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棉花生產
(一)棉花的重要性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也是僅次于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棉花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是全國1億多棉農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也是廣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紗、棉布和服裝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棉花還可以用來制造輪胎等的簾線、火藥以及醫藥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產、流通、加工和消費,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廣大棉農的利益息息相關,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
(二)棉花產區分布及區劃
1.我國棉花產區分布。我國適宜種植棉花的區域廣泛,棉區范圍大致在北緯18-46度,東經76-124度之間,即南起海南島,北抵新疆的瑪納斯墾區,東起臺灣省、長江三角洲沿海地帶和遼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緣,全國除西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少數省(自治區)外,都能種植棉花。2003年棉花產量在20萬噸以上的省有:新疆(160萬噸)、河南(37.67萬噸)、山東(87.7萬噸)、江蘇(29.1萬噸)、河北(40.9萬噸)、湖北(32.5萬噸)和安徽(29萬噸)。
圖一:我國棉花主產區分布圖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2.我國棉花區劃。我國棉區范圍廣闊,根據棉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結合棉花生產特點,以及棉區分布狀況、社會經濟條件和植棉歷史,將全國劃分為三大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新疆棉區。
長江流域棉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減(見表五)。
黃河流域棉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遼寧6省區,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升(見表五)。
新疆棉區。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帶,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纖維長、色澤潔白、拉力強著稱,是我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辟棉區。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干旱少雨,種植棉花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很快(見表五)。從種植區域看,新疆已初步形成了3個產棉區,即南疆棉區、北疆棉區和東疆棉區。南疆棉區是新疆棉花的主產區,其棉花產量約占新疆棉區產量的80%,也是我國最適宜的植棉地區,是長絨棉的生產基地。其次是北疆,再次是東疆。新疆棉花連續十年在總產、單產、人均占有量、外調量等方面居全國首位(見圖二)。
除三大主產棉區外,京、津、甘肅、廣西、云南等地也有分散種植,但其產量合計占全國棉花總產不到1%。
表五:我國棉花產區變化統計表
時間 | 1958 | 1968 | 1978 | 1988 | 1998 |
新疆棉區 | 2% | 4% | 3% | 7% | 31% |
長江流域棉區 | 60% | 44% | 47% | 60% | 35% |
黃河流域棉區 | 38% | 52% | 50% | 33% | 34% |
合計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網。
圖二 :1996/1997年度以來我國棉花主產省產量及所占比例
(三)棉花生長階段及影響因素
