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供給與需求
(一)國際市場
1、大豆的生產
大豆生產已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北美洲、南美洲和亞洲的種植面積為最大。多年來,世界大豆產量居各類油料作物之首。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其產量占世界大豆產量一半以上,巴西、阿根廷、中國的大豆產量居于世界第2、3、4位。
2、大豆的進出口
美國大豆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總產量的1/3左右。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分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歐盟是最主要的大豆進口地區,年進口量在1500萬噸上下;亞太地區是僅次于歐盟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場,其中日本每年進口約500萬噸。中國的進口量近年來迅猛增長,是世界大豆進口增長的源動力之一。
3、大豆的消費
世界大豆的總消費量近10年來逐年增長,從1991/92年度的10975.6萬噸增加到2000/2001年度的17369萬噸,增長近63%。
(二)國內市場
1、國內大豆生產
大豆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幾乎遍及全國。自80年代以來我國大豆的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直到1993年,我國大豆的播種面積出現飛躍性增長,達945.4萬公頃,產量達1530.7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度增長31%和47%。1994年產量第一次達到1600萬噸,此后幾年,大豆生產量徘徊不前。
中國大豆的最主要產地是黑龍江省。2001年黑龍江省生產大豆496萬噸,占當年全國產量的34%,商品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2001年大豆產量在50萬噸以上的省區還有河北、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這7省區大豆產量合計占全國大豆產量的46%。其余23個省區市的大豆產量僅占20%。
2、我國大豆的進出口
1995年之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1995、1996年,我國大豆連續兩年減產,國內供給不足,需求卻保持旺盛的態勢,大豆價格居高不下。為此,國家及時調整大豆進出口政策,增加進口,減少出口。1996年我國首次成為大豆凈進口國,并一直持續至今。2001年共進口大豆1394萬噸,占國內大豆供給總量的39%,進口大豆榨油量占國內消費總量的45%。2002年共進口大豆1132萬噸,2003年共進口大豆2074萬噸。
我國進口大豆的來源國分別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等。2001年美國對我國出口576.2萬噸,占當年我國進口總量的41%。
3、國內大豆消費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首先是大豆壓榨需求增幅極大,主要是國內對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現持續快速增長。其次,大豆的食用及工業消費量一直也在穩步增加。
我國大豆供求平衡分析 (單位:萬噸)
年 度 1992/93 1993/94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2000 2000/01 2001/02
產量 1030 1530 1600 1350 1320 1472 1515 1425 1540 1540.7
進口 15 12.5 15.5 79.5 227.4 294.3 385.8 1009 1394 1038.6
榨油用 502 754 796 814 884 975 1096 1639 2022 7600
食用及工業 470 550 580 590 610 630 660 680 740 19000
國內消費 1020 1370 1441 1459 1547 1665 1818 2390 2816 27217
出口 30 110 39.4 22.2 19.5 16.8 18.8 22 20 230
總需求 1050 1480 1480 1482 1567 1681 1837 2412 2836 27447
大豆作物年度:當年10月至次年9月
資料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豆粕供給與需求
一、 國際豆粕市場供需情況
(一)國際生產情況
豆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加工副產品,其產量主要受原料及主產品的影響。由于其原料棗大豆產量一直高居世界各種油料作物產量之首,1994、95、96、97年大豆產量分別占到世界油料作物總產的54%、48%、52%、54%,一直占據著世界油料作物總供給的半壁江山。因此,豆粕的產量及消費量一直是各種蛋白粕之首。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大豆產量逐年增加,1998年產量較之1991年增加5246萬噸,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7.25%。大豆四大主產國中,中國產量躑躇不前,巴西、阿根廷、美國三國產量連創歷史新高,其中巴西的產量較之1991年翻了一番還多。其它一些二線生產國如印度、巴拉圭的大豆產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豆粕生產基本與大豆保持同等增速,1998年比1991年產量增加了2765萬噸,年平均增速達到5.72%。可以說,近年來,正是由于豆粕產量的增加,支撐了全世界持續不斷的蛋白粕需求。從產量分布看,大豆生產大國同樣也是豆粕生產大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四國產量占到世界總產的七成還多。近年來,印度豆粕產量也在逐年增加,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二)世界消費情況
