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甲醇大國,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產量、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
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和能源替代品。以甲醇為基礎的下游產業眾多,產品覆蓋面廣,特別是甲醇制烯烴和甲醇燃料等新興下游產品應用開發,為甲醇開拓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一、我國甲醇工業基本情況
我國甲醇工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自主開發了合成氨聯產甲醇生產工藝,隨著90年代精脫硫工藝的成功研發和推廣應用,甲醇工業進入以聯醇工藝生產為主的第一個快速發展期;“十一五”期間,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和對新興下游應用的預期,以及大型甲醇裝臵設計和制造技術的日臻完善,出現了以單醇工藝生產為主的第二個快速發展期。
“十一五”期間,我國甲醇產業在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管理能力、融資環境、下游應用開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表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1.產能、產量、表觀消費量均大幅增長,但市場價格受到抑制
“十一五”期間,我國甲醇產能、產量有很大增長。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甲醇專業委員會統計,到2010年底,我國甲醇行業共有企業291家,產能達到3840萬噸,比“十一五”初期增長三倍,年均增長率達到32%;2010年產量為1752萬噸,比“十一五”初期增長169%,年均增長率約為22%。
到2010年,我國甲醇表觀消費量達到了2270萬噸,比“十一五”初期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率為24%。醋酸、甲醛、DMF等傳統下游產品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甲醇燃料應用增長幅度較大,甲醇制烯烴在2010年有少量應用。
甲醇市場價格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處于較高位臵,之后國外甲醇大量低價向我國出口,使國內甲醇市場價格急跌,導致市場價格長期與生產成本倒掛,行業虧損嚴重。2010年以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觀,市場價格企穩回升,部分企業盈利,但仍有部分企業在成本線附近艱難生存。
2010年甲醇行業產能發揮率僅為46%,2011年也僅僅提高到約50%。
2.企業布局向資源地集中
我國甲醇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原料資源地和重點消費地區,近年來向原料資源地發展的趨勢明顯。以煤為原料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等省;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企業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其中內蒙古、海南、陜西、重慶產能最大;以焦爐氣為原料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等省。2010年山東、內蒙古、河南、陜西、山西和河北6省的甲醇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65%。
華東、華中及華南地區為甲醇主要調入地區。
3.原料結構趨向煤的利用
我國是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因此,甲醇生產以煤為主、天然氣為輔的原料路線適合我國國情。“十一五”期間,隨著國家原料政策調整和技術進步,新建裝臵主要以煤為原料,特別是以非無煙煤為原料的裝臵發展很快;天然氣受氣源緊張的影響,產能降低;焦爐氣制甲醇作為資源綜合利用得到重視,產能增加。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中以煤為原料占66%,以天然氣為原料占23%,以焦爐氣為原料占11%。
4.企業規模大幅增加,集中度提高
“十一五”期間甲醇產業的特點是:聯醇企業甲醇產能伴隨著合成氨的發展而增加;大型單醇裝臵快速發展;裝臵規模大幅提高。到2010年底已形成神華、兗礦、中海油、內蒙古遠興能源等4家百萬噸級超大型企業;上海焦化、平煤藍天、榆林天然氣、新奧能源、神木化工、聯盟化工、龍宇煤化工等10家50-100萬噸級企業;年甲醇產能在3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36家。但企業規模在10萬噸以下的小型甲醇企業還有175家,其中大部分是合成氨、煉焦聯產甲醇裝臵。
5.技術水平
近年來,我國成功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工藝技術與裝備:多噴嘴對臵式水煤漿氣化技術、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經濟型氣流床分級氣化技術、甲醇低壓合成技術及裝臵、精脫硫技術;醇烴化技術、醇氨聯產技術、新型低溫甲醇合成催化劑、超濾甲醇分離技術;甲醇精餾技術以及自動化、信息化管理技術等的開發應用,使甲醇生產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特別是以煤、天然氣、焦爐氣為原料的甲醇裝臵的大型化,提升了我國甲醇工業整體水平,部分裝臵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目前我國甲醇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投資過熱,產能明顯過剩
“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十一五”后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需求的拉動以及對下游應用的過度樂觀,甲醇行業出現盲目投資現象,造成甲醇產能大幅增加,產能過剩情況已經十分嚴重。而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甲醇專業委員會的統計,將要在2011年正式投產的產能和目前在建、計劃2013年前建成的產能還有1800萬噸。如果不能盡快淘汰落后產能、突破下游產品應用瓶頸,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更為突出。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原料結構方面:天然氣供應緊張、無煙煤價格上漲
