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新聞_行業動態 > 正文
 

償付能力監管大網收緊 非壽險準備金陷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6日 13:41 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人保和平安兩家海外上市的非壽險公司為參照,如果報表上的其他科目不變,即使是相對保守計算,在太保產險原先的財務報表基礎上,假設補提11.7億元的準備金,則意味著不僅8億多的利潤總額被一下抹去,而且會出現3億多的虧損。

  本報記者 馬 斌

  上海報道

  歲末年初,償付能力監管大網驟然收緊。

  2005年1月15日,《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

  “以前的方法明顯不合理。”一位業內資深專家稱,準備金通常要占據保險公司所有負債的一半甚至更多,準備金的提取方法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盈利情況和償付能力的準確性。

  他進一步表示,對于一家年保費收入在150億的非壽險公司而言,每少提1%的各項準備金,就意味著“釋放”出1.5億的賬面利潤。至于償付能力(=認可資產—認可負債)指標,也因為認可負債的低估而水漲船高。

  “反之則反是。”該人士稱。

  可惜,反之的情況在中國非壽險公司中并不多見。

  太保的差異

  上述專家稱,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以人保和平安兩家海外上市的非壽險公司責任準備金(按照財政部舊規則提取的準備金)/保費收入為大概參照,就可以大致測算出其他非壽險公司的準備金是否合理。

  根據《2004年中國保險年鑒》國內財務報表的統計數據,以及人保和平安產險2003年年報,在該專家的指導下,記者計算了截至2003年12月31日,包括人保和平安產險在內的10多家非壽險公司的準備金與保費收入比例。

  結果令人震驚。

  在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兩項指標上,人保和平安大致接近。其中: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指標,人保為42%,平安產險為45.8%;至于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指標,人保和平安則分別為20.1%和20.4%。

  但是,與人保、平安產險規模相近,并且業務結構類似的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兩項準備金比例指標與前兩者相差累計多達11%-15%。其中,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指標為38.5%,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12.6%。

  這樣的差距顯然不是可以用業務結構的些微不同或者業務流程等原因可以解釋。“因為低了太多。”該專家稱。

  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可以輕易推算到的結果是,準備金的劇烈變動將把原先規則下的財務報表布局全盤打破,漂亮的利潤數據和償付能力似乎也難以經受前者的輕輕一擊。

  根據《2004年中國保險年鑒》,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人保保費收入580.7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約20億元人民幣;太保產險保費收入106.33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約8億元人民幣;平安產險保費收入約84億元人民幣,對應的利潤總額為3.75億元人民幣。

  換言之,2003年人保的保費收入幾乎六倍于太保產險,但是利潤總額僅僅是后者的2.5倍;類似的,與太保產險相差了不到20%保費收入的平安產險,其利潤總額僅僅是前者的二分之一不到。

  業內人士透露,截至2004年10月,太保產險保費收入約為131億元,到12月應當140億。假設2004年太保產險的準備金比例與2003年持平,如若按照平安或者人保的兩項準備金比例標準,太保產險11%-15%的準備金比例缺口對應的是15億-21億的準備金絕對額。

  如若按照太保產險2003年底的106.33億元的保費收入,并參照11%-15%的準備金缺口比例計算,對應的準備金絕對額也有11.7億元~16億元人民幣之巨。

  即使是相對保守計算,在太保產險原先的財務報表基礎上,假設補提11.7億元的準備金,則意味著不僅8億多的利潤總額被一下抹去,而且會出現3億多的虧損。

  償付能力骨牌

  準備金劇變之后,償付能力是緊挨著的那張骨牌。

  按照2003年3月底中國保監會2003年第1號令——《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第三章第十一條第四款“實際償付能力額度=認可資產-認可負債”的簡單計算公式,在作為最大負債的準備金增加10多億的情況下,實際償付能力大致會怎樣變動,似乎也不是一個很難解的算術題。

  相對于太保,剛上市不久的人保和中國平安(行情 論壇)顯得財大氣粗:前者上市拿到60個億;后者在匯豐入股和集團上市后資本金充裕,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甚至在高層之中放出話來——只要能賺錢,要多少資本金就給多少。

  至于太保產險,太保集團也曾于2002年底完成增資擴股(總股本由20.0639億股擴大為4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57.34億元)后,向其投入18億元資本金。2003年底,太保產險的資本金為28億元。

