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行業動態 > 正文
 

保監會默認傭金浮動 保險中介洗牌開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5日 10:34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袁滿 實習記者 趙瑋晶 北京報道

  保險中介機構原本處于灰色地帶的高回傭將被擺到桌面上。

  在5月12日召開的首屆中國保險代理機構年會上,保監會中介部主任王健宣布,8%的手續費上限不再作為監管層判定機構是否違規的標準。

  “市場將面臨更加激烈的混戰,洗牌是肯定的。”多家代理機構異口同聲。

  松綁

  8%的傭金上限是1999年1月財政部頒布的《保險公司財務制度》確定的。目前,保監會已與財政部達成共識,8%只作為稅前列支的上限,不作為行業監管上限。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以對代理人提供8%以上的傭金,但超過部分稅后列支。

  事實上,代理市場上的傭金水平此前就已超過了8%的政策上限,只不過一直都不在陽光下。

  新疆新隆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麥維說:“我們付給自己營銷人員的手續費是12%,如果算上辦公費、稅收、職工三金等費用,代理費要在15%以上公司才會有錢賺。”

  山東一家保險代理公司人士則透露,當地市場上的代理傭金可以高到30%。“由于保險公司支付的傭金是逐年遞減,折合成總保費的比例大約在15%。”

  8%上限取消,高回傭被擺到桌面上,中介市場將面臨一場混戰,而這也在保監會預料之中。“只有政府不干預,市場才會在競爭中充分發展。”王健說。事實上,對于大批保險中介將開始的新一輪優勝劣汰,保監會也許更見其成。

  自保險中介市場大門重啟,市場主體暴增。兩年時間,保監會共批準建立了1138家中介機構,成立一家保險代理機構甚至只需注冊資本金50萬元人民幣。截止到今年1季度,保險中介機構已達1441家,其中代理機構1033家。

  “今年還要增加五六百家。”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介辦公室主任雷洪生說。

  群雄并起,競爭變得異常殘酷,大量保險中介機構掙扎在生死線上。“應該將兼業代理的手續費規定為3%,專業代理公司的手續費規定為13%。”不堪殘酷的競爭,上海一家保險代理公司的老總曾向保監會表示,希望政策能夠向專業代理公司傾斜,但保監會顯然已經下定決心不再干預。

  “一家保險公司”如果在經過成本核算之后,認為支付8%以上的傭金,仍有利潤可圖,就可以把銷售業務包出去;而代理機構,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服務、資源等實力拿到8%以上的傭金。王健表示,“決定因素是市場,而不是行政手段。”

  陣痛

  8%的傭金上限松綁,表明保監會對保險中介機構議價行為的肯定,對于與保險公司進行著艱苦博弈的中介機構來說,這已經是一種支持。

  “最起碼保險公司不能再利用8%的上限為借口壓低手續費,”山東一家保險代理機構總經理說。

  “如果按照平均手續費8%推算,每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當年的營業收入(手續費),平均約為80萬元,減掉營業費用和成本,幾乎沒有什么利潤,甚至難以抵消成本。”江陰興安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韓卓韋說。

  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國1298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代理銷售的保費只占全國總保費不到3%,中介機構一直不為保險公司所青睞。在中介機構壯大之前,國內保險公司都是自力更生,通過培養自己的直銷隊伍來銷售產品,多年苦心經營,有的已經培養了數十萬的代理人。為了保護公司代理人的利益,國內保險公司普遍對中介機構采取封殺和不合作態度。

  在吉林,多家保險公司通過行業協會簽訂協議,對中介代理機構統一高費率、低傭金;在山東,有壽險公司專門選擇在代理機構新成立的城市設立網點,對自己的代理人實行高傭金,卻壓低代理機構營銷人員手續費,變相挖角;有的保險公司甚至單方面撕毀合同,不履行傭金承諾……

  而多數中介代理機構缺乏專業性以及市場定位模糊,也很難讓保險公司產生信任感。在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提交年會的論文中,充斥著對代理機構的不滿:“通過保險代理機構發展的業務與通過其他渠道發展的業務沒有明顯差異。許多代理機構有代理機構之名,但實際經營中更多體現出經紀人的特征……一些代理機構在保險公司之間議價炒單,推動了市場費率的下降和手續費的攀升……對客戶承諾保單之外的利益,無原則降費、退費……”

  兩者之間的矛盾甚至在5月12日的年會上公開演繹, 年會變成了叫苦會。

  困境也許只是中介機構成長中的陣痛。“財險公司一般要創業3到5年才贏利,壽險公司8年,而國內中介機構市場不過才6年歷史,代理機構多數還成立不到2年,想賺錢當然需要一個過程。”雷洪生說。

  機會

  外資的涌入似乎正給中介市場帶來新的機會。

  相對于國內保險公司的不信任、不合作,外資保險公司卻將借力中介機構看作是迅速擴張的捷徑。

  中英人壽已經嘗到了甜頭。該公司2004年8月正式設立經代部門,現在已經與北京、成都、廣州三地18家代理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2004年底,北京分公司的經代保費收入達到365萬,成為最主要的業績來源。

  中英人壽總裁張文偉說:“作為WTO后第8家進入北京的合資壽險公司,與經紀、代理機構合作是找尋生存空間的一個好策略。”

  很多公司與中英人壽有著相似的策略。上海祥生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安琪介紹,“一些新的保險公司以及外資保險公司甚至在籌建時就已帶著大批隊伍走訪中介。”

  新保險公司的熱情不難理解。設立一家地方分支機構的費用大約在200萬,總經理的年薪一般要30多萬,而且還要冒成敗的風險,與代理公司合作顯然是低成本擴張。實際上,在歐美發達國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絕大部分都是通過中介實現的,如荷蘭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60%以上經由保險經紀人實現。

  不過,這塊蛋糕對于保險中介行業來說,還只是一個遠景。“現在是活下去比什么都好。”一位代理機構人士感嘆。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