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安蓓)在震蕩盤整近兩月后,國際油價14日一舉突破每桶75美元關口。推動國際油價再度沖高的因素是什么?國際油價后市走勢如何?國際油價再度上漲對世界經濟復蘇及我國經濟增長有何影響?記者15日采訪了有關人士。
金融因素主導國際油價沖高
國際油價在三季度出現震蕩盤整走勢,雖一度于8月25日盤中突破每桶75美元,但此后基本在每桶70美元上下震蕩。10月8日開始,國際油價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于14日收于每桶75.18美元,年內收盤價首次突破每桶75美元。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美元貶值是國際油價近期上漲的首要因素。
衡量美元兌西方主要貨幣比價的美元指數14日跌至去年8月以來最低點。作為當今世界眾多大宗商品交易的計價貨幣,美元貶值直接導致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連續攀升。1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12月合約盤中也觸及每盎司1072美元的紀錄高點。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舒朝霞認為,在金融系統基本穩定后,美國政府重心轉向恢復實體經濟。美元貶值有助于刺激出口,縮小美國貿易赤字,并降低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對外負債,預計短期內美元強勢難現。
現代金融市場中,石油被賦予金融產品的屬性。陳鳳英指出,和前幾次全球經濟危機相比,目前實體經濟需求已不能完全決定油價走勢。當前虛擬經濟先于實體經濟復蘇,銀行和金融市場流動性上升,全球股市和期貨市場再度活躍,投機資金迫切尋找油價炒作題材。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跡象出現,美元“避險功能”弱化,也推動市場投資偏好向大宗商品市場轉移。因此,盡管當前全球石油市場供大于求,國際油價依然出現背離基本面的走勢。
經濟復蘇預期決定國際油價走高
期貨市場反映的是未來消費的預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跡象明顯,石油市場需求回升預期是國際油價走高的決定性因素。
陳鳳英說,當前市場基本面只能支撐每桶不到50美元的原油價格。但好于預期的世界經濟走勢為投資者推高油價提供了題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表報告稱,全球經濟增長正在“轉負為正”,并預測全球經濟在2009年收縮1.1%之后,2010年將增長3.1%。其中,新興經濟體在中國、印度等國經濟增長的帶動下,2009年和2010年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1.7%和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