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吳定富:科學規劃保險業發展藍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0日 10:36 《中國金融》

  科學規劃保險業發展藍圖

  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吳定富

  1987年,鄧小平同志富有歷史遠見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至上世紀末,我國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將第三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十六屆五中全會又對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了科學規劃。保險業要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要求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發達的保險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應該而且可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發達的保險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先要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保險業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為經濟建設積累巨額長期資金。截至2005年9月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3萬億元,保險機構已成為債券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到2010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將達到4萬億元左右,對投資的支持作用將更加突出。二是使受災企業和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僅在2005年我國沿海地區發生的七次臺風中,保險公司就支付賠款13.3億元。三是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可以保障本國企業創匯和收匯安全,促進出口貿易。四是通過車貸險、房貸險等消費信用保證保險,可以促進消費增長。

  發達的保險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歷史同時也是保險業不斷發展的歷史。保險業的發展水平與社會的文明程度息息相關,保險業的發展提高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一是通過發揮經濟補償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風險保障機制向現代的、市場化的風險轉移和分攤機制轉變,大大提高社會的風險管理水平;二是通過發揮資金融通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系向現代的、多層次的、多支柱的金融體系轉變,大大提高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三是通過發揮社會管理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政府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向現代的、不同組織機構分工配合的社會管理模式轉變,大大提高社會運轉的效率。

  發達的保險業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在需求的每一個層次,保險業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的時候,保險的主要作用是保證人們的生產生活不會因為發生重大意外事故而中斷,從而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利用保險可以減少各種意外事故的損失,同時為人們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三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到比較高的水平之后,可以將保險用于人的生命周期規劃,滿足人們保障、投資、家庭資產負債管理等各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滲透到人們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和發展環境的各個方面,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些專家提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代,新的“三大件”是“買車、買房、買保險”。

  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結構決定了發展保險業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特別是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金融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險的行業屬性決定了可以在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第一,加快保險業發展是我國形成合理產業結構的需要。2004年,我國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8%,比世界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分別低大約30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阻礙了城市化進程,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三大支柱之一,不僅本身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就業容量,還能夠帶動會計、

審計、法律、評估等專業中介機構,以及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保險業占金融業總資產的3.3%,但就業人數占到整個金融從業人員的40%左右。

  第二,加快保險業發展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控制了國際分工就占據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總體上看,我國在國際分工鏈條上還處在低端和從屬地位,我國出口產品主要是低技術含量的制成品,而發達國家卻把金融服務業等服務貿易出口作為戰略重點。從本質上看,現代保險業既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又是資本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提高保險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有利于我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競爭的要求,推動我國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逐步從低端向高端轉移,在未來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第三,加快保險業發展是完善我國金融體系的需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國際經驗表明,銀行、證券、保險等不同金融部門的競爭有利于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占絕對主導地位,基本上都是依靠吸納期限較短的存款用以支持期限較長的貸款,一旦市場利率發生長時間、較大幅度的上升,整個金融體系將面臨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而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收取的保費主要是期限很長的負債,如果保險業獲得較大的發展,并用這些資金支持長期建設項目,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金融體系資產負債不匹配的現象,降低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提高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

  “十一五”期間發展的新形勢要求保險業作出新的貢獻

  “十一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保險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僅為保險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要求提供多層次的保險服務。我國正處在一個從傳統社會迅速向現代社會過渡的特定時期,經濟社會結構正在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工作和定居,迫切需要保險業為密集的生活居住方式和社會化大生產模式提供風險保障;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趨勢繼續加深,土地和家庭等傳統養老方式的功能趨于弱化,迫切要求商業

養老保險發揮重要保障作用;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們對住宅、汽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需求持續擴大,迫切要求保險業為相關消費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要求更好地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將進一步轉變,在勞動用工、養老醫療、教育就業、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推向深入,需要在更多領域和更深層次引入市場化的風險保障機制和社會管理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保險在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提高社會對改革的承載能力,促進社會穩定有序運行。

