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險產品:莫丟了保障功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05:43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李慧 目前,銀行保險產品普遍偏離了以保險保障型為主的風險需求軌道,越來越向投資理財型產品演變。偏重理財,保險個性何在?丟掉個性的銀保產品,還有什么競爭優勢? 保險習慣上被分為保障型、儲蓄型和投資型三種。就儲蓄而言,保險業的總資產占金融業資產不到5%,略大于交通銀行,且儲蓄型銀保產品的收益并不比銀行儲蓄高多少,流動性極差,和銀行產品相比優勢并不明顯。就投資而言,在資本市場極為活躍的今天,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通常低于專業投資機構,同時保險公司推出的分紅型或萬能型投資產品的流動性也低于證券投資產品,銀保產品在理財環節的競爭力自然遜色于銀行代售的債券和基金。 保險產品區別于其它金融機構的 近幾年,分紅、萬能、投資連結等投資理財型保險產品推動了保費短期的大幅度增長,但是這些“熱賣”的銀保產品多是三到五年的躉繳產品,在保費增長的同時,也對保險公司的風險承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保險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這些“熱賣”的投資理財型銀保產品,多是以其不確定的收益為賣點,正是因為其收益的不確定,所以增加了憑空想象和利用歷史數據演繹的空間,銷售人員多是用近幾年的最高收益做幌子,以此計算的高收益來吸引投資者。由于過去幾年資本市場不景氣,客戶的實際收益遠不如預期收益,直接導致曾經出現的退保高潮,在客戶流失的同時保險業的形象大打折扣。 對于保險業的客戶而言,理財只是一種短期熱情,保障才是長期需求。利用客戶的短期熱情,引導客戶加入到追逐短期利益的浪潮中,置客戶的保障需求而不顧,不但不能滿足客戶的長期需求,不能解決社會轉型期的保障缺口,反而制造了大量急功近利的棄保險逐理財的心理,這將嚴重影響保險業的長期發展。 因此,銀保產品必須要幫助客戶解決保障問題,保險產品雖然可以附加銀行購買者行為的儲蓄形態,但在功能方面不應丟開保險保障的本質特性,盲目進入由儲蓄存款、基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