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是國務院法制辦為《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征求社會意見所規定的最后時限,但社會各界卻仿佛正在陷入了一道暫時無解的“方程式”。
2月25日,中國保險業的最高監管機構——中國保監會召集了自《條例》草案面世以來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抗辯會”,國內所有的中資財險公司以及學界和政府各相關部委均
派出各自代表“參戰”。
這可能是《條例》正式出臺前,各方研討的最后一次機會了。當研討會進行到最后一個議程——座談會時,各種矛盾集中爆發。
各方代表群攻
三者險條例
“怨言”最多的保險商率先倒苦水。第二大財險商太平洋財險的總經理助理謝躍發言說:“作為法定保險的三者險以人為本無可厚非,但因為賠償標準提高,保險公司面臨重壓。強制保險的推行難道要以保險公司的虧損為代價?如果虧損的話,保險公司很可能要放棄經營這種險種,那么強制三者險豈不要無疾而終。”
農業部代表,農機管理司姚春生也道出了他們的難處。納入強制三者險投保范圍的農用拖拉機多達1500萬輛,目前它們的投保率不及6%,如何讓這些機動車車主投保是件難事。一旦保險公司調高費率,這就變得難上加難。
而作為學界的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院長王衛國更是道出了學界的深層憂慮。“如果《條例》以現行模樣出臺,它將引發四大難題!”
三者險面臨四大難題
王衛國教授提及的“四大難題”包括:保費定價問題、抗辯權行使問題、執法問題以及救助基金來源、運作和社會壓力問題。
王衛國指出,三者險定價實行何種機制?是由保監會官員“拍腦袋”,還是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經過嚴密測算后定價?這決定著是否有充足資金來源,來應對社會上發生的損害事件。
另外,社會機動車輛的擁有者是否有能力承受這個價格。現在有車的人并非都是富人,還有一大批出租車、農用車車主,如果保費太高,他們根本交不起。
王衛國說,救助基金更是一個難點。從《條例》來看,救助基金杯水車薪。三者險保費、救助基金的關系是此消彼漲,它們的消漲關乎保險公司的收支平衡問題。“蛋糕”如果切少了,保險公司收支取得平衡,但基金相對少了,如何能起到社會救助作用?如果切多了,保險公司虧損,三者險經營風險過大,保險公司不愿承保,三者險推行結果堪憂。
晨報記者 李雋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