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標準普爾攪局保險業信用余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9日 16:0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袁滿 北京報道

  標準普爾的一次商業舉動恰恰觸到了中國保險業的一根軟肋——信息披露。

  6月23日,標準普爾在事先未與國內保險機構進行正面溝通的情況下,拋出了《中國保險業信用前瞻2005-2006》,不僅對中國產、壽險業以及監管機構進行評估,而且細列出10
家主要保險公司的分析報告。

  這是中國保險業首次被評級機構如此全面關注。個別公司對標普的定性式結論立刻提出不滿,保監會則以開放的心態認為標普做了“一件好事”。

  信息披露不足

  在國內評級機構看來,標普的報告多少帶有“攪局”的意味。“在當前保險業公開信息披露不健全的情況下,做這樣的評估報告顯然還不是時候。”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人士說。

  這家處于國內評級業領頭羊地位的公司,兩年多以前曾受邀為泰康人壽和平安保險做過綜合財務評級,但至今遲遲卻未敢對保險業做出主動評級,甚至一份行業評估報告。“由于很多重要數據保險公司都不披露,與其下一個粗糙的結論,不如不下,因為這樣雖然自己出了名,但對市場不利。”上述人士稱。

  但急于進入保險業評級市場的標普顯然沒有耐心等待。“如果要等信息都全了再發表報告,也許就永遠沒有發表的機會。”標普中國區負責信用評級客戶關系的彭亞利說,“我們就是希望能夠通過報告,來促進保險公司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共同使市場規范化。”

  標普的報告中,對國內保險公司的評價,除了中國人壽、中國財險和中國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大多短短不足千字,而且結論主要是基于2003年的數據做出的。

  對此,負責報告撰寫的標普分析師黃如白坦言,“與其他發達市場相比,國內保險業數據的獲得比較難,尤其是一些精算數據,而且會計制度的不同也使得一些數據無法直接使用。”他表示,這份報告的數據信息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公司年報、保監會的公開信息和媒體的相關報道。

  國泰君安的保險分析師戴祖祥認為,從總體上看,標普的報告數據并不新,不能反映國內保險業最新的情況。

  保監會財務監管處副處長趙宇龍也表示,目前,國內保險公司的數據公開程度不夠,由于基礎數據不一樣、標準執行質量也不一樣,不同公司之間的數據缺乏可比性,純粹簡單地以財務標準去評價某一家公司也不一定科學。

  但標普的報告卻給國內保險公司公開信息披露施加了外在壓力。

  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到目前為止,各保險公司連最基本的保費的統計口徑都沒能統一起來。而總保費項目下諸如續期率、續期保費等這樣的關鍵數據,連保監會都無法獲得。

  “通常我們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勘察,會在分析時對其財務數據有所保留。”黃如白表示,對于中國保險業的評估也是基于此做出的。

  保監會立場

  報告發表一周后,泰康人壽高層公開表態,指稱標普評價“不公”。

  標普的報告以“資本率下降”和“平均資產回報率偏低”為依據,評定泰康“營運表現較國內平均水平為低。”泰康則依據“償付能力”和“內涵價值”的指標予以反駁。

  但是,“在美國基本不用‘內涵價值’這個概念,主要是歐洲國家在用,而我們是一家美國公司”,黃如白說,“另外在償付能力方面,國內通常把次級債也算入核心資本金,但在標普看來,次級債是一種債務,只比保單持有人的債權低一點,而且有利息負擔,所以不能直接當作資本金。”

  “之所以會這樣,關鍵還是信息交流不對稱造成的。”趙宇龍認為,泰康的反應恰好意味著國內非上市保險公司主動向外界披露信息的開始。

  泰康高層曾經向保監會了解態度,但保監會給出的說法是不干預。“標普對國內保險業評估是一場市場行為,保監會既不推動也不阻止。”趙宇龍說。

  事實上,標準普爾的行為被認為是“一件好事。”他還說,“這可以促進國內保險公司信息透明化。”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一直是保監會多年的心愿。趙宇龍透露,早在三年前,保監會就曾經起草過一份有關信息披露制度的草案,“但由于各方面未形成共識而未能推行。”

  一位接近保監會的專家表示,阻力主要來自保險公司,除非上市,這些公司出于自身經營和歷史背景的考慮都不愿公開數據。

  “在國外,評級機構非常強大,其角色相當于‘第二監管’,權威僅次于政府監管部門。”趙宇龍說。

  標普正在試圖將此復制到中國。但趙宇龍表示,中國情況不同,國內現在沒有信用體系,第三方評級機構的權威缺乏建立的基礎,標普的權威是在海外市場建立的,同樣要面臨國內現實的考驗與質疑,其在海外通行的標準未必適用于國內。

  標普的商業意圖

  作為一家商業機構,標普報告背后有著明確的商業動機。

  由于中國在加入世貿的協議中沒有對評級市場的開放做出明確承諾。“既然沒說‘能’,那就是不能。”彭亞利說。

  于是標普選擇主動出擊。6月23日發布對中國保險業的主動評估報告。

  這已經不是標普第一次對中國保險業做出評估。早在2003年11月,標普就曾對中國金融業整體做出展望,當時,保險業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如今,國內保險業的迅速國際化,讓標普感到中國保險業可以單獨成為一個業務主攻方向。

  “近兩年,中國財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保險業三大巨頭先后上市,加上國內保險市場迅速開放,無論是投資者、保險中介還是保單持有人都會有興趣了解國內保險業的狀況。”黃如白說。

  這次發布的保險業評估報告未能直接為標普帶來商業利益,但卻是其進入中國保險業評級市場的第一步。彭亞利表示,“報告的目的就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業界重視,促使國內保險公司與標普進行個別交流,雙方建立正式的商業關系。”

  “標普的做法是典型的以研究帶動市場”,中誠信人士說,“正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聲音小,就做一些別人不敢深入披露的領域來提高自己的市場地位。”

  目前,中國共有保險公司70多家,除泰康、平安以及友邦等個別保險公司曾經請評級機構進行過綜合財務實力評級以外,其余的尚處于評級空白。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