棉花從播種到收獲約半年左右時間,一般需經過播種期、苗期、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 1.播種期。選擇適時的播種期是決定棉花豐產的重要環節。棉種萌發出苗需要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主要是適宜的溫度、水分、氧氣、土壤等,其中決定因素是溫度。棉花是喜溫作物,在發芽出苗時,要求較高的溫度。據研究成果表明,發芽最低臨界溫度是10.5℃-12℃,最適溫度為28℃-30℃,最高溫度為40℃-45℃。溫度在臨界范圍內時,溫度越高發芽越快。如12℃時需要11天,13℃時需7天,16℃時需2天,35℃-40℃時,只需8小時就可以了。在高溫下雖然發芽快,但棉苗不健壯,因此棉苗發芽溫度也不能太高。在自然地溫下,黃河流域棉區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如果前茬騰地及時,長江流域棉區在4月上旬就可播種;新疆棉區一般在4月15日至4月25日之間播種。棉花播種后,出苗日期主要決定此時土壤的溫度和水分,在正常情況下,黃河流域棉區出苗需10-15天,長江流域棉區需7-10天,新疆棉區需15天左右。
2.苗期。苗期是指棉花從出苗到現蕾。黃河流域棉區一般從4月底、5月初至6月上中旬,長江流域棉區從4月下旬至6月上旬。棉花苗期為營養生長期,影響棉苗的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棉苗弱小,抗逆性差,易發生病害、死苗或晚發“小老苗”出現,大多是由低溫造成的。不同苗齡忍耐低溫的能力不同,下表列出了10天以內的棉苗在不同程度低溫下的受害程度。除了溫度外,如果此期間連續陰雨,水分過多,缺乏光照等,也會造成棉苗爭光上竄,形成高腳細弱苗,推遲生育期,甚至會嚴重影響根系發育,形成爛種、爛芽及苗期病害。
3.蕾期。棉花蕾期是指從現蕾到開花期間。一般從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棉花蕾期生長水平直接影響到中、后期抗災能力和最終的經濟產量,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行及根系發展的重要階段。 由于棉花現蕾一般在6月上中旬,氣溫較高,此時降雨量的多少是決定現蕾多少的關鍵因素,北方棉區這時的常年降雨量較小,但氣溫已升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常因干旱影響棉花生育。到現蕾盛期雨季開始,土壤水分增多,肥效逐漸發揮,這時棉株容易徒長;南方正值梅雨季節,容易引起旺長,如遇空梅或干梅,高溫干旱會嚴重影響棉花生育。
表六:不同苗齡耐低溫程度表
苗期 | 溫度 | 持續時間(小時) | 受害程度 |
剛出土 | 0 - 1 | 1 | 發生凍害 |
剛出土 | -2 - -3 | 1 | 幼苗死亡 |
苗齡4天 | 0 | 1-2 | 輕微凍害 |
苗齡8天 | 0 | 3 | 輕微凍害 |
苗齡10天 | 0 | 2-3 | 50%幼苗死亡 |
資料來源:《棉花災害及防災減災技術》,張存信著,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印刷,第59頁。
除了溫度外,如果此期間連續陰雨,水分過多,缺乏光照等,也會造成棉苗爭光上竄,形成高腳細弱苗,推遲生育期,甚至會嚴重影響根系發育,形成爛種、爛芽及苗期病害。
4.花鈴期。花鈴期是指從開花至吐絮這一段時間,一般從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花鈴期處于經濟產量形成過程中,占有決定性位置,是決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此階段根據其生育特性又分為初花期和盛花結鈴期。花鈴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棉株對水反應敏感,如水分失調,代謝過程受阻,大量蕾鈴脫落,并引起早衰,嚴重影響棉花生育進程。
5.吐絮期。吐絮期是指開始吐絮到枯霜來臨、生育結束的一段較長的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9月初開始吐絮,持續70-80天,是棉纖維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此期影響棉花產量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陰雨連綿加重棉花爛鈴、冷秋年份使棉花貪青遲熟,纖維發育不良等。棉花是陸續開花、結鈴,陸續成熟、吐絮。在開始吐絮時,伏桃正在逐漸成熟,秋桃正在形成、長大,棉株的營養生長已衰退,生殖生長逐漸緩慢,根系吸收能力日漸下降,這時需要有充足的日照、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濕度,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轉化,促進脂肪和纖維素的形成,并加速鈴殼干燥,有利于棉鈴開裂,吐絮。由于我國宜棉地區廣闊,各棉區的氣象件差別較大,以下三個表格(表七、表八和表九)列出了各棉區棉花生長月份溫度、水分和光照基本情況。
表七:不同棉區的熱量環境(℃)
棉區 | 無霜期
(天) |
積溫
(>/10度)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長江流域 | 220-302 | 4517-5862 | 15.6 | 20. | 24.8 | 28.2 | 27.7 | 23.2 | 17.4 |
黃河流域 | 190-221 | 4395-4797 | 13.3 | 20.1 | 25.0 | 26.7 | 25.6 | 20.2 | 14.1 |
