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天翔 發自上海
上海壽險市場在出現兩年多時間的“負增長”后,終于在今年冬天呈現快速“復蘇”的跡象。《第一財經日報》于日前從上海保監局了解到,截至2005年11月底,上海市保費收入合計304.24億元,同比增加24億元,增幅為9.34%。其中,最被業內關注的壽險公司保費收入達到了223.27億元,同比增加13.76億元,增長大幅度攀升到6.57%。根據上海保監局方面
的預測,今年上海保險市場保費收入有望達到330億元。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年底的上海壽險市場呈現出一個新情況——傳統類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占比出現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在投資類保險新產品中,曾經“紅極一時”的分紅類保險的保費收入也出現下降態勢,只有萬能保險一枝獨秀,成為今年上海冬季市場上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上海共有超過15家保險公司在銷售萬能保險。
本報記者從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到11月底為止,該險種保費收入達到16.5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倍。
從這份統計數據當中,上海共有5家保險公司在萬能險這一項上的保費收入超過億元,分別為中資的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為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安聯大眾及中保康聯。其中,安聯大眾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占其壽險總收入的60%左右。
另外,在上海多家保險公司的新收保單中,很有一部分公司的萬能險收入占比超過60%;甚至在某家保險公司的銀行渠道中,萬能險所占的收入幾乎是100%。但是,正是這一片紅火的萬能險在大約兩個月之前開始出現了一些退保及投訴情況。上海保監局開始針對萬能險營銷過程中暴露的問題,緊急發布消費提示,至此,此前備受追捧的萬能險產品開始逐漸被褪去“頭頂的光圈”。
在上海保監局的消費提示中有兩條是關于收益率的,即分別為該產品在設計時的思路已經是超過最低保證利率以上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及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要扣除風險保障費用和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不要把已繳納的全部保費作為基礎簡單套算成最終收益。據記者采訪了解到的信息顯示,正是這兩點成為了幾乎所有退保及投訴的矛盾集中點。
萬能險集風險保障與投資收益于一體的特性,在低利率時期,無疑非常具有吸引力,然而,很多購買了萬能險產品的客戶并不清楚,保險公司一般要收取初始及賬戶管理等費用。只有當賬戶投資收益抵消上述費用后,投保人才能真正賺錢。如果投保人投入投資賬戶的資金比較少,分攤的成本會比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