近幾年,國內天然氣短缺,價格上漲,占產能總量23%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甲醇企業面臨著氣源供應無法保證、價格繼續上調的壓力;占產能總量約43%的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固定床甲醇企業也同樣面臨原料調整壓力。
企業結構方面:集中度較低,部分單醇裝臵產能規模偏小
合成氨和煉焦生產中聯產甲醇屬于綜合利用項目,由于受到合成氨和煉焦規模的制約,裝臵規模必然偏小。這些企業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政策,規模雖小仍應加以保護。
近十年隨著大型單醇裝臵的陸續投產,單醇裝臵平均規模有較大增加。但產量在10萬噸及以下的單醇企業還有約20家,產能僅占單醇總量的3.3%,這些企業規模偏小,技術落后,產品競爭力不強。
產品結構方面:產品品種單一,綜合盈利和抵御風險能力低
我國甲醇企業產品結構上的單一化、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部分企業將甲醇作為終端產品進行銷售,產品的單一化導致企業嚴重依賴甲醇市場,抵御風險和綜合盈利能力低。
3.節能減排和環保治理壓力大,企業自我改造能力弱
甲醇工業是能源密集型行業和耗水大戶,尤其是以煤為原料的企業,在節能、節水和污染物減排方面的任務很重。目前甲醇行業已經有一批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成果,但近年來由于全行業虧損嚴重,多數企業在新技術改造時,受到資金緊張的困擾。
三、我國甲醇行業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甲醇工業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對甲醇的消費需求量將繼續增加
2011-2015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將對甲醇產業的發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甲醇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在傳統下游應用,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膠粘劑、染料、涂料、香料、醫藥和農藥等的社會需求增加中,對甲醇的整體需求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
第二,甲醇新興下游應用已初見成效,前景光明
以煤為原料經甲醇生產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的生產工藝技術(簡稱MTP/MTO)是近年來中國煤化工發展的熱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國內科研院所已掌握甲醇制烯烴的核心技術,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在“十一五”期間的先期試點已取得成果,從而使甲醇制烯烴成為甲醇下游應用的新興方向。
目前,國內甲醇制烯烴大型裝臵已正式投產和試車的有4套,分別是神華包頭、神華寧煤、大唐多倫和中石化中原,特別是神華包頭項目在2010年一次性試車成功后,運行狀況良好。自2011年1月1日正式進入商業化運行以來,連續高負荷(裝臵負荷達到95%以上)安全穩定運行,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或接近設計值,產品質量合格,經濟效益突出。2011年6月,國家發改委分別組織召開了“神華包頭煤制烯烴示范工程技術經濟考核評定現場會”和“評定會”,專家組認為:“神華包頭煤制烯烴示范項目實現了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化、規模化和本地化,標志著我國煤制烯烴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示范項目成功投入商業運行對我國煤制烯烴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當前油煤比價下,煤制烯烴經濟效益較好。”據考核結果顯示,裝臵運行負荷、噸烯烴甲醇原料消耗、催化劑及公用工程消耗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合同要求,證明商業化運營成功。
相信在全面總結甲醇制烯烴示范工程經驗、評價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碳排放指標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甲醇制烯烴技術應用有希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甲醇下游應用的重要方向。
另外,基于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和我國汽油消費量大幅增加的發展趨勢,甲醇汽油、甲醇燃料和二甲醚等新型燃料也將隨著標準的完善和銷售網絡的建設,成為甲醇新的消費增長點。
第三,國外甲醇向中國出口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外低價甲醇大量沖擊我國市場,使國內甲醇價格大幅度下降,甲醇全行業出現巨額虧損,大批企業被迫停產、減產,2009年我國甲醇產能發揮率僅為43%。為求生存,國內33家甲醇企業于2009年6月聯合向國家商務部提出“對原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西蘭和沙特阿拉伯的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并成功立案,此舉在震懾和抑制國外甲醇大量低價進口方面發揮了有效作用,使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市場價格企穩回升。但在數量上,我國近兩年的年進口甲醇量都保持在500萬噸左右,這種局面仍將延續。
近年來,國外甲醇產能亦逐年增加,產能增長明顯高于消費量增長,產能過剩現象突出。這些新增產能大部分來自資源國,以出口為導向,以價廉的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為原料,又有規模優勢,因此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力。由于中國經濟十分活躍,能源價格又居高不下,今后幾年我國必然成為國外甲醇生產商的重要目標市場,國外甲醇向中國出口的狀況將長期存在,這勢必對我國甲醇產業和市場產生影響,中國甲醇企業必然要面對日益復雜、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環境。
第四,原材料、動力等價格不斷上漲,對甲醇成本影響很大
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煤炭、天然氣、電力、運輸等的價格必然繼續上漲,甲醇企業產品成本增加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第五,甲醇工業發展面臨節能減排考驗
