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股指期貨多在周歲時活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2:59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李亞 發自香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是亞洲股指期貨起飛式發展的黃金歲月。這一段時間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的股指期貨產品紛紛涌現,成交活躍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者。

  “各地證券市場剛剛推出指數期貨時,給股價帶來的沖擊并不大,這是因為機構建倉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同時新型產品被散戶所了解及接受都需要時間,這就是所謂的第一階段。”香港恒豐投資證券分析師梁淵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梁淵指出,從海外市場看,大部分市場的股指期貨在推出一年左右的時間,會出現一個成交量激增和股價波幅明顯活躍的情況。“經過第一階段的運行,散戶會逐步被期貨的一些特性所吸引,比如說其以小搏大、T+0的交易方式等,同時看多看空的機構也逐步建好倉位。有了交易對手,

證券市場也就必然出現交易活躍和波幅增大的情況。”梁淵說。

  與股指期貨對應的是

股票市場成交量的激增,在股指期貨推出前,香港證券市場只有1981年一年的成交量超過1000億港元,而自1986年推出恒指期貨后,當年成交量即上升為1231.28億港元,同比增長了62%,1987年成交量又上升至3714.06 億元,是1986年的3倍。數據顯示,從1986年到2005年,香港股指期貨、期權市場交易量增長了近13倍。

  上述情況不僅僅出現在香港,

馬來西亞于1995年11月推出了吉隆坡綜合股價指數期貨;韓國于1996年6月開設了 KOPSI200 股指期貨;1998 年7月,臺北國際金融交易所推出了臺指期貨,這些證券市場均出現了與香港類似的情況。可以說,期貨交易變化與證券交易量完全是共榮同衰,互相依賴的。

  從亞洲各國及地區的情況來看,比較特殊的是日本的股指期貨。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在1986年9月搶先推出了日經225指數期貨。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第一只股指期貨合約。由于海外投資者已經認可了新加坡交易的日本股指期貨,因此在日本本土推出的股指期貨合約在其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交投平淡。

  凱基證券運營總裁鄺民彬向本報表示,股指期貨交易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不涉及具體的股票交割,因而在設立方式上具有開放、自由、跨地域的特點。近年來,以國外指數為標的開設股指期貨已成為各金融中心競爭的一大熱點。新加坡近期推出A50股指期貨實際上已經對中國本地的品牌形成壓力。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