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雨露:西方世界必然要對中國展開戰略防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7:53 新浪財經
由中國金融學會、金融時報社聯合主辦的“2007中國金融論壇”于12月25日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科學發展觀:中國金融業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以下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陳雨露的精彩發言。 陳雨露:各位代表,大家辛苦了! 我講的主題是“中國的國家稟賦與中國經濟的關系”。中國經濟終于來到了大門檻,中國經濟的增長已經開始面對復雜的國際金融布局。一方面中國具有發展中國家的特征,具有自己特有的國家稟賦。但是另一方面,有關金融的全球問題正在引起愈演愈烈的國際摩擦。這些國家稟賦包括新文化運動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沖擊的正在得到弘揚的中國傳統的文化土壤。 強勢政府所主導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社會信用水平很低,大量地農村人口至今沒有分享經濟繁榮的果實,也缺少遷徙的自由和有效地農村土地的服務。既不同于普通法系,又不同于民法法系的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以及中國的金融會計人才,缺乏足夠配備的金融體系。所謂有關中國金融的國際摩擦,包括外匯升值、外匯儲備、跨國并購,全球股票市場上的中國財富以及由貨幣陰謀論所引發的社會情緒等等。應當說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在經受著這種復雜的國際金融博弈困境的考驗,而且這很可能是一種常態的困局,從容地應對這一困局,需要中國金融管理當局,建設新的全球思維模式。 所謂的全球思維模式,是指對其他的文化具有有利于跨過化交流的態度,是將自己的行為與心理相結合,達到全球的思維模式。全球的思維模式具有5個特點,第一文化氛圍的敏感性,第二心態的開放性,第三見識的廣博性,第四具有全局觀念的思考力,第五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動性。總之,全球思維模式的目標,是調節和控制好全球化的分轉變革帶來的種種復雜、模糊、矛盾,甚至沖突的情況。 應當說,天地人和的整體思維模式,是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主流和優勢,關鍵是我們需要建立全球的視野和跨國化的意識。推出整體統一、直覺感性、中庸調和及內在融合的中庸思維,與個體獨立、思維論證、外在矛盾和超越的西方思維,如何在中國的金融管理當中可以協調,需要我們自己實踐自我的超越和創新。 思維的創新,往往存在于不同文明的切點上,我個人認為動態的平衡管理和全球的創意思維,應當是一種通過這種困局正確的思維之一。作為動態的平衡觀和全球套利的思維,也就是指面對中國、印度的崛起,所帶來的全球經濟調整的新形勢。只有在有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不均衡組成的經濟均衡的結構的經濟自動態當中,尋找提升和發展自身實力和實踐財富正向競爭的機會,采取正確的發展思維。 比如,第一,由于產業轉移是全球新存儲化的基本動力。過去20年,中國從發達國家消費的原因,造成了經濟的轉移,但是由此造成了喪失獨立性的代價。那么未來20年,隨著中國的產業水平的提高,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將更加洶涌蓬勃,這個利益我們恐怕是不能不要的。那么如何以比較小的成本,來恢復宏觀金融調控的有效性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調控體系上,解放思想或者是另辟蹊徑,而不是簡單地回歸到原有的信貸計劃內的體系上去。 比如,第二,由于中國的資本價格和利率的管制,經濟不能夠通過市場的商品和資產架構的調整由不均衡回到均衡。只是在經濟不均衡十分明顯的情況下,來使用行政手段調整利率。顯然,這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成本,但是這種在金融管理上與世界其他部分的不合拍,也讓我們有幸沒有受到1997年到1998年的金融風暴的波及,從而受到了長期的獲益的機會,使得民族收益有所增加。那么在未來長期受益的條件下,這種新的長期套利的機會在哪里呢?需要我們仔細地尋找。 比如,第三,由于貨幣低估的因素所推動的出口需求大增,造成了外部的極度地不平衡,外匯儲備的高成本和巨大的國際壓力。但是,出口需求對于國內需求消費的有效替代,保證了中國消費這個大道路,獲取了有效地套利收益。那么下一步,成為大國的利益所需要的貨幣升值和貨幣自由兌換的問題,與經濟的成本之間,如何獲取新的長期套利收益呢?恐怕也需要我們的一種大局意識和精確的計量。 比如,第四,金融體系結構,是宏觀金融管理的核心內容。我們與全球63個國家的跨國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表明,第一社會系統文化對于金融體系的結構選擇有重要的影響。在一個經濟體當中,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普遍信任關系越強,那么這樣的經濟體,更傾向于選擇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第二,法律體系對金融體系的選擇,也有重要影響。普通的法系傾向于選擇市場與主導型的金融結構,更多地允許混業經營。詳細之下民法法制國家更傾向于嚴格經營范圍的建設,更傾向于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的結構。第三,經濟發展水平與金融體系結構不存在統計上顯著相關關系。當一個國家變得更加富裕的時候,其金融體系會變得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結論。第四,金融體系結構對金融效率的影響,要看經濟體的性質而定。 在一個包括全球樣本的實證分析當中,實證結果并不支持金融體系結構會對金融效率產生影響這樣一個論斷。但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當中,其金融體系的結構,如果越傾向于銀行主導型,那么其經營的成本通常越高,效率通常越低。也就是說,基于全球經驗的分析,支持我國金融體系結構需要兩大體系平衡發展的思路。但是,在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之下,直接融資機制以什么樣的節奏來成長,兩種融資機制如何實現高于歐美兩種模式的混業經營,則需要更加艱苦的研究工作。 總之,隨著中國的外交進入一個沒有直接敵人的新階段,中國面臨的多方面的國際摩擦,恐怕不是一種貨幣金融戰爭的風險,而更多地是一種戰略的壓力。換句話說,與其說西方國家對中國主動的圍堵,不如說是西方世界必然要展開的一種戰略防御。因此,在全球思維模式之下,兼顧中國自己的國家稟賦,更快地建設一套宏觀金融管理的新體系,是當局十分急切的任務。謝謝大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