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傳統的耗能、耗水行業,甲醇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將是一項勢在必行又十分艱巨的任務。
四、未來五年甲醇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未來五年,我國甲醇行業要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嚴格控制甲醇產能的盲目擴張,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研發,延長產品鏈條,積極拓展下游應用,實現甲醇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促進由甲醇大國向甲醇強國的轉變。發展的重點將在以下方面。
1.合理調控甲醇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要從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優化產業布局、嚴格準入條件三個方面,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嚴格新建項目的審批,提高準入門檻,遏制盲目建設。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加強市場機制對于淘汰落后產能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通過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實現總量平衡和產業布局的合理調整。
2.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布局
鼓勵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支持業內龍頭企業、能源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臵,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大型化和集約化的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
按照園區化、集約化模式和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能向資源地集中。促進我國西北地區甲醇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提高甲醇產品的就地消化率,減少低值液態產品運輸。
3.加快原料結構調整
完善和提高水煤漿氣化、加壓粉煤氣化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水平。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具備資金、資源條件的企業進行原料結構調整,減少對天然氣和晉城無煙煤的過度依賴。積極發展以焦爐氣為原料生產甲醇,促進焦爐氣資源的有效利用。
4.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轉變發展方式,鼓勵企業向延長產品鏈、產品多元化方向發展,實現產品的高性能化、專用化和高附加值化。改變目前甲醇基本作為商品出售、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的狀況。
鼓勵甲醇企業發揮自身技術、經濟優勢及所在地資源優勢,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新能源等領域中的高技術含量、有市場需求、附加值高的延伸產品,優先選擇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型產品。加快甲醇制烯烴示范項目的完善、評估及成熟技術的適時、適度推廣,積極推動甲醇燃料及甲醇下游新產品、新技術的市場研發。
5.以自主創新引領行業技術進步,淘汰落后技術和裝備
加強前沿技術、核心技術裝備的開發研究。重點開發進一步大型化和提高氣化壓力的國產化干煤粉氣化技術,高效率的大型國產化壓縮機技術,高效、低壓、大型化甲醇合成技術。推進煤的潔凈利用,提高高灰、高硫、低熱值劣質煤的綜合利用水平,推廣褐煤高效潔凈綜合利用技術。推進百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甲醇裝臵的國產化。
推廣連續加壓煤氣化、低壓法甲醇合成、精脫硫、中低壓甲醇合成催化劑等先進技術,提高裝臵技術水平;淘汰和限制落后的工藝和設備,改善企業裝備狀況。
建立具有專業優勢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建立企業培訓體系,提高員工素質;促進產學研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甲醇企業技術研發費用應不低于銷售收入的1%,并且應逐年增加。有條件企業的研發投入應達到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不低于3%的要求。
6.開發應用清潔生產和環保技術,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
統籌兼顧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加快新型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余熱、余壓,實現能量梯級利用,降低原材料及動力消耗。加大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全面推廣廢氣廢固資源化利用、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氨法鍋爐煙氣脫硫等技術,搞好三廢的資源化利用。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喬治A〃奧拉教授2006年發表的著作中,針對全球面臨的能源危機,提出一個解決能源問題的新概念:甲醇經濟。他認為“由CO2制得甲醇,本身就是一種優秀燃料。甲醇也很容易經脫水生產乙烯和丙烯,從而轉化為合成烴類及它們的衍生品,因此甲醇可以解除人類對正在不斷減少的石油和天然氣(甚至煤)資源的依賴。同時,通過對過量排放的CO2氣體回收循環利用,我們可以減輕或消除由于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氣候變化(即全球變暖)的一個主要因素。”“甲醇作為一種燃料和能源載體,可以創造一個時代。跨越油氣時代——甲醇經濟。”因此,我們對甲醇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只要抓住機遇、措施得力、管理有序,中國甲醇產業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黃金發展時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