北疆 | 156-189 | 3141-3589 | 11.0 | 17.9 | 22.8 | 24.9 | 23.1 | 16.9 | 8.1 |
東、南疆 | 214-279 | 4193-5455 | 16.1 | 21.9 | 26.2 | 27.9 | 26.4 | 20.7 | 11.8 |
資料來源:同表六,第75頁。
表八:不同棉區的水分環境(降雨毫米)
棉區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長江流域 | 117.4 | 143.9 | 149.4 | 164.6 | 127.8 | 112.7 | 65.6 |
黃河流域 | 42.3 | 48.7 | 70.4 | 175.5 | 136.6 | 70.4 | 38.4 |
北疆 | 13.1 | 14.7 | 15.6 | 16.7 | 21.3 | 11.0 | 7.3 |
東、南疆 | 3.1 | 6.3 | 6.1 | 7.2 | 5.2 | 2.9 | 0.9 |
資料來源:同表六,第78頁。
表九:不同棉區的日照狀況(日照%)
棉區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長江流域 | 42.9 | 46.3 | 41.7 | 50.7 | 51.7 | 54.1 | 52.6 |
黃河流域 | 54.1 | 57.9 | 60.6 | 59.2 | 57.6 | 59.4 | 58.6 |
北疆 | 63.5 | 67 | 69.3 | 67.5 | 72 | 75.0 | 73.8 |
東、南疆 | 59.6 | 64.2 | 68 | 66.6 | 70.4 | 73.2 | 75.8 |
資料來源:同表六,第81頁。
(四)主要災害對棉花生長的影響
影響棉花生長和發育的災害有兩種,一是氣象災害,如雨澇,冰雹、干旱等;一是病蟲害,如棉花枯黃萎病、棉花鈴病、各種蟲害等。
1、雨澇。雨澇災害是頻發性、季節性的嚴重自然災害,輕者造成棉花減產,重則絕收。長江流域棉區一般7-8月份發生雨澇,而黃河流域棉區一般在6-8月份。不同程度的雨澇對棉苗的影響不同(見表十)。
表十:雨澇和冰雹對我國棉花的影響
輕度危害 |
中度危害 | 重度危害 | 嚴重危害 | 特重危害 | ||
雨澇 |
程度 |
淹水10-24個小時,及時排水 | 淹水2-3天,未淹沒整個棉株 | 淹水2-3天,積水40-50厘米 | 淹水超過4-5天,淹沒棉株 | 淹水5天以上 |
嚴重萎焉,幼蕾脫落,葉片發黃,基本無死苗 | 蕾花和葉脫落嚴重,有輕度死苗 | 70%以上的棉株沒頂,多數蕾花脫落,死苗率20%左右 | 80%棉株頂心死亡,葉、花、蕾全部脫落,根系發黑,死亡率50% | 棉花基本死亡 | ||
對產量的影響 | 基本不減產 | 減產較輕 | 減產30%-40% | 減產幅度較大 | 絕產 | |
冰雹 |
程度 |
莖葉損傷,主莖完好,果枝砸掉不足10%,處于盛花期以前 | 落葉破葉嚴重,主莖完好,果枝斷枝率30%以下,斷頭率不足50%,處于初花期前后 | 無葉片;主莖基本未破裂,葉節完好,腋芽完整,斷枝率60%以上,斷頭率50-70%
處于蕾期內 |
無葉片,無果枝,光桿,主莖表皮破裂不足50%,30%以上腋芽完好葉節大部分完好 | 光桿,主莖砸破率大于50%,葉節大部分被砸壞,腋芽不足30% |
對產量的影響 | 基本不減產 | 減產較輕 | 減產30%-40% | 減產幅度較大 | 絕產 |
2、冰雹。我國冰雹的危害范圍廣,主要棉產區歷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災。在我國的產棉區中,4月份以前降雹主要集中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4-5月份雹區由南向北擴展。6月份雹區范圍最廣,此時正值棉區蕾期或初花期,對棉花生長影響較大。6月份以后,雹區主要集中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由于棉花具有無限生長性和較強的再生性,程度較輕的雹災對棉花影響較小,如果冰雹程度較重,又處于棉花生長的關鍵時期,也會造成棉花減產甚至絕產(見表十)。
3、干旱。黃河流域棉區由于常年冬春干旱,因此在播種出苗期對棉花影響較大;長江流域棉區,對棉花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新疆棉區常年降雨量偏小,棉田干旱經常發生,需灌溉植棉才行。
4、病蟲害。在棉花生長過程中,有很多病蟲害隨時會影響棉花的生長和發育。在棉花生長的不同時期,病蟲害的種類也不一樣。低溫陰雨是導致棉花苗期病蟲害發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發現的苗病有20多種,如立枯病,炭疽病等,造成棉田缺苗斷壟,嚴重時會影響棉花的產量。棉花成株后主要受以下病蟲害的影響。
(1)棉花枯、黃萎病。在棉田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時易發生枯、黃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個真葉時發病,7、8月份現蕾到花鈴期加重,造成病葉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鈴脫落。多雨年份,夏季濕度大,氣溫偏低,枯萎病發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長,危害嚴重。
