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企業紛紛自建財險公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09:38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俞燕發 自北京 去年保費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的財產保險業,開始成為產業資本的又一個進軍目標。 日前,中化集團表示,除中宏保險公司以外,還有意籌建一家財產保險公司;粵電力
據有關分析預測,未來五年財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0%~12%,到2007年財險保費規模將達到1300億元,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財險市場。 投資機會少財險業受寵 對于產業資本轉而投向財險業,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副主任李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去年以來財險業務發展增速超過壽險業,這成為吸引產業資本投資財險業的一個動力。 “但投資于財險業還是壽險業,主要還要看資本市場環境。”李怡說。目前,投資于財險業的多是大型企業集團,它們比較偏好于風險管理,而財險業務的核心就在于風險管理,正好契合這些企業的投資偏好。“這應是產業資本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李怡認為。 據了解,雖然壽險業的利潤率高于財險業,經營也相對比財險穩定,但壽險更易受來自于外部環境的系統性風險的影響,而財險則可以通過主動的風險管理來減少經營風險。另外,壽險業是長期負債經營,利潤來自于投資和承保業務,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而財險的負債久期較短,因此利潤主要還是來自于承保業務。 業內人士分析,與歐美等國相比,國內財險公司盡管費用率很高,但賠付率低,綜合比率低于100%,因此有較好的承保利潤。而通過提高承保績效,實現承保業務盈利,正是目前財險業提高資本回報率的有效途徑。 李怡認為,在目前投資環境不利的情況下,產業資本調整投資策略進軍財險業,不失一種獲利的方法。 肥水不流外人田產業“自保”分享財險利潤 業內人士分析,以石油、化工和電力為主的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進軍保險業,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利于改善財務結構、分散經營風險。 和壽險公司大打股東牌一樣,財險公司更容易享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好處。對于這些大型產業企業來說,每年需投保的財險范圍多、規模大,保費往往不菲。某財險公司一位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股東之所以投資于財險,就是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與其讓別的保險公司承保,不如交給自己投資的財險公司來做。 通過這種間接自保方式,這些產業界的股東可以把本企業的優勢資源轉化成潛在資源,分享保險市場資源和保險業利潤。 “但目前‘自保’在國內的法律地位不明朗。”李怡說。 李怡指出,目前產業資本投資成立的財險公司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其主打險種往往帶有股東的行業背景特點,比如汽車企業參股的保險公司主打產品是車險。“這樣容易形成按股東所在行業來發展保險的局面,容易引起行業性壟斷。” “三年怪圈”需要正視 “一年發家、兩年發財、三年虧損”的“三年怪圈”已成為財險業的一大現象,業內人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有規模無盈利。對于將要進軍財險業的產業資本來說,如何打破“三年怪圈”,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對于大型產業企業來說,憑借股東的力量,短期內達到規模是很容易的事。某財險業內人士表示,光是股東的業務就夠“旱澇保收了”。 但從目前中資財險公司的業務結構來看,險種過于集中在車險、企財險和貨運險上,特別是車險業務,一直保持70%以上的占比,而去年車險全行業虧損。此外產品同質化、競爭手段單一是財險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 另一方面,傳統的保險公司和合資財產險公司也開始在財產險領域擴張,隨之而來的競爭即將展開。 隨著韓國三星火災海上保險上海分公司、日本財產保險公司大連分公司等外資財險公司獲批“分改子”,外資財險即將開始擴張。而外資財險在責任險、貨運險、保證保險等盈利性較好的險種上頗有優勢。 去年以來,中國保監會新批籌建渤海財險、華南財險、東安財險、陽光財險、都邦財險、天平汽車險等多家財險公司,截至今年4月份,已開業的財險公司共有29家(除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而中國人壽(2628.HK)和新華保險控股集團旗下的財險子公司也正在申請之中。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分析師戴祖祥認為,財險業集中度繼續下降,未來財險業將是多頭競爭的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