近幾年來,世界豆粕消費呈現跳躍性的增長。1997年度世界豆粕消費量為9880萬噸比上一年度增加750萬噸,占世界蛋白粕總消費量的63%。1995、1996、1997三年豆粕消費量的增幅分別達到世界蛋白粕消費總增加量的42%、109%、90%。
豆粕的需求非常廣泛,歐盟和美國是全球豆粕最大的兩個消費市場,歐盟的豆粕消費量比較穩定,在2200-2600萬噸之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豆粕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豆粕消費國,全年的消費量在2400-2700萬噸之間。在1993-1997年期間,東亞國家,如韓國、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豆粕消費增長迅猛,拉動了全球消費。然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東亞地區的豆粕消費立即疲軟,需求不振。因此,可以說,支配全球豆粕消費的決定性因素是東亞國家的需求。
(三)世界貿易概況
1. 世界豆粕貿易量快速增長
八十年代后,世界豆粕貿易飛速發展,1982年,全球豆粕進出口量就雙雙突破2000萬噸大關,成為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大宗產品之一。目前,世界豆粕年貿易量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
2. 世界豆粕貿易呈現出口集中的特點
巴西、阿根廷由于國內豆粕消費量較小,所產豆粕大部分用于出口。巴西自七十年代初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豆粕出口大國后,年出口量穩步上揚,從1994年開始連續四年年出口量均超過1000萬噸,占據了世界豆粕出口總量的1/3。九十年代以來,阿根廷豆粕出口量異軍突起,1997年出口量超過800萬噸,創歷史新高,目前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美國豆粕盡管年產量位于世界首位,但由于國內豆粕消費量大,出口量僅占其總產的1/5左右。近年來,印度在國際豆粕貿易中后來居上,成為豆粕出口的生力軍。
3. 世界豆粕貿易呈現進口分散的特點
同出口國的相對集中不同,豆粕進口國比較分散。歐盟是國際豆粕市場上最大的買主,長期以來,進口量在1400萬噸上下,1994年達到創記錄的1700萬噸,占當年世界總進口量的59%,最近幾年,豆粕進口勢頭有所減弱,但仍然保持在1300萬噸以上。前蘇聯未解體前,也是世界豆粕進口大國,1992年以后,進口量逐年減少。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日本、韓國和東盟國家的豆粕進口量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1997年之后豆粕進口量有所萎縮,但總量仍然較大。中國傳統上是豆粕出口國,1996年情況發生變化,由于國內市場供需矛盾加劇,導致進口量急劇上升,1997年進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國內豆粕市場供需概況
(一)國內生產概況
我國是豆粕的生產大國,豆粕產量位于美國、巴西、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東北三省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同時也是我國的豆粕的生產基地,加上山東、河北、河南,豆粕產量約占全國的90%以上。1993/1994年度之前,我國豆粕產量一直維持在500萬噸以下。1993/1994年度,國內豆粕產量首次突破500萬噸,達638.5萬噸,之后,國內豆粕生產雖然受進口豆粕的沖擊,但產量還是穩步增長。
(二)國內豆粕消費
我國豆粕市場的特點是北方生產,南方消費。東北3省是我國主要豆粕生產地,而珠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則是豆粕的主要消費地。豆粕消費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重慶、北京和上海等省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城鄉居民對肉蛋禽魚等食品的攝取量大幅增加,促進了飼料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家禽、優質瘦肉型豬所用飼料迅速增加,刺激了對優質蛋白飼料的需求。我國餅粕類產品很多,油菜籽和棉籽餅的產量也很大,但這兩種餅粕都要經過脫毒后才可用于飼料。因此,目前國內使用的優質餅粕主要是大豆粕。
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豆粕的產需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國內豆粕生產已不能滿足消費需要。1994年以前,中國是豆粕出口大國,其年出口量一般都超過100萬噸。1995年因大豆生產下滑,可供榨油豆減少,國內生產接近686萬噸,消費600多萬噸,市場供需平衡有。1996年國內榨油用大豆進一步減少,但進口大豆增加,國內豆粕生產恢復到697萬噸,消費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只有通過大量進口,才能滿足國內強勁的需求。1997年國為豆粕生產量達到780萬噸,消費量增加到近1100萬噸。1998年我國豆粕生產量達到800萬噸,消費量約為1200萬噸以上。1999年,國內肉類價格下跌,豆粕市場需求量有所下降,預計比1998年略有下降。
豆粕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于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一是大豆資源,二是國內飼料需求,三是豆粕的進出口情況,四是進口魚粉情況。近幾年,中國豆粕和魚粉進口的比重發生顯著變化。兩者總量中,豆粕貿易量由1995年的34%上升到1997年的80%。隨著我國養殖業的高速發展,豆粕已成為飼料行業的主要原料,豆粕的生產和消費直接受到養殖業景氣程度的影響。