(2)棉花紅葉莖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結鈴期肥水失調,營養不足,特別是缺鉀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發,花期普發,鈴期盛發,吐絮期成片死株。
(3)棉花鈴病。我國棉花鈴病發生普遍,造成爛鈴、僵瓣。多雨年份,長江及黃河流域棉區爛鈴率可達10-30%,爛鈴與健鈴相比,籽棉重量減輕40.8%,衣分降低22.8%,皮棉減少53.5%,棉花絨長縮短23.4%,強度下降49.3%,嚴重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鈴期久雨高溫是造成棉花鈴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連續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間就會出現大量爛鈴,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決定全年鈴病的關鍵。調查表明,爛鈴率隨這個時期降雨而變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爛鈴嚴重,反之則輕。黃河流域棉區,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鈴成鈴后40-50天,汛雨集中,溫度高,濕度大,爛鈴極易發生。長江流域棉區,秋季陰雨多出現在8-9月份,所以爛鈴開始及盛期較北方遲,但因濕熱環境持續天數較多,爛鈴往往比北方嚴重。新疆棉區此期降雨較少,熱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發生爛鈴災害。
除了以上介紹的影響棉花生長發育的主要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外,還有許多因素如大風、沙塵和凍害等也會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五)我國棉花產量
建國以來,我國棉花供求矛盾一直比較突出。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生產條件落后,棉花單產水平較低,總產量基本在250萬噸以下(1973年產量256.2萬噸),由于產量較小,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年進口棉花量較大,1979年棉花進口量曾達91.89萬噸。這一時期總體上處于供不應求狀態。80年代以后,由于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棉花生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產量創歷史之最,達626萬噸,而當時的消費能力只有300萬噸左右,市場出現了相對過剩。1985年以后,我國棉紡工業發展很快,到1989年,年棉花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左右,而同時棉花生產出現滑坡,1989年棉花產量只有379萬噸,當年棉花進口量達40萬噸。20世紀90年代以來,棉花生產比較穩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余年份棉花產量均在450萬噸左右,基本能夠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 (見表十一)。
表十一:近年來我國棉花生產情況統計表
年份 | 播種面積(萬畝) | 單產(公斤/畝) | 總產量(萬噸) |
1990 | 8382.20 | 53.8 | 451 |
1991 | 9808.00 | 57.9 | 568 |
1992 | 10253.00 | 44.0 | 451 |
1993 | 7478.00 | 50.3 | 376 |
1994 | 8292.00 | 51.3 | 425 |
1995 | 8132.00 | 58.5 | 476 |
1996 | 7083.40 | 59.3 | 420.32 |
1997 | 6736.80 | 68.3 | 460.28 |
1998 | 6689.10 | 67.3 | 450.10 |
1999 | 5622.50 | 68.1 | 382.80 |
2000 | 5400 | 81.8 | 441.70 |
2001 | 7214.61 | 73.89 | 532.35 |
2002 | 6720 | 78.47 | 492 |
2003 | 7665 | 63.54 | 487 |
2004 | 8541 | 74.06 | 632 |
資料來源:1990年-2000年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業年鑒》,1991年-2002年版;2002年-2004年數據來源于2003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
