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保監會對地下保單的界定,“地下保單”包括:港澳保險公司未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在內地向內地居民銷售的保單;境外地區的保險公司派推銷人員到內地銷售的保單,內地人員實施為境外保險公司銷售的保單;境外地區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到內地實施向內地居民宣傳、介紹境外保險公司的產品,教唆內地居民到境外簽投的保單
友邦澳大利亞分公司遭原代理人、澳大利亞華人總會會長楊軍等人集體起訴一事近日
有了最新進展,雙方和解談判破裂,楊軍稱他將繼續把官司進行到底。
就在楊軍與友邦鬧得不可開交的同時,另外一位與楊軍有著類似經歷的友邦澳大利亞分公司保險代理人曉楓(化名),向記者講述了她銷售“地下保單”故事。
曉楓原系中國廣東中山人,1995年受雇于澳洲友邦,同年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并于2000年獲得澳洲友邦授權的海外執照。
曉楓稱,友邦通常會向那些在中國內地人脈關系比較好的代理人授予海外執照,該執照授權澳洲代理人到中國內地推銷友邦保單。
對此,同樣獲得澳洲友邦海外執照的原友邦代理人楊軍稱:“友邦明知道我們在中國做保單的身份(此前楊軍已加入澳大利亞國籍)是不被允許的,卻又發給我們友邦的海外執照。”
對于楊軍的這種說法,記者向保險監管部門有關人士求證。該人士認為,曉楓、楊軍等人的身份在中國內地銷售保單是違法的。他告訴記者,根據中國保監會《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保險代理業務人員應當通過中國保監會組織的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而曉楓、楊軍等人以澳大利亞公民和代理人身份向中國內地公民推銷保單,肯定是不被允許的,所銷售的保單應該屬于“地下保單”的一種。
在獲得海外執照后,曉楓回到國內開始推銷保單。她告訴記者,她的目標客戶大都是一些有意移民澳大利亞,或其子女將赴澳大利亞留學的人士。在國內,她主要向目標客戶介紹保單、提供保險計劃,最后簽訂保險合同仍需要到澳大利亞。
據曉楓介紹,通過上述方式,她在中國廣東省推銷了2至3份保單。此外,她透露,有時她也向一些前往澳大利亞旅游的中國內地公民推銷保單,他們在澳大利亞旅游期間可與友邦簽訂保險合同。據曉楓稱,有些客戶在購買保單后便回國了,他們每年的保費由友邦國內分公司進行轉賬。
與曉楓不同,楊軍稱,他在獲得海外執照后并沒有馬上展業。他表示:“當時拿到執照后,我回到國內向一些保險業內人士咨詢后得知,友邦允許我們這樣銷售保單是違法的。”
對此,記者一位在國內從事保險代理的朋友表示,澳洲友邦的這種操作方式其實是與中國內地保險業相關法規打“擦邊球”。
該人士表示,從嚴格意義上講,由于這些中國公民是在澳大利亞簽訂的保險合同,因此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地下保單”,但是這樣的做法仍違反了中國保監會的有關規定。
按照保監會對地下保單的界定,“地下保單”包括:港澳保險公司未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在內地向內地居民銷售的保單;境外地區的保險公司派推銷人員到內地銷售保單,內地人員實施為境外保險公司銷售保單的行為;境外地區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到內地實施向內地居民宣傳、介紹境外保險公司的產品,教唆內地居民到境外簽投保單的行為。
因為是“地下保單”,保戶出險理賠會相當麻煩。該人士舉例說,一般情況下,保戶發生意外后必須在10天內通知保險公司進行事故理賠勘查,但對那些在澳大利亞簽訂保單的保戶而言,要在10天內完成上述工作并非易事。這也是為什么這類保單經常出現理賠糾紛的原因所在。
此外,盡管這類保單的代理人提成傭金比較高,但曉楓表示,她兩三年前就不再銷售類似保單,她補充說,“我原來有兩個客戶在澳大利亞購買了一份保單。后來兩人回廣東做生意,但在支付保費過程中遇到不少麻煩。”曉楓告訴記者,她的客戶原以為每年只要在友邦廣州分公司支付保費即可,誰知澳大利亞友邦稱,所有保費必須交到友邦上海分公司,而這一情況友邦在簽訂保單時并沒有任何說明。
因此,國內保險業監管者提醒,這類保單在國外簽訂、合同生效地也是國外,因此中國保監會無法維護保戶權益。一旦發生糾紛,保戶只能向國外保險監管部門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