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匯金公司40億美元注資 揭秘張榮坤中再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23:2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福禧投資深入中再系六分之四,匯金注資前中再需過清產核資關,屆時所有暗礁必將浮出水面

  本刊特約記者 韓艷 本刊記者 李德林/文

  有消息稱,央行與保監會就中國再保(集團)公司(下稱“中再集團”)注資一事成立領導小組,并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關于匯金公司動用約4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注資中再集團的報告。接下來,中再集團將清理資產,為注資鋪平道路。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為中再重組財務顧問。

  目前,中再集團旗下公司包括中再人壽、中再財險、大地財險、中國保險報業股份公司、華泰保險經紀和中再資產管理公司6家企業。而這則注資的計劃出臺,正值“中再系”4家企業的重要參股股東福禧投資因涉某市社保資金挪用案被調查之際。

  7月中旬至今,同時接受調查的還有福禧投資實際控制人、33歲的江蘇富豪張榮坤及福禧投資的母公司上海沸點投資。這個風暴眼中的年輕人與中再集團多位江蘇籍高層人士熟稔。從2003年開始到2005年,他一擲4億元,在管理著數百億元資金的“中再系”4家企業中參股,并擔任其中兩家公司副董事長。

  其中,中再人壽正是被本刊去年披露在漢唐證券有高達4億多元委托理財投資無法收回的當事方,此筆委托理財資金來自于幾個高管從中再人壽8億元注冊資本金中劃走的6億元,根本沒有經過股東大會批準。外界無從知道張榮坤花巨資參股這家治理疏漏、但資金充裕的公司之用意。

  保監會對中再集團的調查時間很長,卻一直沒有公布調查結果。深涉“福禧事件”中上海社保資金的中國工商銀行分行,正是中再資產管理公司100多億元人民幣資產的托管銀行。這些資金是否安全,還有待央行以及保監會組成的聯合小組進行調查。

  恰在此時,匯金的40億美元注資計劃啟動了。

  40億美元的注資

  中再集團占有90%的中國再保險市場份額,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實現業務收入125.69億元,集團總資產達到297.65億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加21.2億元,增幅7.67%。中再業績光鮮的背后,是上萬億元規模國際巨頭們對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蠶食。

  中再集團前任董事長戴鳳舉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提案認為,截至2005年底,中再集團總資產285億元,注冊資本金僅為39億元,對應的承保能力僅為200多億元。而2005年中國共實現保費收入近5000億元,按發達國家再保費收入占保費總規模20%標準計,中國再保費收入應為1000億元,而實際收入僅215億元。至2010年,預計中國保費收入突破1萬億元,再保險需求將達2000億元。中再集團本金無法承接這一龐大的再保險市場。

  龐大的再保市場將被完全開放的外資蠶食已經成為必然,盡管2005年底實施的《再保險業務管理規定》明確了“優先境內分保”的優惠政策,但因為資本金問題制約承保能力,目前中資財險公司基本都與幾大外資再保公司簽有分保合同,中再由此形成資金匱乏,承保能力單薄,擴大業務規模的愿望很難實現,再保險業務無從開展,資金積累緩慢的惡性循環。

  2005年是中再集團最動蕩的一年。戴鳳舉被劉京生取代,中再人壽因為違規動用將近70%的注冊資本金委托理財,部分資本金打水漂,劉京生對中再人壽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助理一免到底。

  5月23日,保監會紀委書記陳新權到中國再保進行調研后,劉京生公開發表文章,希望公司能突出集團化管理,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轉換經營管理機制,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盡快實現集團公司從資本實力、償付能力、服務領域、技術水平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在8月初,劉京生就高調表示,借鑒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成功經驗,中再集團正在申請國家注資擴大資本金,其目標是推動集團公司由國有獨資公司向股份制公司轉變。

  中再集團一直圖謀上市,一旦上市,如資產風險、資產與負債匹配風險、再保險安排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和其他風險,實際償付能力及法定最低償付能力、自留保費與所有者權益比率、保險資金運用有關情況等將按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進行全面披露,它還沒有將家底公諸于眾的底氣。

  自我積累、上市融資這兩條路都不可能,留給中再的選擇只有國家投資與私募。“這次匯金公司40億美元的注資無論是在股本結構還是資金規模上看,都對中再帶來歷史性的轉變。”中再人士認為,接下來清理債務對于中再來說任務非常艱巨。“目前中再人壽、保險報兩家的經營狀況有些糟糕。”

  匯金公司選擇在此時進入中再,一方面是為緩解外匯儲備壓力,另一方面是應保監會的請求,完善中再治理結構,完成注資后,匯金公司將成為中再集團絕對控股股東,它將派出董事,并對中再管理層進行系列的變動。“不排除劉京生卸任回保監會。”知情人說。

  張榮坤的中再往事

  8月17日,上海市社保局下屬的上海市企業年金發展中心起訴福禧投資一案立案,前者以借款合同糾紛為由訴請沸點投資、福禧投資歸還30億元委托運營本金及收益,4.5億元委托貸款及收益。張榮坤發家正是將起訴中提到的這些錢,作為對外投資的所謂“自有資金”,然后以此從債權銀行獲得大筆貸款,投向已打通關節的壟斷項目,如多條重要高速公路的經營和在香港上市前夜的上海電氣(2727.HK),獲取超額價值。