(六)轉基因棉花介紹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棉鈴蟲在我國大部分棉區持續性大發生或爆發,給棉花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棉農談“蟲”色變,僅1992年一年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多億元,間接損失超過100億元,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同時由于棉鈴蟲的大爆發,防蟲治蟲使棉花的生產成本增加,植棉的比較效益降低。
國內外多年研究與實踐表明,棉鈴蟲食性雜、危害廣(包括棉花、玉米、花生、豆類、瓜菜等),并具有很強的生殖潛能,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可導致抗藥性增強,大量殺傷天敵,生態失衡,步入惡性循環。泰國和越南是歷史上的植棉國家,由于多年化學農藥的過量使用,難以控制,近些年已基本取消植棉計劃,且沒有明顯的恢復跡象。前蘇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用化學農藥防治棉鈴蟲的次數在15次左右,在主要植棉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在病蟲害嚴重影響棉花生產及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試圖尋找防治棉鈴蟲及其他病蟲害的有效辦法。1990年,美國利用生物技術,合成B.t殺蟲基因,導入棉花獲得抗蟲轉基因棉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轉基因抗蟲棉的國家。我國“抗蟲棉”研究在“七五”期間開始進行,“八五”期間,在“863”計劃資助下,人工合成的CryIA(b)和CryIA(c)殺蟲基因導入我國棉花主栽品種獲得成功,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擁有自主研制抗蟲棉的國家。“九五”開始,“抗蟲棉”的研究又被國家“863”計劃立為重大項目,進一步開展單價基因、雙價基因及多價基因抗蟲棉的研究,同時還將根據目前單價抗蟲棉可能存在的棉鈴蟲產生抗性的問題,在生產中使用的持久性問題,環境釋放的安全性問題,遺傳分離與穩定性問題等作深入的研究。總之,培育持久性雙價抗蟲棉或既抗鱗翅目又抗同翅目害蟲的多價抗蟲棉,使之產業化,應用于棉花生產,以解決棉花害蟲給棉花生產帶來的巨大損失,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
目前,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已有多個品種通過審定。1998年5月和7月,GK95-1和GK-1分別通過品種審定,被定名為“晉棉26號”和“國抗1號”。1999年1月,GK-12也在山東省通過品種審定,被定名為“國抗12號”。2000年11月,GK22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國抗22號”。2001年年初,GK19通過新疆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1年3月,SGK321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于2002年1月27日通過了國家抗蟲棉品種審定,成為目前國內惟一通過品種審定的雙價抗蟲棉品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品種審定的雙價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在此之前,SGK321已經通過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并獲準在晉、冀、魯、豫、皖進行了商品化生產。
綜合2000-2001年兩年國家組織的生產試驗結果:SGK321早熟性明顯優于其他品種,生育期僅128天,植株較高,株型緊湊,透光性好,抗蟲性突出。葉片大小適中,葉色較深,莖桿堅韌,前中期長勢強,后期長勢一般,整齊性好,開花結鈴集中,吐絮暢,衣分高,豐產性好。果枝始節位6.8,霜前花率90.8%,株高91.0厘米,鈴重5.17克,衣分39.8%。霜前皮棉畝產75.4公斤,相當于對照抗蟲雜交種(第一年為中棉所29,第二年為中棉所38)的93.4%。纖維品質:顏色潔白,平均長度為29.2毫米,比強度29.4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8。
除了轉基因抗病、抗蟲棉的研究外,目前我國還進行其他方面的轉基因研究,如最近道的由中國科學家陳曉亞教授為首發明的動物角蛋白轉基因棉花,即將兔、羊毛的角蛋白轉棉花纖維中,目前已獲國家專利。將動物角蛋白基因導入棉纖維中,使之特異表達,從而使棉纖維得以改良,具有光澤好,手感柔軟,彈性好,保暖性強等特性,既保留了傳統棉花的天然本質,又具有了兔、羊毛的品質。
三、我國棉花流通與消費
(一)棉花的用途
