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蕾
國外資本在中國正面臨兩大機遇:一是金融企業尤其是保險企業可以將不高于25%的股權出售給國際戰略投資者;二是公開上市機會增加,有利于戰略投資者攫取豐厚利潤
太保3年來的股權改造,幾乎可以成為其他險企的范本。
2002年,太保完成了增資擴股,上海市財政局和上海市國資公司逐漸退出,寶鋼集團、上海煙草集團和大連實德等成為太保集團新任大股東。太保由此在資本結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形成民營資本參與的多元化股權結構。
如今,凱雷的進入,讓太保的多元化股權結構又添一筆。國資委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的相關文件透露了這樣一個重要信息:一場全國范圍內的國企撤資熱潮將掀起。保險業作為當初“多元化經營”的寵兒將首當其沖。
在大型國企集中精力做強主業、可能撤出保險業的當口,一場以外資為主角的投資保險熱潮將全面啟幕。揭幕者正是以凱雷為首的國際金融集團,意在中國保險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市場預期,2006年外商投資保險行業的走向可能轉變,與以往和中方合資組建保險公司的傳統做法相比,外商似乎更樂于參股規模險企。轉變的原因是,參股帶來的利潤在短期內能立竿見影,而合資投入的資本與回報往往不成比例。
有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外資入股已成規模的險企資金逾200億元,而投入到合資公司的數額卻不到30億元。而這一差距將在2006年逐漸拉大。
分析人士指出,國外資本在中國正面臨兩大機遇:一是金融企業尤其是保險企業可以將不高于25%的股權出售給國際戰略投資者;二是公開上市機會增加,有利于戰略投資者攫取豐厚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