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案例 > 正文
 

不知不覺錢不見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12:23 新聞晚報

  主持人:

  一些市民對于保險、股票、基金的態度是前喜后憂———買的時候期望值頗高,但慢慢地會發現自己對手上的“高回報”

  產品并不熟悉,不知道它們的背后還有如此多的不確定因素。一整年下來,虧損客
對于金融工具的態度,正如熱播中的《如果·愛》熱舞段歌詞:愛,沒有;恨,沒有;抓,不來……

  被保險撞了一下腰

  故事1遭遇偽代理人

  王女士在一名50多歲自稱“孫琦”的保險代理人處購買了3份投資連結險。當時,“孫琦”表示,這一保險產品到期后不僅可以收回本金,投資回報也很高,還不需要支付利息稅,到期后更有1880元的期滿特別給付金。王女士每年的繳費金額是3660元。

  今年10月,王女士經過保險公司的咨詢電話得知,其購買的保險產品能得到1880元期滿特別給付金,購買該險種的本金不一定能全部收回,具體要看市場運作情況。王女士認為代理人“孫琦”存在誤導,向公司提出全額退保。

  王女士致電“孫琦”后,發現她居然并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保險代理人,而是拿著女兒孫琦的名片從事保險推銷工作。王女士恍然:怪不得撥打孫琦的手機號碼,對方從不接電話。

  幾經波折后,王女士終于找到了“保險代理人”孫琦的另一個工作單位———某合資公司。正在公司上班的孫琦承認自己是代替母親去考代理人資格證書的,因為“媽媽年紀大了,50多歲的人肯定考不出來的”,并且希望王女士“你看她那么大年紀了,也不容易,就體諒體諒她吧”。讓王女士哭笑不得:誰來體諒自己實際的經濟損失呢?

  點評:請每位保戶在初次接待代理人的時候就請其出示展業證明書,并仔細核對代理人身份,千萬不要因為是人情保單不好意思而忽略這一檢查。另外保險公司有規定:投保時代理人必須與被保險人見面,并且保險代理人不允許兼業經營。

  故事2量力而行買保險

  小芳是2000屆本市師范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在畢業實習結束后分配到楊浦區一所小學當英語老師,由于時不時兼職為咨詢公司做翻譯,小芳的月收入在1700~3000元不等。

  2005年初,小芳在超市購物時邂逅了高中同學項某,得知項某大專畢業后在本市某大保險公司做銷售員。當晚項某就邀請小芳吃飯,席間滔滔不絕地灌輸了很多“保險意識”給小芳。小芳是個比較有危機感又特別孝順的女生,尤其聽到項某說:“父母辛辛苦苦養你那么大,萬一你出個意外,這二十多年就是白養了!”聽到這里,小芳的眼淚刷一下就掉下來了,當場掏錢為自己買了一份意外險。

  從此項某幾乎每周都要請小芳吃飯,在項某的游說下,小芳又加買了長期分紅險、定期壽險、健康

醫療保險。年繳保費約13000,分攤到每個月超過1千元。

  剛剛有了穩定收入的小芳開支不小,對生活有了各種新欲望,在半年內小芳為自己添置了數碼攝像機、照相機、MP3……因而沒有任何結余。半年后,小芳業余工作的咨詢公司解散了,她的月收入一下子跌到了1700元,除去1000多元的保險費,所剩無幾。不要說大額消費,連生活都變得緊巴巴的。

  點評:一般投保的保費應當不超過收入的15%,小芳正式工作外雖然有業余收入,但仍應當以穩定的基本收入來計算,她的保費超過了最低收入的50%,顯然是不合理的。另外,由于年輕人本身具有的年齡優勢,買保險可以側重在意外和普通醫療保險上,至于定期壽險或其它分紅險種應當量力而行。

  故事3莫名多買一份險

  曹先生曾于兩年前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投資連結險,今年該險種出了一些結構性問題,保險公司給了客戶四種選擇,重新調整自己的保單—————

  第一種方案是進行險種轉換,繳費方式依然為年繳;第二種方案:進行險種轉換,但交費方式改為躉繳;第三種:不更換險種,由保險公司另贈一些投資單位;第四種:全部轉換為現金,但客戶要受一定損失。

