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安泰易帥在即 臺灣模式淡出內地舞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14:4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孫 軻 北京報道 首創安泰人壽保險公司(下稱“首創安泰”)要換將了。
消息人士透露,首創安泰總經理蔡康將被調回臺灣,總經理一職將由中英人壽副總裁董宏良接任。在外界看來,蔡康離職原因有二,一是經營壓力,另外一個是文化差異。 對于首創安泰總經理的更換,本報記者致電ING中國區總經理吳志盛,但是他對此不予置評。 舊將回歸 董宏良與首創安泰淵源頗深。 公開資料顯示:董宏良1961年出生于臺灣省基隆市,自1985年起加入保險界,先后任職于臺灣多家知名保險公司,擁有臺灣、香港、菲律賓等華人壽險市場的工作經驗,曾多年擔任荷蘭國際集團(ING)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并在首創安泰成立后擔任首創安泰副總經理,主管營運及銀行保險。 作為壽險行業的資深人士,董擁有豐富的保險營運及管理經驗,并已經擁有FLMI,ALU I及FLIMA等國際專業資格。據一知情人士透露,在中英人壽成立幾個月后,董宏良因個人發展原因轉戰中英人壽任副總裁,主管營運及信息技術本部,并曾兼任北京分公司總經理。 同樣來自臺灣的蔡康被譽為安泰“五虎將”中最年輕的一位,2002年他率領臺北五人團隊空降大連,負責公司資訊、財務、市場、精算、客戶服務等重要部門,克隆臺灣安泰的模式,用四個月的時間搭建起一家新公司。 早在成立之初,首創安泰就已計劃通過銀保聯合、郵保聯合等方式,不斷豐富以代理人銷售為主體的產品行銷渠道,并希望將股東方ING在歐洲成功的銀保合作經驗介紹到國內。 2005年3月,ING集團旗下的ING銀行簽約北京銀行,以17.8億元人民幣購買北京銀行19.9%的股權。根據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首創安泰北京分公司將通過北京銀行的118個網點銷售銀保產品;初期將在30個北京銀行網點進行銷售,其中半數以上網點是與首創安泰獨家合作。 但是,首創安泰北京分公司業績發展卻不如人意。截至2005年11月,首創安泰北京分公司的總保費收入為0.55億元,而同期中英人壽北京分公司的保費收入為3.48億元。與此同時,中英人壽因依靠經代渠道,其投入人力僅為首創安泰的40%。 據首創安泰北京分公司內部人士透露,迫于業績壓力,2005年11月,首創安泰北京分公司的開創元老黃寶亨離開分公司總經理一職,由首創安泰副總經理葉斯緯兼任。 較之首創安泰,與其幾乎同時成立的中英人壽展現了一幅較好的發展態勢。目前中英人壽已在北京、廣東、四川、山東、福建開設了分公司,截至5月底,全國共收入保費3.5億元,約為首創安泰的兩倍。 ING和安泰模式 更深層的原因應是來自于文化的差異。 雖然董宏良與蔡康同樣來自于臺灣,但他們代表的卻是不同的行事作風。多年擔任ING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的董宏良秉承了ING嚴謹的辦事風格,這也是AVIVA(英杰華)等歐洲保險公司表現出的共同特點。 在中英人壽,外方股東AVIVA對中國保監會的任何規定都一字一句嚴格執行,而從不考慮是否有空子可鉆,這讓很多原內資公司的員工很不理解。 而蔡康在臺灣從業20年,先后在原美國安泰人壽業務行政部、業務稽核部、收費管理部任主管,后升任臺灣ING安泰資深副總,他所代表的安泰文化更多強調人性化管理,其寬松的管理風格與ING的嚴謹正好屬于兩類不同的管理文化。 一位曾供職于首創安泰的人士表示,“一個公司的文化其實就是總經理的文化,總經理對公司發展方向、速度和步伐的影響非同小可。” 成立已8年之久的太平洋安泰早就經歷了人員的動蕩。 太平洋安泰成立之初外資管理團隊均來自臺灣安泰,隨著2003年太平洋安泰第一任總經理張全福的離開,以及2004年底臺灣安泰老將、太平洋安泰原市場營銷部總經理葛熙誠轉會花旗人壽,目前太平洋安泰中源自臺灣安泰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越來越少。 一合資壽險公司高層管理人士慨嘆,目前國內的合資壽險公司都還沒有找到非常明確的發展思路,臺灣模式對合資公司的成立和盡快上馬雖然有利。 但現在看來,越來越多的外方股東開始意識到,臺灣模式是否適合內地市場的發展是值得商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