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公司理性回歸農險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10:03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FN記者 張蘭 經歷上世紀80年代的廣泛開展、又因各種因素持續裹足不前的中國農業保險,終于在2005年實現了多年來的首次復蘇。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曾經無人問津的農業保險在部分地區已悄悄成為了財險公司的“香餑餑”:在浙江,10余家財險公司表達了要參與浙江政策性農業保險共同體的意向;在河南,“農村五小車輛”機車保險成為當地農村財產保險增長
掣肘:需求與供給不匹配 回顧農業保險的發展初期,財險公司涉足拓展農業保險完全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行為。中國人保作為惟一一家全國性國有保險公司,最早開展了農業保險業務。當時的中國人保并非商業公司而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承擔著部分政府職能,著重強調社會效益和業務規模。盡管經營農業保險的經濟效益并不理想,但人保出于對農業發展的支持,仍然持續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然而,隨著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逐步推進,傳統的國有保險公司也漸漸邁入了商業化經營的道路,經濟效益不好的農業保險業務自然成了各保險公司削減的主要目標。與此同時,經營主體的日益豐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都迫使財險公司更加關注自身的經營效益,效益較差的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大幅收縮。 盡管農業保險經歷了相當長時期的停滯不前甚至是負向發展,卻始終未完全淡出人們的視野。我國是農業大國,作為我國基礎產業的農業,發展速度卻明顯低于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速度,這與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在遭遇火災、洪水、瘟疫等災害后,只能依靠政府救助來實現災后的重建。農業保險這一有效解決災后重建問題的“利器”卻往往由于高賠付而被束之高閣。如此情況的出現,并不意味著政府有足夠的財力來實施救濟,也不是因為保險公司不愿涉足農險領域,更不是緣于農民對農業保險重視程度的不足,而根本在于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之間的長期不匹配。 農村經濟需要農業保險來保駕護航,然而由于農業保險高風險、高賠付的特殊屬性,導致農業保險產品的市場價格明顯高于農民的承受能力。盡管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廣泛,但是由于保險公司的產品供給與農民的需求不相匹配,從而導致了長期以來農業保險市場的不景氣。 目標: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近年來,中央政府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對“三農”進行了政策傾斜。中國保監會和有關部委也出臺了一些鼓勵發展農業保險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并確定在一些地方開展了試點工作。在這樣的形勢下,財險公司都躍躍欲試,希望能在未來的農險市場中占得先機。然而,財險公司此番回歸農險市場絕非附和國家政策的一時沖動,而是經過了縝密分析后的理性選擇,不僅做好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準備,也充分考慮了作為商業保險公司的逐利本性。 一位多年從事農業保險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公司在農險發展上追求的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從長遠發展看,開展農業試點,涉足農險領域對于提高農村保險意識、培育農村保險市場和樹立公司形象,促進公司整體業務發展,戰略意義重大。各財險公司都瞄準了農村財產保險的廣闊市場和巨大潛力,誰也不愿在農村保險市場的潛力釋放時扼腕嘆息。除了社會責任的因素外,各財險公司涉足這塊業務也是在‘待機而動’,一旦農業保險試點經驗推廣開來,財險公司都希望能夠快速反應、順利接手。” 途徑:因地制宜大膽創新 在探索農村財產保險業務的拓展方式上,各地的財險公司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其中,河南人保財險系統“農村五小車輛”機車保險的拓展模式具有典型意義。河南省農村機動車超過800萬輛,而四輪農用運輸車、三輪農用運輸車、農用普通摩托車、農用輕便摩托車和農用拖拉機這“五小”車輛失控漏管的情況嚴重,嚴重影響了當地的交通安全和管理。針對這種情況,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網絡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在各省轄市、縣全面建立了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網絡,大大提高了農用“五小”車輛的列管率。河南人保財險系統依托交警部門構建的農村交管網,聘用各村安全員為公司的保險代理人,推銷以“第三者責任險”為主打的系列農村“五小”車輛保險產品。這種將道路交通安全網與保險營銷網合并的代理渠道,可以在交管部門辦理牌照、審車驗車的現場辦理機動車保險業務,不僅拓展了財產保險的業務,還大大降低了前期的固定投入。 綜觀各地財險公司銷售業績良好的農險種類,除了“第三者責任險”這類強制險外,大多都是些農民買得起、公司承擔得起的產品。并且,大多數財險公司都選擇了那些產業化經營的農村經濟組織、出口創匯農業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地發展農業保險。在產品研發方面,財險公司不再“一張保單賣天下”,而是根據產業化規模農業和出口創匯農業項目的投入產出、地域特點、風險情況和農民的具體保險需求等,適時推出符合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的新產品。 與此同時,各財險公司還根據農業保險高風險的天然屬性設計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特別針對農業保險,通過再保險人、精細化管理、災害預防體系等來應對農業保險的風險。以浙江為例,省政府專門成立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了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共保體、設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專戶的建議。共保方式是目前國內外保險界對損失概率不確定的重大項目和罕見巨災的理想模式。通過共保體,大大降低了獨家承保的風險,提高對化解巨災風險的承受能力。 無論農業保險的前景是喜是憂,農村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是誰也不可否認的客觀情況。然而作為商業化經營的財產保險公司要在這一領域“掘金”,靠財險公司的單方努力明顯勢單力薄。政府對農業保險這一準公共產品的有力支持、相關配套政策的傾斜,是農業保險得以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財險公司此番重返農險領域的熱情能夠持續多久、能在多大程度上釋放壓抑已久的農險需求、農險市場究竟能在多長的周期內真正發揮作用等一系列問題的最終答案,不僅要遵循市場發展的固有規律,“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