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 > 正文
 

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下發規范 銀保產品前途未卜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07:13 北京現代商報

  幾乎在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通知》的同時,農行人壽宣布聯手發布“國壽穗穗紅”,平安保險也推出了“金樂章”等銀保產品。盡管監管部門對銀保產品是明升暗降,但是銀行及保險公司對銀保產品卻依然熱情不減。

  記者來到農業銀行某營業部看到“國壽穗穗紅”的相關品種尚未在銀行柜臺登陸。向工作人員詢問時,“各個分行還沒有跟上面簽協議”,對這個最新推出的銀保產品他們顯
得一臉茫然。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從4月份開始增勢就有所回落的銀保產品,在6、7月份的規范之后,是延續下滑趨勢還是有所回升成為了業內外普遍關注的一個核心話題。

  銀保產品依然“紅火”

  銀保產品重“紅利”輕“保障”

  在銀行柜臺上擺放著花花綠綠的各色宣傳單大多都是有著各樣名目的銀保產品,“通過銀行賣保險”這是對銀保產品最直觀的表述。銀保產品,是保險公司通過銀行柜臺銷售的保險產品,提供保險責任是該類產品最重要的功能,相比較保險代理人銷售的產品,只不過銷售的渠道不同而已。銀行柜臺登陸的銀保產品,從目前銀保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看,購買者真正從自身保障利益購買該產品者少之又少,大多沖著銀保產品的分紅去購買銀保產品。

  目前銀保產品通常以分紅險、萬能險、教育年金等投資型險種為主。市民去銀行存錢時,常常可以看到銀保產品的宣傳單。這些誤導使得很多市民明明去銀行存錢,卻糊里糊涂買了保險;或者誤將保險的收益率與銀行的存款利率簡單比較。從購買角度看,由于輕保障重分紅,所以,一旦出現分紅狀況不盡如人意時,就會產生銀保產品是“

理財陷阱”的錯覺。各種眼花繚亂的銀保宣傳單,都是以“紅利”為主,這成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初衷。保險最主要的社會功能就是“保障”,銀保產品更多以“紅利”為主掩蓋了其“保障”功能。其實,保險宣傳單上標注的收益率大都是保險的投資賬戶的收益率,如果扣除保險公司的初始費用等,綜合收益率未必比銀行存款高。

  銀保產品開始降溫

  銀行保險業務屬于銀行代理業務的一種,保險公司為擴大業務通過銀行網點開展銷售活動,在保險產品售出后,銀行向保險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費。正是因此,一些銀行的工作人員為了擴大業績,不惜在宣傳中“注水”。作為一種投資

理財產品,銀行保險多在銀行柜臺上出現,成為與個險、團險并駕齊驅的“三大渠道”之一。但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當前銀保合作還處于淺層次,其高速增長蘊藏了一些弊端和風險。保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存在的問題時說,銀保產品一是手續費惡性競爭,費率水平超過保險公司可承受范圍,銀代業務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二是手續費支付方式不規范,存在賬外暗中向銀行代理機構、網點及其工作人員直接或間接支付各種費用的行為;三是部分網點仍然存在銷售誤導行為。所以今年年初對于銀保產品的降溫呼聲也不絕于耳。

  據了解,在《關于規范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通知》中,保監會和

銀監會從加強代理機構資格管理、加強代理業務內部管理、規范手續費管理、規范銷售人員資格管理、規范產品銷售、加強監督檢查、加強行業內外溝通與交流等7個方面對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提出了監管要求。保監會和銀監會表示,宣傳材料應當按照保險條款全面、準確描述保險產品,要在醒目位置對“經營主體”、“保險責任”、“退保費用”、“現金價值”和“費用扣除情況”這5大要素進行提示。

  緣何熱衷“銀保產品”

  今年首季萬能險和分紅險的火爆,成為北京市場銀保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因。有關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市場上,銀保渠道萬能產品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1.02億元,同比增長314.83%,對銀保業務增長貢獻度達55.07%。銀保渠道分紅保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2.51億元,同比增長38.76%,對銀保業務增長貢獻度為41.41%。

  記者走進某銀行網點發現,眼下連大堂保安都上陣推銷保險公司的產品。這從一個側面展示了銀保業務的火熱程度。銀保業務使得保險公司利用銀行廣泛的網絡可以賣出去更多的保險產品,而銀行在代理銷售保險產品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不菲的代理收入,這是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合作。

  銀保產品業績的支持,使得保險公司從利益的角度選擇銀保產品這種渠道來銷售自己的保險產品。據中國保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特別是對于壽險公司,銀行代理實現的保費收入已經占壽險公司總保費的1/3左右。

  在我國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體系下,銀行與保險的業務結合,即銀行保險的發展,已取得了相當迅猛的進展。

  商業銀行近幾年對中間業務的重視也是促使銀保業務大發展的重要原因。在銀行利潤點開始從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向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益的中間業務轉移的大背景下,銀行越來越重視代理保險業務。各家銀行開展銀保業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網點、客戶的優勢,更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從發展中間業務中提高營業收入這是銀行熱衷“銀保產品”的初衷,但分紅型保險產品畢竟難脫擠占銀行儲蓄之嫌,一旦利率變動,搶占銀行儲蓄的實質凸顯,分紅等儲蓄型的銀行保險產品將舉步維艱。

  銀行保險引起的儲蓄分流實際上導致了銀行儲蓄的下降,確切地說,銷售銀行保險,真正獲益的是銀行中的中間業務。

  銀保產品求轉型

  由于債券、外匯理財、基金等投資產品的沖擊,自去年以來,銀保產品倡導的投資概念就大受打擊,一些老牌的國有公司因為銀保產品利潤太低紛紛選擇退出,整個保險市場也面臨銀保轉型的壓力。然而,銀保產品的轉型涉及到銀行與保險的混業經營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郝演蘇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銀保產品只是銀行與保險的簡單疊加,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就保險方面來說,銀保產品是一個比較低級的產品,對銀行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存單,并沒有什么創新的因素在內。”

  針對業界提到的銀保產品轉型問題,郝演蘇表示目前談轉型還尚早,國內不能進行混業經營,因此不能形成以股權、資本為紐帶和鏈條的運作。只有使得銀行、保險公司合作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參股、相互融合才是未來銀保業務發展的一個突破口。而目前還只是一個初級產品,現在的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更多是一種利益上的合作。

  盡管此前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提出,“‘十一五’期間,保險業將穩步參與金融的綜合經營,與銀行業、證券業的合作將逐步從產品服務等淺層次的合作向機構、股權等深層次的合作發展,實現綜合經營條件下的客戶和信息資源的共享,使不同經營業務領域的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但是由于受到混業經營條框的限制,目前銀保產品談轉型還言之尚早。

  商報實習記者 管雅冬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