棉花以直接供應棉紡工業為主。棉農自用部分一般局限于絮棉,用量較為穩定,因而,棉花的商品率很高,棉紡工業的發展狀況構成了棉花需求的基本格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我國沿海城市建立起發達的棉紡加工業,我國棉花主銷區位于沿海及中心城市,如京、津、滬、廣東等地。分省來看,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浙江等省份的棉花消費量排名靠前。加入WTO后,我國紡織品及服裝生產的優勢逐步體現出來,出口量逐年遞增。目前,我國擁有紗錠約7000萬枚,從事棉紡工業的工人1700萬,年紡紗量近1000萬噸,約需原棉650萬噸左右。 表十二:我國棉花產需平衡表
年度 | 種植面積
(萬畝) |
單產(公斤/畝) | 期初庫存
(萬噸) |
產量
(萬噸) |
消費量
(萬噸) |
出口量
(萬噸) |
進口量
(萬噸) |
90/91 | 8382 | 54 | 86.62 | 450.62 | 435 | 20 | 48.00 |
91/92 | 9808.5 | 58 | 129.66 | 568.17 | 454 | 13 | 35.48 |
92/93 | 10252.5 | 44 | 259.79 | 450.62 | 477 | 15 | 5.27 |
93/94 | 7500 | 50 | 210.98 | 374.43 | 464 | 16 | 17.59 |
94/95 | 8295 | 52 | 116.49 | 433.2 | 435 | 4 | 88.38 |
95/96 | 8133 | 59 | 198.71 | 476.74 | 422 | 0 | 66.29 |
96/97 | 7083 | 59 | 318.96 | 420.14 | 434 | 0 | 78.65 |
97/98 | 6736.5 | 68 | 383.24 | 459.32 | 417 | 1 | 39.92 |
98/99 | 6688.5 | 67 | 464.88 | 450.62 | 407 | 15 | 7.82 |
99/00 | 5589 | 69 | 501.40 | 383.13 | 464 | 37 | 2.55 |
00/01 | 6087 | 73 | 386.57 | 441.91 | 512 | 10 | 5.25 |
01/02 | 7230 | 73 | 312.41 | 531.16 | 571 | 7 | 9.77 |
02/03 | 6276 | 78 | 274.46 | 491.98 | 642 | 16 | 68.07 |
03/04 | 7650 | 63 | 175.98 | 478.92 | 657 | 2 | 152.38 |
04/05 | 8541 | 74 |
632 |
(二)棉花歷史價格回顧
1999年以前,我國棉花市場沒有放開,生產和價格都由國家控制,其流通體制及棉花價格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收購環節實行合同定購,由供銷社統一收購;在銷售環節,由國家計劃分配,供銷社統一經營,不放開棉花市場。所以,多年來我國棉花價格不是市場競爭形成的,而是由政府根據國內棉花的供需狀況來確定棉價(見圖三)。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體制改革研究》,主編:馬凱,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年8月印刷,第499頁。
這種購銷體制及棉花價格形成的最突出的特點是,不能及時適應動態的市場行情,少則一年,多則幾年價格不動。當棉花供不應求時,國家往往不能及時提高價格(如1992、1993年),當棉花供過于求時,價格也不能及時下調(如1996、1997年),“賣棉難”與“買棉難”交替出現,供不應求時收購環節抬級抬價,供過于求時壓級壓價,棉農面臨的價格風險較大。 建國以來,我國棉花價格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7年,價格穩定期。國民經濟實行高度計劃管理,全國棉花統購統銷,價格相對穩定在1800元/噸上下。
第二階段:1978-1988年,調整期。國家先后8次調整棉花收購價格,其中5次上調,3次下調,但調整幅度都不大。這也是我國棉花生產發展較快的時期,1984年棉花產量為625.8萬噸,為迄今為止棉花產量最高的年份。
第三階段:1989-1998年,價格上漲期。國家先后7次上調棉花收購價格,僅1994年就調整3次,累計調價幅度達130.3%,期間棉花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因為國家制定棉花收購價格的主要依據是糧棉比價關系,由于糧食價格長期偏低,導致棉花收購價格也偏低,而種棉花投入多,風險大,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不如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及水果、蔬菜劃算,因此種棉積極性不高。
