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重組深商行首戰告捷 獲得重組首選談判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07:06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從6家境內外金融機構中勝出,獲深商行重組首選談判權 □本報記者 馬斌 就在傳言有意收購光大銀行部分股權的同時,平安保險的另一項銀行股權交易正向更深層次推進。
日前,據一位接近深圳市商業銀行(下稱“深商行”)重組辦的人士透露,平安保險已從參與投標深商行的6家境內外金融機構中勝出,獲得首選談判權,其中,涉及出讓的股權超過60%,而最終的談判結果可能將于7月初揭曉。 六機構中獲得首選談判權 對于此前有報道稱,深圳市政府已就股權出讓與平安保險簽訂了相關協議一事,該人士予以否認,“目前并沒有到簽訂協議的階段,但是進展比較順利。” 投行人士稱,取得首選談判權并非意味著戰略投資者最終人選已經落定,而是指平安保險方面可以首先與深商行老股東談判,如果談判成功則進入下一程序,比如簽訂正式的入股協議等;否則,將會由排名第二的競購方再進行新的談判。對于此前傳說中的4億至5億美元競購價,該人士未予評價。 該人士稱,對未來深商行的接盤者資格,深圳市政府有明確的遴選標準:第一,通過對深商行的重組可以鞏固深圳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第二,接盤者可以為深商行帶來品牌、資源及管理技能的多重提升;第三,價格。 此外,接盤者與深商行不具有競爭關系,重組后的深商行具有持續發展前景,而不是淪為某個銀行的分支機構,這也在深圳市政府考慮因素之列。 在所有的遴選標準中,“價格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該人士稱。 至于為何平安獲得首選談判權,他解釋稱,一則平安的出價最高,二則平安作為深圳土生土長的金融集團,與深圳市政府所列的遴選標準非常接近。 他認為,相形之下,交通銀行以及意大利聯合銀行等,則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短板”。比如:作為全國性銀行,交通銀行與深商行存在著直接的業務競爭關系;而意大利聯合銀行作為外資銀行,受單一外資持股不得超過20%的政策限制,必須有國內戰略投資者聯手才能“拿下”深商行要轉讓的股權,“這會增加重組的不確定性。” 該人士稱,如果深商行股權由這些銀行收購,幾乎不可避免地要淪為后者在國內甚至僅僅是華南地區的分支。“這與深圳市政府重組的初衷背道而馳。” 轉讓股份比例高達60% 上述人士透露,此次擬轉讓的股份占深商行總股本的60%。 深商行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底,該行共有法人股東132家,員工持股1255人,同期該行資本充足率為2.33%,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27%。 年報還顯示,2004年底,前三大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33.438%)、深圳市財政局(18.252%)以及深業(集團)有限公司(4.123%)累計持有該行55.8%股權,其中,深業(集團)是深圳市首批五家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企業之一。除此而外,深圳社保投資公司和深圳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也分別持有深商行2.5%和1.875%的股權。 至于涉及轉讓的60%股權到底如何構成,上述人士未有透露。但深圳市一位金融界人士稱,深圳市政府已經無意親身在金融領域沖鋒陷陣。深圳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長陳應春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政府要做企業的保姆,是市場的呵護者,并逐漸退出競爭性的行業領域。金融亦在此列。 “市政府希望將原先控股的金融機構交給更專業更有能力的公司去經營。”他表示,與此前已在進行的多家城商行引進戰略投資者不同,此次深圳市政府是將其通過財政局和幾大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持有的國有股權全部退出(意味著絕對控股權悉數出讓),而在此前的多數案例中,政府或其所屬企業仍舊在其中保留部分股權甚至相對控股權。 前述消息人士透露,始于年初的深商行重組吸引了國內外六家金融機構,除平安之外,還有交通銀行、意大利聯合銀行、東亞銀行、瑞士信貸以及加拿大豐業銀行。 至于為何有匯豐參股的交通銀行也參與其中,業內人士稱后者可能希望通過收購實現增強華南地區網點和實力的目標。 平安收購銀行“第三站” 從收購福建亞洲銀行,到試手廣發行,不算剛剛傳出的擬參股光大銀行的傳聞,深商行已經是平安在爭取銀行牌照上的第三站。 2003年底,平安與匯豐聯手收購福建亞洲銀行,并在次年6月將其總部遷址上海且正式更名為平安銀行。但迄今為止,由于合資銀行身份限制,平安銀行仍舊局限于福建、上海兩地,并且業務受限嚴重。 