(三)我國豆粕貿易特點
1. 從豆粕出口國到進口國的巨變
1996年之前,我國豆粕的產量大于國內消費量,在國際貿易中是主要出口國之一。1994年,國內豆粕產量的50%用于出口。后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殖規模擴大,國內養殖業對豆粕的需求也急劇上升。國內豆粕生產成本較高,國際市場豆粕價格遠低于國內價格,大量廉價豆粕進口我國。
1996年,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由凈出口國轉化為凈進口國,進口量達188萬噸,1997年豆粕進口達347萬噸,約占國內豆粕產量的一半。1998年,大豆、豆粕進口量分別達到創記錄的319萬噸和373萬噸。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恢復對進口豆粕征收增殖稅,再加上國內飼養業不景氣,豆粕進口數量銳減,全年共進口57萬噸,比1998年大幅下降,降幅為84.6%。
2. 豆粕進口集中在南方口岸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大中型榨油廠多在北方,因此,大豆進口多在北方口岸,而豆粕的主要消費區在南方,進口目的地多在南方口岸。1998年,長江以北各口岸進口大豆數量占全國大豆進口量的80%以上(參見表4-3)。豆粕進口主要以南方口岸為主,主要進口口岸分別是上海、廣州黃埔、深圳、南京、南寧等,1998年南方口岸的進口量占進口總量的87%。
3. 進口豆粕主要來自于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印度
從進口國分布來看,我國進口豆粕的來源國分別是巴西、印度、美國、阿根廷。
4. 豆粕每月進口量分布比較均衡
5. 進口豆粕與國產豆粕品質比較
由于國外大豆是機械化規模生產,品質要比農戶分散種植的國產大豆穩定均一,同時國外油脂加工企業規模大,技術設備、加工工藝先進,加工出來的豆粕蛋白含量高(44%-48%),且質量穩定。但進口豆粕從加工出廠經過運輸、到港、包裝等多道環節,最后到國內廠家使用,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導致新鮮度不夠,但無論從感官性狀還是從化學指標上,區分進口豆粕和國產豆粕都缺少明確的依據。
(四) 國內豆粕綜合平衡分析及預測
自中國對進口豆粕開征增值稅以后,進口豆粕的數量銳減,國內豆粕的供給能力正在受到明顯的壓力。在1999/2000年度,中國豆粕產量預計將達到921.8萬噸,較上年度增長107.7萬噸,期間豆粕的進口量預計為60萬噸左右,豆粕的年度供給量為981.8萬噸。該年度豆粕的消費數量預計為1051萬噸,年度結余量為-69.2萬噸。在2000/2001年度,豆粕的年度供給量預計將增長到1072.3萬噸。在此期間,飼料和畜牧業可能會出現轉機,這將使豆粕的消費數量出現明顯的增長,預計屆時的年度消費量將達到1151萬噸。這樣,該年度的結余量將為-78.7萬噸。
豆油供給與需求
(一)國際市場
豆油在世界植物油生產和消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世界豆油產量和消費量均呈現上升態勢,2004年豆油消費量居世界植物油脂消費的首位。在世界植物油貿易中,豆油貿易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世界豆油現貨市場概述
2004年世界豆油產量與棕櫚油的產量相當,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兩位。豆油貿易量占世界植物油總貿易量的23% ,居各類植物油的第二位。
2、生產情況
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產國,2004/05年度四個主產國的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91%,從圖3、4中可以發現,大豆主產國就是豆油的主要生產國,2004/05年度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的豆油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7%、17%、16%、17%,四國產量之和占世界豆油總產量的77% 。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產量也比較高,占世界總產量的8%。
3、進出口情況
(1)出口情況
在世界豆油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世界豆油貿易量也不斷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達到933萬噸,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占世界豆油出口總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日益鞏固;巴西和美國的出口量也較大,2004/05年度上述兩國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總量的25%和7%。
(2)進口情況
近十年來,世界豆油進口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進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變化最明顯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進口量為2.9萬噸,2001/02年度則達到135.8萬噸,占世界總進口量的19%。中國也是重要的豆油進口國,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外,中國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間的豆油進口量均占世界豆油進口總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國豆油進口增加迅猛,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4、消費情況
