共同點都是在成立近3到5年的時間開始換人,這個時候的保險公司面臨保費規模擴大、區域和機構擴張而需要不斷擴充資本金向合資公司注資,但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產生的利潤在第五年的時候仍處于“看不到摸不著”的尷尬局面,保險公司一般也在此時更換新CEO。 而且這時候換人,一般會把原先以開拓市場見長的CEO更換為一位有全面管理經驗的經營者,而這位新經營者大多擁有財務或精算方面的經驗,擅于用數字說話。 以信誠人壽為例。信誠人壽在經營第四年、第七年更換了兩次首席執行官(CEO)人選,目前就任的CEO鐘家富來自英國保誠集團,“其深厚的精算背景為信誠人壽的發展增強動力。”信誠人壽發言人如是介紹。雖然信誠人壽沒有正面回應,但精算師出身的鐘家富替代了有30多年保險營銷經驗的前CEO謝觀興后,信誠人壽的管理開始在成本控制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新人新思維? 目前內地50多家壽險公司中,有70%的壽險公司的成立時間不超過7年,一半以上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壽險公司的特點是開業之初成本較大,收到的保費是“負債”,保險公司在賬面上處于虧損階段,一般來說,在保險公司經營第七八年時賬面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股東才開始看到源源不斷的利潤。保險公司發起股東在成立壽險公司之初都要接受“7年負債”的考驗,尤其在合資壽險公司,中外資股權比各占50%,股東雙方要對“較長時間的無利潤經營期限”達成共識,經營層才能安心經營。 雖然中外股東已經接受洗腦,但在現實面前,經營者仍然感到來自股東的壓力。“當保險公司經營到5年之后,這時已可以看出公司的經營架構和業務發展能否將在第七八年時打平盈利點。”一位保險專業人士說。而在這個時候,股東認為業務發展過慢,成本仍居高不下,這個時期也正是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磨合期,而一旦出現問題,保險公司很容易就會采取“換人換思維”的方式來更換CEO。 在這方面信誠人壽和光大永明的高管變化說明了這一問題,信誠成立于2000年,光大永明成立于2002年,兩家保險公司的業務排名雖居合資保險公司的前列,但在成本和業績的綜合數據表現上仍令股東有所不滿,因此兩家公司都換上了將在財務上把關的精算師CEO鐘家富和財務出身的CEO張敬臣。 中美大都會Brent Bell和瑞泰人壽的丁瑞德上任后,都加大了銷售投資連結保險的力度,因為這一產品不僅是中國市場熱銷品,而且能帶來豐厚的保費規模,并且對資本金不構成壓力,還降低成本的支出。畢竟,節源開流是股東們最愿意看到的業績。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