對此,平安內部人士透露,選擇收購福建亞洲銀行在當時是“不得已的選擇”,并且從合資銀行變身中資銀行已經被證明不可能,這迫使平安不得不尋求新的收購對象,以實現在銀行業的突破。內部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6月底,平安銀行總資產69892萬元,負債18982萬元,累計利潤524萬元。 上述人士稱,一旦擁有一張中資銀行牌照,在消費金融方面,平安將直接將產壽險現有18萬代理人、3000萬保險客戶的資源嫁接過去。 實際上,目前擔任平安銀行行長的陳昆德,此前曾在我國臺灣任職于銀行業,最擅長的就是消費金融,尤其是“跨售”(交叉銷售)。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則介紹,跨售已經是臺灣金融界的通行術,金控集團的許多銷售人員往往持有6至7張資格證照,可以推介或直接銷售金控平臺上的各種金融產品。 內部人士稱,假若平安收購深商行得手,會首先通過注資等手段提升后者的資本充足率,并在滿足各項監管要求并達到《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規定的情況下,實現跨區經營。 深圳向左 廣州向右?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廣發行重組的主導者———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的選秀策略大不相同。 他指出,作為平安、招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深圳市政府早就提出要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但深圳市政府從金融機構退出,并不表示其對金融業控制的削弱,而是恰恰相反。“市政府希望將原先控股的金融機構交給更專業更有能力的公司去經營,從而加強深圳金融業的整體實力。”前述消息人士分析。 他透露,深圳市政府在此重組案中對競標方的核心選擇標準,就是圍繞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選擇有利于壯大深圳的整體金融實力,并能夠給予深商行資源支持,助其突破發展瓶頸,比如提高資本充足率,逐步突破區域限制。 該人士分析,深商行重組某種程度上是深圳落實區域金融中心戰略中的一顆棋子,重組本身與加強區域金融中心地位兩大目標兼而有之。 該人士稱,相比之下,廣發行重組過程中價格因素似乎更為關鍵。 金融界人士稱,假若廣發行在重組后成為外資在華南的分支,廣州將僅有廣發證券一支獨秀。在每年廣東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廣州的金融業都頗有期待,但“大而不強”、“總部淪陷”的情形未有改觀。分析人士認為,廣發行重組思路和目標依據顯得缺乏整體的戰略規劃,在競標方出價暴漲的同時,重組方也不斷地試探和挑戰金融政策的“底限”,導致重組周折費盡。 而為吸引更多金融機構落戶,深圳市出臺進一步大幅提高對深入金融機構的獎勵措施,其中:注冊資本在10億元以上的金融機構總部落戶將得到1000萬元的獎勵,而此前上述落戶獎勵金額為最高500萬元。 目前,除招商銀行、平安、深發展、太平保險、華安保險等銀行、保險類金融機構總部外,省內的四家信托公司有兩家總部在深圳(深國投、平安信托),廣州僅一家。除此之外,深圳還坐擁券商總部十多家,基金公司總部數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令廣州望塵莫及。 深商行前十大股東及持股情況 (截至2004年12月31日) 單位:股 股東名稱 持股數額 持股比例(%)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535000000 33.438 深圳市財政局 292034574 18.252 深業(集團)有限公司 65966200 4.123 深圳社保投資公司 40000000 2.500 深圳市教育發展基金會 30000000 1.875 深圳深大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00 1.875 深圳市南油(集團)有限公司 30000000 1.875 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30000000 1.875 深圳市眾業經濟發展中心 26718120 1.670 深圳金融界老干部聯誼會 26612480 1.663 加拿大豐業銀行曾于2003年與國際金融公司一道,買入西安市商業銀行的25%股權。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加拿大豐業銀行也正與大連市商業銀行商談合作以及受讓股權事宜。 東亞銀行曾透露出希望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入股至少兩家內地城市商業銀行,并考慮會在南北各選一家,目標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環渤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投資比例不超過政策規定的20%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