四、我國棉花進出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棉花進口國。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棉紡工業發展較快,國內棉花供不應求,曾經大量進口棉花。1994年,我國采購棉花的舉動曾經導致紐約棉花交易所棉花期貨價格連續漲停板。1995年以后,國內棉花年產量比較穩定,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棉紡織品出口量下降,國內紡織用棉減少,因此進口量下降。加入WTO后,由于我國在紡織技術和勞動力資源兩方面的優勢,紡織品產量和出口量逐年增加,帶動紡織用棉量不斷上升。由于消費量的增長幅度大于產量的增長幅度,我國已連續五年當年產不足需,需要用庫存來彌補產需缺口。2002棉花年度以后,由于國內庫存量減少,我國的棉花進口量開始增加,且增長幅度較大(見表十三)。
表十三:1990-2004年我國棉花進出口量
年份 | 進口量 | 出口量 |
1990 | 44 | 29 |
1991 | 23 | 28.9 |
1992 | 22 | 14.1 |
1993 | 0 | 10.91 |
1994 | 50 | 3.27 |
1995 | 74 | 0.05 |
1996 | 65 | 0 |
1997 | 75 | 1.1 |
1998 | 78 | 25 |
1999 | 33 | 23.63 |
2000 | 4.7 | 29.25 |
2001 | 5.6 | 5.2 |
2002 | 20.80 | 15.89 |
2003 | 95.43 | 11.74 |
2004 | 190.11 | 0.91 |
資料來源:國家海關總署統計資料。
中國的棉花進口量當中,以美國陸地棉居多,烏茲別克斯坦、貝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棉花進口量也較大(見表十四)。
表十四:2004年我國進口棉花按國別和地區統計量表
國家 | 進口數量(噸) | 進口金額(萬美元) | 位次 | 進口份額 |
美國 | 105525.25 | 176642.66 | 1 | 55.79% |
烏茲別克斯坦 | 196785.5 | 32647.38 | 2 | 10.31% |
澳大利亞 | 101277.5 | 17369.1 | 3 | 5.49% |
布基納法索 | 73890.58 | 12258.37 | 4 | 3.87% |
貝寧 | 65779.7 | 10903.42 | 5 | 3.44% |
馬里 | 63515.03 | 10666.54 | 6 | 3.37% |
科特迪瓦共和國 | 56876.53 | 9213.38 | 7 | 2.91% |
印度 | 43949.74 | 7086.98 | 8 | 2.24% |
喀麥隆 | 33140.74 | 5504.62 | 9 | 1.74% |
巴拉圭 | 30440.69 | 4809.05 | 10 | 1.52% |
其他 | 180229.94 | 29545.62 |
9.33% |
|
合計 | 1901136.5 | 316647.12 |
100.00% |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
表十五:2004年我國出口棉花按國別和地區統計量表國家
國家 | 出口數量(噸) | 出口金額(萬美元) | 位次 | 出口份額 |
日本 | 285.84 | 574.273 | 1 | 36.48% |
印度尼西亞 | 1771.63 | 263.972 | 2 | 16.77% |
韓國 | 1583.17 | 242.743 | 3 | 15.42% |
臺灣省 | 771.068 | 138.167 | 4 | 8.78% |
泰國 | 562.821 | 101.071 | 5 | 6.42% |
巴基斯坦 | 311.339 | 67.6646 | 6 | 4.30% |
意大利 | 400.833 | 57.0563 | 7 | 3.62% |
印度 | 350.792 | 48.9535 | 8 | 3.11% |
美國 | 201.741 | 35.3905 | 9 | 2.25% |
秘魯 | 124.196 | 26.4219 | 10 | 1.68% |
其他 | 1188.08 | 18.4572 |
1.17% |
|
合計 | 9091.51 | 1574.17 |
100.00% |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
五、世界棉花生產、消費和貿易
世界棉花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由于近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育種技術和種植工藝的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棉花生產。目前世界上種植棉花的國家約有60多個,分布在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產棉區域大都在北緯40度至南緯30度之間的廣闊地帶。
(一)世界棉花生產、消費和貿易概況
