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傭金漲了20倍收入卻下降2成
晨報訊 (記者李雋瓊)一直貴為壽險銷售三大支柱之一的銀行保險,如今卻陷入“無利潤”的陷阱。很多壽險商開始縮小規模,甚至放棄這個市場。
在6月3日由兩大監管機構——北京保監局和北京銀監局主辦的“銀行保險深層次合
作與發展論壇”上,銀行保險業務被銀行和保險商同稱為“雞肋”。
“2000年至2005年,保險公司付給銀行的手續費從2‰增加到了3.5%甚至4%”,“今年一季度,銀行保險的保費收入達205.5億元,同比下降了19.5%”。中國保監會人身險部主任陳文輝拋出的這個“一升一降”的數據震驚四座。而在五六年前,銀行保險曾為許多新保險商打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在鼎盛期,它每年要為保險公司帶來700多億元的收入。
北京銀監局局長賴小民則把這種銀行和保險之間的合作稱為“零和博弈”,也就是雙方利益之和為零。
他說,保險公司卷入手續費節節交替攀升的惡性價格戰,陷入無利潤的商業模式陷阱,最終將導致銀保業務收縮,銀行也將失去這項業務。
但保險商顯然比銀行更迫切希望終結這種兩敗俱傷的場面。
“有人對銀保很悲觀,但我們是希望它到了一個超越的階段,”陳文輝說:“或者說它面臨一個轉折點,轉折得好,市場會更健康:對保險業來說,它將成為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對銀行來說,也是它擴大中間業務收入的新增長點。”
論壇上,國內最早引入銀保銷售模式的保險商——平安人壽總經理李源祥呼吁監管部門提供空間,讓銀保往更深層次過渡。
而陳文輝倡議嘗試通過銀行入股保險公司的方式加強雙方合作。不過,目前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還有政策障礙,《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
“但第43條還說,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給我們留下了空間。現在經過國務院特批,商業銀行已經可以辦基金管理公司,因此我認為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呼吁解決這個問題。”陳文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