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市場導向的存款保險制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15:5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唐學鵬 2006年,金融業最重要改革之一就是要大力推進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前不久,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專門組織討論了城市信用社是否可以加入未來存款保險制度的問題。這讓人感覺到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可能是一種“大面積覆蓋”的制度:不僅僅是國有四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都有機會進入這個“風險保障圈”。
實際上,就是中國存款保險制度效仿的鼻祖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一直以來都遭受到“風險的紙手銬”的質疑。比如著名經濟學者Gennotte和Diamand都證明了存款保險會反過來導致一些小型的金融機構發揮它的激進本性,反而鼓勵它們的道德風險。另外,從目前看,中國的存款保險計劃也將實施固定的費率制,即根據各家銀行存款狀況,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向存款保險公司繳納保費(這個比例也許是在0.1%-0.3%之間),而過去的經驗和理論模型顯示,統一的費率會造成銀行間的利率競爭和存款爭奪,導致銀行持有最大的風險資產頭寸。而中國又處于利率市場化的初步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更容易發生這種利率上的競爭。 盡管中國會和美國、印度一樣,設計最高賠付限額,也許是5萬,也許是10萬;盡管中國會讓放在央行旗下的存款保險公司也負擔一部分監管職能,推進多重監管帶來的互補性(盡管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監管職能部門的摩擦),但這些辦法都并不很得要領,因為它們的著重點是小額儲戶的多少,金融機構的覆蓋如何。 既然存款保險制度的目標是存款,那么何不對存款進行細分,形成不同類型的存款?而這些不同類型的存款對應著不同的利率、存款保險程度以及彼此間可以通過某種內部機制進行類型轉換。這種類型上的有意劃分,目的在于讓儲戶選擇自己的存款模式,給予他們更多自由選擇空間,根據他們的選擇來劃定保障的范圍和力度。這才是基于市場導向的存款保險思想。 這個簡單的模型是,銀行向儲戶吸納兩種類型的存款,一個叫A型,一個叫B型。A型納入存款保險(可以全額擔保),B型則不受存款保險的保護,或者只受某一個限額內的存款保險保護。A型的吸儲利率很低,B型則相當高。不同的銀行則可以通過提高A、B兩種類型的存款利率來競爭。而且銀行可以根據吸納的存款類型來設計放貸的利率,A型則是低風險的貸款,B型是較高風險的貸款。這種靈活的競爭性的存款類型學利率結構,是有助于中國單調的利率品種豐富化的,也能有助于推進利率機制的改革,推動中國真正市場化的基準利率的形成(而不是借助于國債發行利率)。 銀行必須經常披露兩種類型存款的比重,每家銀行所支付的存款保險費率不僅要同A型存款的比重相關,也要同A、B兩種類型存款的利差相關,這樣的設計思想是,讓銀行的存款保險費率變得更靈活和富有風險抗衡力。 將不同的存款進行“類型學”上的建構性劃分,它所秉承的還是哈耶克和佛里德曼的“自由選擇”思想。要明確,存款保險制度不是保護每家銀行的風險,而是消弭系統性的擠兌風險。存款保險的基本目的不是防止所有的銀行的破產,而是提高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過度廣闊的存款保險計劃會讓銀行的道德風險加大,保障狹小的存款保險又讓一些高風險的銀行被排斥到暗角,忽略了它們發動全局性金融風險的潛在可能性。正確的做法是,把市場導向的因素滲透進來,讓銀行和儲戶自己選擇保障的類型,讓他們發揮智力對自己恰如其分地負責,而不是用國家的“為民做主”的意志和專家的煞有介事地數理計算來削弱他們的選擇機會。極端地說,就像BOB DYLAN的歌詞,“在夜來臨之前,在帶走我之前,給我一個機會,即使我什么都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