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費六強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比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7:09 理財周報
保費六強榜 理財周報記者 陳末/文 以前人們熱衷于談論保險是騙人的,因為不了解而拒之千里。現在人們開始有選擇地接觸保險,關注產品、公司以及相關新聞,這些變化跟保險業的飛速發展不無關系。 據統計,近年保險業務年均增速保持在16%左右,2006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5641億元,是2002年的1.8倍;保險業總資產目前達2.53萬億元,保險業資本金總量超過2000億元,是2002年的5.6倍;目前保險公司有102家,其中中資公司61家,外資公司41家。 對于中產家庭來講,動輒上千億、萬億的資金也許不能形象理解保險行業的發展,但如雨后春筍般開業的保險公司卻讓大家實實在在地感受保險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有選擇固然好,但100多家保險公司,到底該選哪一家買保險不免有點眼花繚亂。 背靠大樹好乘涼 買保險不同于買股票,即便買到個垃圾股,忍痛虧一點,日后總有賺回來的機會。可是保險不一樣,尤其是必須的保障型產品,買了就意味著長達二三十年甚至一輩子被“套住”。有人形容買保險跟買房子一樣,對于戶型、面積、通風、朝向、地理位置、交通等各方面要全方位考察,也有人形容買保險跟選擇結婚對象一樣,脾氣、秉性、生活習慣、家庭出身都要顧及到。不管是像買房子還是像結婚,道理都是一個,慎重。 買保險圖的就是一個安全、安心,第一步是選擇一家有實力的公司。 到底人們都在選擇哪些保險公司,絕對數量無法統計,但是從另一個數據卻也可以反映大多買保險人的取向。截至2007年8月份,按照保監會統計的保費排行,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太平人壽,保費規模排名前六位的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占據整個壽險市場的85%,另40多家壽險公司只占15%。換句話說,大多數人把保險費送到了這六家公司。 保費就是王道,這句話得到了再次印證。 這六家都是中資公司,除了太平因為歷史原因,曾有海外經營經驗再在國內復業外,其它五家成立的時間和經歷的環境均相差不多。但在多年的經營中,也逐漸顯露出不同的公司文化和發展策略。 專業與感性雙重評判 評價保險公司與上市公司不同,投資人從上市公司日常公告、財報以及行業景氣度等各項信息中,均可以找尋股價變動的蛛絲馬跡,而從投保人的角度評價保險公司則另有指標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感性評價。 保費只是評估保險公司規模的指標之一,從資金安全的角度來看,還有償付能力充足率。日前保監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新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為提高報告的信息質量,保監會明確了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并以虛擬公司和數字為例,設計了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模板。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由保監會監督,如果低于100%,會有不同的監管措施。在已上市的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的年報和半年報里,已經逐漸披露償付能力充足率這個數據。到底這個指標有什么意義,什么因素影響其升降,是越多越好還是有個合理范圍,本期主題將為讀者剖析其背后的邏輯。 雖然專家經常警告買保險不要跟風,但跟風也可以理性。由于控制風險的需要,各家公司在產品設計上都要符合相關監管規定,目前市場上同類型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購買一些經過大眾檢驗的產品,也不失為一種簡單的方法。 人們買保險最擔心的就是理賠,“投保容易理賠難”的陰影難以行業的發展速度來消除。到底這幾家擁有客戶最多的公司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理財周報記者在調查中看到太保、平安的努力方向,也許不盡如人意,但有嘗試和探索總是好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