  當時曹先生對自己購買的險種有調整全不知情,他的代理人王某只是口頭通知,一周后,王某拿著一份新的保單要求曹先生簽字,曹看看數額變化的確不大,似乎還少繳了些,于是欣然簽下自己的大名。

  半年后,曹先生在另一保險公司做客戶服務的好友,無意中聽曹先生提起自己更換了險種,一問發現疑慮叢生,一起到曹先生家翻出保單細看,才發現代理人王某已經擅自采用了方案二:為曹先生更換了險種,并且采用躉繳方式一筆交清。而后來曹先生簽署的保單是代理人王某另外擅自為其買下的險種,王某自己也因此獲得了額外的一筆傭金。

  曹先生這才恍然:自以為很“合算”的險種其實是代理人的欺騙行為,本來就對購買投連險有些后悔的他,如今更是平白多買了一份。

  點評:保險條款由于眾所周知的拗口難懂而被很多保戶忽略,但如果不看清繳費期、猶豫期等直接影響保戶利益的“關鍵字”,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另外,還要請市民珍惜自己的簽名權,親筆簽署的保單一定要細看。

  “明星”基金不賺錢

  李先生雖然都不從事金融工作,但平時非常關注經濟走勢,購買基金時也參考了大量媒體雜志上的基金排行榜,甚至瞄準業內很權威的基金經理所經營的公司。

  細細分析李先生購買的基金,合計有20余種,已經包括了富達、富蘭克林、安聯等國際知名基金公司旗下的各類旗艦基金,看上去是“很會買”基金的。李先生說自己的基金都是通過銀行貴賓

理財中心,或者看報刊的基金排名等方式挑選出來的,不論是投資亞洲市場、歐洲市場,還是科技型基金,都找到了各家的名牌產品,而經營公司的基金經理也都是業內頗有權威的精英人士。但是一年下來,不賺反賠。

  點評:最好的未必合適自己。李先生所看到的年度明星基金或者年度熱門的

股票,多半是當年度最豐收的,當年漲得多未必代表最適合現在去購買;還有一個導致李先生顆粒無收的原因是,其購買的都是年度排行榜上的基金,導致購買的基金類型趨同。這樣雖然每只基金都是好基金,但因為都買在高點上,而且沒有其它類型的基金組合分攤風險,資金就這樣蒸發掉了。

  以房養老愿望成空

  前兩年,上海的房市漲勢迅猛,沈先生看在眼里,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做白白喪失了賺錢的好機會。想著想著,沈先生就決定用自己的養老金來搏一記。

  沈先生家附近的“XX新城”打出了“團購”的折扣優惠,為了搶到這個9100元/平方米的新盤購房權,沈先生排隊五天,還不惜“賄賂”了售樓小姐兩萬元。但是過了三個月,當初售樓小姐承諾的“下期開盤肯定要超過1萬元/平方米”不但沒實現,“XX新城”還降價了,降幅還不小,由當初9000多元/平方米降到了6000多元/平方米。后悔不迭的沈先生只能去團結同批買房的業主,希望能夠把當初的“團購”變為“團退”。

  還在還貸的妻子抱怨沈先生盲目投資,把兩人養老的錢損失了。沈先生安慰道:大不了我們老了抵房養老,住到養老院去,在養老院免費吃住,身后就把房子給養老院。殊不知,雖然這樣的想法還算合理,但實際操作中尚無成功案例,缺乏法律規范。

  點評:目前不少市民只要手頭有閑置資金,一定會去買些股票或外匯,以期達到財富增值的最大化目的。殊不知,高收益的背后也孕育著高風險,一旦“失手”,自己很可能失去未來的生活依靠。而養老金本身是一個專款專用的概念,一旦將用來養老的資金投入到有風險的市場上用作它途,那么就不能被稱為養老金了。家庭資金其實也有分類:有的用來現金支付,有的專管財富增值,但養老金是萬萬不能輕易動用的,是一個家庭應該守住的財富底線。作者:□文圖 崔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