  第三,社會風險因素增多要求不斷拓寬保險的服務領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導致社會風險總量增多,風險結構更加復雜。例如,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冠心病、高血壓等現代病日益增多。 2000年以來,全國衛生費用保持了13%的增長速度。發展醫療健康保險,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再比如,科學技術發展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很多的潛在風險因素。另外,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導致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妥善應對這些風險方面,保險業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規劃保險業“十一五”發展

  “十一五”期間,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保險業發展全局,高舉創新的旗幟,用創新來推動保險業的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推動保險業的發展模式創新,引領保險業全面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要抓住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提高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關鍵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貫徹于保險業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保險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切實把保險業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六個必須”。

  一是必須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發展。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只有保持保險業平穩較快發展,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才能逐步改變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局面。

  二是必須切實轉變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保險業發展過多依靠鋪攤子,上規模,這種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對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要科學合理地開發保險資源,走一條內涵式、集約型增長道路,提高保險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三是必須把創新作為保險業發展的不竭源泉。創新已經成為決定不同金融行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和推動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力量。保險業要加大產品、服務、管理、營銷的創新力度,圍繞客戶的需求組織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相應調整企業組織架構,通過創新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保險的現有需求,挖掘社會對保險的潛在需求,實現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必須提高統籌發展的能力。保險業要既重視為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城市居民服務,又重視為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行業和農村居民服務。既重視發展適合中高收入群體的投資型業務,又重視發展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障型業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對經濟社會進行全方位風險管理。

  五是必須加強和諧保險業建設。保險業要為和諧社會做貢獻,必須推動自身的和諧發展。要通盤考慮保險業的發展,促進保險業與保險消費者之間的和諧、保險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和諧、保險企業與保險從業人員的和諧、保險公司與股東的和諧以及保險公司之間的和諧,使和諧的保險業成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六是必須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要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通過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堅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提高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推動保險業監管創新,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保險監管體系

  保險監管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將主要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切實提高引領保險業發展的能力和防范保險風險的能力。

  創新監管理念。保險業要及時學習吸收國際保險監管發展的新鮮經驗,結合國內保險監管的新要求,大膽創新監管理念。一是把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作為保險監管工作的根本目的,使監管工作成為防范金融風險、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有力手段。二是堅持成本效益原則,合理設置監管機構和職能,根據市場主體的性質進行分類監管,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高監管工作的效率。三是創新動態、系統的監管思路。為適應金融保險創新的大量涌現以及金融綜合經營趨勢的需要,保險監管必須向動態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對保險市場的風險進行及時的預警和跟蹤。

  創新監管模式。構建以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為三大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把償付能力監管作為保險監管制度的核心,有效發揮償付能力監管在規范市場競爭、防范和化解風險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充分發揮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在提高保險企業素質,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強化市場行為監管,不斷改進現場和非現場檢查的方式和方法,使市場行為監管成為維護保險市場秩序和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的有力保障。

  創新監管手段。當前,保險業務領域不斷擴展,業務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潛在風險隱患。要進一步加強保險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保險監管能力,及時掌握和監測保險公司相關信息,逐步對保險資金運用實施全過程和全金額托管,對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動態預警和監控,確保保險市場不出現大的風險。

  推動保險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建立適應保險發展需要的強大人才隊伍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特別是對保險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事業來說,能否吸引、培養和留住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影響行業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第一,要建設四支人才隊伍。保險業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關鍵是建設好以監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保險營銷人才為主體的四支人才隊伍。使監管人才隊伍成為引領保險業發展、防范風險和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的有力保障;使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成為保險業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使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成為支撐保險業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推動我國保險業逐步向現代金融服務業轉型的內在支撐;使保險營銷人才隊伍成為增強

社會保險意識,傳播誠信、互助、友愛的保險文化的重要渠道。

  第二,創新保險人才工作的體制和機制。保險業要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要大力實施人才興業戰略,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建立科學的、市場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和考評管理體制,用制度選人、制度用人、制度管人、制度留人。

  第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保險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同時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因為是朝陽行業,所以發展勢頭比較好,為高素質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廣闊空間;因為處在初級階段,所以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有大量的領域等待我們去開拓和創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險業的人才隊伍應該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在做大做強保險業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8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