近年來,世界豆油的消費量一直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世界產銷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費量突破了2000萬噸之后,2004/05年度豆油消費量提高至3193萬噸。歐盟、美國、中國是豆油消費量增加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二) 國內市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國家,歷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國仍然是世界豆油生產和消費大國,2004/05年度 豆油產量為577萬噸,消費量為785萬噸。近年來,豆油市場比較活躍,市場價格變動較為劇烈。
1、豆油生產情況
(1)豆油生產概況
我國是世界四大豆油生產國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豆油產量增長很快,從不足100萬噸上升到目前的500多萬噸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國植物油消費快速增長的時期,產銷出現缺口,必須依靠進口來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國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購價格,從而刺激了大豆生產和豆油加工業的發展。1993年油料市場放開后,大豆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國內豆油產量提高到80-10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數量的增加,我國可供榨油的大豆數量明顯提高,豆油產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達到577萬噸。
(2)豆油生產分布
我國豆油的生產分布面較廣,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我國豆油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近年來,南方沿海地區興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廠,它們大多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加工,其中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等四省區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區域。
(3)豆油生產企業
根據2004/05年度的統計數據,我國采用浸出工藝加工大豆的油脂企業有596家,日壓榨大豆能力近30萬噸,其中,日壓榨大豆千噸以上的大型油廠87家,日壓榨大豆能力近19.48萬噸 。除此以外,我國還有為數眾多的小型機榨油廠和油坊,超過2000家。
2、豆油貿易情況
我國大豆的人均產量較低,豆油供給一直存在缺口。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豆油進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經超過100萬噸,而后逐漸穩定,2003/04年度,進口量近300萬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幾年,年均出口在5萬噸左右。
從豆油進口的主要國家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國豆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近幾年,我國豆油進口量的90%以上來自這兩個國家,而來自美國的豆油進口量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3、豆油流通情況
我國大豆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黑龍江、遼寧、京津、山東、江浙以及廣東地區。在實際銷售中,多數大豆加工企業會就近銷售,輻射范圍有限。但在西南地區,由于當地大豆加工企業較少,華東和廣東地區的部分豆油會銷往這里。
豆油的銷售輻射范圍主要受到費用的制約,其中運輸成本是影響銷售費用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鐵路運輸費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銷售區域和輻射范圍正呈現著穩步擴大的趨勢。
由于銷售價格越來越透明,中間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低,原有的貿易公司正逐漸淡出豆油的流通環節。目前,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廠直接將豆油送達終端銷售商或用戶手中。
4、豆油消費情況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豆油消費量只有100萬噸,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豆油消費增長很快,十多年來增長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經達到700多萬噸。目前,豆油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
豆油在我國主要用于食用,占總消費量的85%以上,其中烹調用油占絕大部分。豆油在工業和醫藥方面還有一些用途,但數量不大,一般只占豆油總消費的10-15%左右。食用消費是拉動總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盡管我國豆油產量逐年遞增,但跟不上消費的增長速度,供需缺口只能依靠進口來平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