  至于太保產險經營情況,王國良在太保集團10月底的司務會議和全系統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班上分別指出:2004年產險大幅度增長,達到34%,業務比較健康,利潤穩定地上來了,1-8月份,全國非機動車輛險業務新增的總量,太保產險占了很大一塊;但是:產險公司要注意機動車輛險業務的非正常反彈,2003年以來,太保產險的業務結構調整抓得非常緊,尤其是機動車輛險業務,業務占比曾經壓到52%,現在反彈得就比較明顯,已經到了62%,“這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有充足的資本金注入,補足準備金后也不一定會導致償付能力不足。”但該專家同時指出,由于在新的《辦法》下,準備金提取標準將普遍比財政部的舊規則要高,在轉換到新方法口徑下,實際的準備金缺口可能更大。

  二線公司問題

  該專家稱,如果不考慮業務結構的因素,按照同樣的方法匡算,國內二線非壽險公司的準備金比例情況也一目了然。

  根據2004年中國保險年鑒,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為36.8%;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為3.08%;利潤總額4600萬;保費收入19.11億元;實收資本2億元人民幣。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為41.8%;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為5.4%;利潤總額3400萬元;保費收入19.11億元人民幣;實收資本5.015億元人民幣。

  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保費收入為38%;未決賠款準備金/保費收入為7.8%;利潤總額為—9500萬(巨額虧損與以前年度車貸險業務有關);保費收入7.74億元;實收資本3億元。

  ……

  總而言之,只有華泰等極少數公司因為業務結構(投資型產品比重比較大)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兩項準備金比重超出人保和平安產險,其他二線公司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缺口。

  與其他行業類似,非壽險行業的經營規律是,在開業初期業務增長很快的時候,成本和賠付率相對高,并且一旦業務超出現有的客服能力半徑,會導致出險之后的服務跟不上以及理賠來不及處理等諸多問題,導致保險賠償責任和理賠成本進一步增大,從而增加非壽險公司的總體營運成本,盈利情況通常來說不會很好。

  車險業務影響巨大

  相對于財產險業務而言,國內車險業務擴張過快往往以利潤更薄甚至虧損為代價。

  一位參加了前不久車險精算培訓班的人員向記者提供的一份會議資料顯示:以美國最大的11家非壽險公司的情況來看,各家公司的車險賠付率基本都在60%~70%的區間內波動。

  蹊蹺的是,至少在國內有車險業務的11家非壽險公司中,上述規律似乎徹底扭曲。

  未經公開的數據顯示,2004年8月,全國11家經營車險業務的非壽險公司中,車險賠付率從8%到72%間不等。

  并且,越是業務增長快的公司,賠付率似乎就越低。

  比如:新開業的大地財產保險公司保費增長500%,賠付率僅為8%;增長379%的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對應的賠付率為25%,增長175%的永安財產保險,其賠付率為29%。

  相反車險業務增長為零的大眾財產保險公司,卻以72%賠付率成了“老大”。

  前述精算專家表示,按照公開的財務數據,根據非壽險業務的發展規律計算,在真正按照保監會《辦法》規定計算之后,原先車險簡單賠付率(不到)20%-30%的公司,在新方法下其國際口徑終極賠付率將可能一下子飆升到80%甚至接近100%;很多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可能會嚴重不足。

  而在原先財政部設計的非壽險責任準備金的規則下,雖然可以掩飾這些問題,但最終“不僅不能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并且高速發展可能會導致問題越滾越大。”

  [資料鏈接]

  華泰經驗

  2005年1月8日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交流中,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梓木稱,華泰在成立初期的相當一段時間內,由于缺乏對保險業內在規律的科學把握,也出現過“重保費、輕效益,重規模、輕管理”的狀況。甚至認為:“保險虧損理所應當,投資彌補天經地義”。當時,華泰保費規模上得很快,前3年平均增長率為70%,但險種結構不合理,承保質量差,理賠等出血點多,經營成本高,承保嚴重虧損。盡管如此,由于公司內部對局面判斷仍不能形成一致,也拿不出一套有效的應對措施。

  2000年,華泰產險曾在北京香山召開會議,請原安達信公司參照國際標準為華泰“診斷”,發現國際保險業準備金提取方式與國內不同——華泰當時的經營業績并不是一片大好,而是問題嚴重。

  王梓木稱,由于未到期準備金計算方式不同,按照國內和國際標準提取準備金后的財務后果竟是天壤之別。香山會議上,華泰終于作出了“統一思想,改進工作的若干決定”,提出“不以保費論英雄,而以質效比高低”。

  會后,華泰著手整頓保險業務,集中力量解決了三大問題應收保費、未決賠款、車貸保證保險。為此付出的代價:保險業務從前一年的近100%增長降到幾乎零增長。“盡管如此,我們堅信治理整頓的方向沒有錯。”

  2003年,華泰進一步調整險種結構,“堅決停掉了車貸險等高風險業務”。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