  在這個被冠以“公路大王”的眾多驚人投資中,一些對金融業的投資雖也被屢屢提及,但多被一帶而過。簡單計算,張氏發軔至今,他直接持有60%股權的福禧投資2003年至2005年先后在金融業砸下了近4億元資金,多投向中再系企業。

  中再人壽70%資本金失陷漢唐證券,福禧投資持有中再人壽10%股權,很短時間內,相應損失逾4000萬元。對此,福禧投資人士卻僅稱“中再人壽只是一筆小小的投資,雙方在其他方面還有很多合作。”受訪者甚至稱:“就是有8億元陷進漢唐,福禧投資也頂多有8000萬元的投資虧損。”

  8月10日,福禧投資對中再旗下4家子公司的股權已被全面凍結。中再相關人士也表示,中再會盡快就此事配合上海市政府開展工作。

  中再改制積極分子

  今年8月,上海電氣董事長王成明被證實在接受中紀委審查。王作為當初上海電氣改制上市的主要領導者,正是安排張榮坤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的關鍵人物。

  2004年3月至8月,福禧投資輾轉獲得上海電氣10.54%股份,一個月后,張出任副董事長。2005年4月,上海電氣登陸香港H股市場。短短一年,獲利超出其投資成本9.6億元一倍半。

  2002年3月,張榮坤以32.07億元收購上海路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99.35%股權,獲滬杭高速上海段30年的收費經營權。而收購資金來源,正是管理松散的上海社保中心。媒體披露,福禧投資購入上海路橋股權支付13.62億元,與32億元來自上海年金中心通過工商銀行的“委托運營本金及委托貸款”尚有很大差距。其余社保資金流向何方?

  很快,外界看到,來自江蘇的闊綽投資客成為正在改制中的中再公司座上賓。在2002年7月瑞士再保險公司成為第一家獲準在中國建立分公司之前,中國再保險公司(下稱“中再公司”)是內地唯一的再保險公司,享有經營法定再保險的權利。成立于1999年3月的中國再保險公司,由國家財政出資,注冊資本金30億元。

  按中國加入WTO承諾,2005年末,法定分保將完全取消,再保險市場將全面開放。2003年開始,中再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是年12月,中再集團及旗下中再人壽、中再財險掛牌成立。張氏介入股改,其中,福禧投資出資1.68億元,持有10%中再人壽股份,為第二大股東,張榮坤擔任副董事長。在中再財險中,福禧投資以1.168億元取得10%股權。

  中再人壽違規委托理財出事之后,福禧投資此后不僅繼續投資了中再的另兩家子公司——中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保險報業公司,甚至又支持中再人壽增資擴股,而對此前數千萬元損失并不追究——

  2005年2月,福禧以0.21億元成為新成立的中再資產管理公司股東,占9.9%股權。中再資產管理公司掌管的資金運作規模高達100億元,主要負責托管集團及其他成員的資產。時任中再集團總經理戴鳳舉親自出任董事長。由于有民營資本和外資的進入,中再資產管理公司特別受到關注。兩個月后,福禧投資又投下1545萬元,參股中國保險報業公司15%股份,張氏出任副董事長。2005年10月,福禧投資與其他股東對中再人壽進行同比例增資8000萬元。

  至此,中再集團旗下6家子公司中,福禧出任其中4家的股東。這一系列出手豪綽的參股之舉,幾乎與它參與上海電氣股份制改造,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同時進行。

  為何專愛中再

  無論對高速公路、還是對上海電氣的投資,張榮坤均獲得直接、看得見的高額收益。對中再系企業的投資卻是例外。根據保險企業的運營規律,福禧投資不可能在近期獲得太多收益。

  然而,福禧投資仍然執迷于保險,準確說,僅止于對中再集團。

  沸點投資是張榮坤的另一平臺。而沸點投資的發起人周衛明、時文綺都是張榮坤的蘇州老鄉,均掌管財務。知情人稱,沸點投資幾乎全是行政人員,他們往往是跟隨張多年的蘇州老鄉。知情人說,當年違規的中再人壽前總經理馮宏娟就是江蘇人,中再不乏與張氏關系甚密的江蘇籍人士。

  事實上,在福禧大舉投資中再之際,其現金流相當緊張。今年二季度,福禧流動資產為31億元,流動負債為35億元,流動性風險已有燃眉之勢。

  業內人士擔憂地分析,不少投資保險的資本看中的是保險公司的現金流。早在2005年4月,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在“保險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與公司治理論壇”就指出,正研究制定指導保險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特別是要研究如何防止大股東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挪用保險資金,侵害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利益的情況。

  2004年7月,東方人壽保險因將資本金數億元交給大股東德隆系關聯券商委托理財導致巨額損失,而被勒令停業。萬幸的是,東方人壽彼時開業時間不長,未有大量保險資金可被挪用。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