二次大戰后,世界棉花生產格局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棉花生產在50年代迅速增長之后,從60年代開始轉入爬坡式的緩慢增長。世界棉花產量和消費量的逐年增長與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基本適應,與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適應,并通過國際貿易需求杠桿不斷得到平衡。二是棉花種植總面積變化不大(見圖四),世界棉花產量的增長主要依靠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見圖五)。由于棉花價值較高,各棉花生產國較重視提高棉花單產,中國是目前棉花單產最高的國家,其次是美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三是美國、前蘇聯(已解體,目前被烏茲別克斯坦取代)和中國主宰世界棉花生產的格局沒有改變,但位序發生了變化。80年代以來,中國已成為頭號棉花生產大國。同時棉花生產超過百萬噸的國家由原來3個(美國、前蘇聯和中國)增加到5個,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是在原棉消費量方面,中國位于世界第一,然而在原棉出口量方面,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位(見圖六、圖七、圖八、圖九)。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海外農產品服務局。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海外農產品服務局
資料來源:同上,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同上,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同上,單位:萬噸。
近幾年來,雖然棉花主產國年距間棉花產量變化較大,但國際棉花總產量相對比較穩定,基本在2000萬噸左右(見圖六)。棉花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除了棉花生產國消費棉花外,其它不產棉花的國家也要消費棉花,其所需求的棉花必須從國際棉花市場去獲取,甚至一些產棉國由于同時也是消費棉花的大國,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棉花,這就形成了產棉國與非產棉國之間、產棉國之間的供求和調劑關系,形成世界進出口棉花市場的選購和推銷之間的棉花貿易。總的來說,世界棉花的絕大部分貿易量集中在少數大國之間,出口棉花最多的六個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印度、蘇丹和巴基斯坦(見圖九),合計出口量約占世界出口總量的65%,其中美國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0%左右。進口棉花較多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歐盟、中國、印尼、韓國、泰國、臺灣、日本和香港(見圖十)。
數據來源:同上表。
數據來源:中國棉花進口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海關總署,其它國家數據來源同上表。
(二)國際權威棉花價格及其走勢
2004年6月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棉花期貨以前,國際市場上權威的棉花價格有兩個:一是紐約期貨交易所的棉花期貨價格,它是各國政府制定棉花政策和各國涉棉企業生產經營時參考的主要依據。二是英國利物浦棉花展望公司整理的Cotlook A 和Cotlook B 指數,它是英國棉花展望公司每天從各個渠道得到的北歐主要港口的棉花到岸價,是實際交易價格
。自從2004年6月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棉花期貨以來,又形成了一個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鄭州價格”,并成為全球棉商每日關注的重要指標之一(見圖十一)。
資料來源:Cotlook A 、B指數來源于英國考特魯克公司網站,比繪圖數據采用月平均價;紐約棉花期貨價格來源于紐約期貨交易所網站,繪圖數據為近交割月日結算價的月平均價。
影響國際市場棉價波動的原因很多,如產量、消費量、氣候、經濟景氣程度、戰爭、化纖的價格等,但在目前國際棉花市場供大求的情況下,影響棉花價格走勢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中國因素”,中國棉花產量及進出口量對世界棉花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巨大。1992年和1993年中國沒有大進大出,國際市場棉價也一直穩定在53-67美分/磅之間(折合到岸價11130-14070元/噸),波動幅度不太大。1994年,中國棉花生產下滑,消費需求旺盛,中國的棉花進口量加大,加之1995年度中國大幅度調整國內棉花收購價格,拉動國際市場棉價再次大幅上漲。年內,國際市場棉價最高上漲到117美分/磅(折合到岸價24570元/噸),比1992、1993年增長74.6%,達到1981年以來的最高點。1995年以后,中國棉花生產比較穩定,產量基本在450萬噸左右,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進口量大幅減少,隨之國際市場棉價下跌。到1999年12月底,美國紐約棉花期貨價格只有48.86美分/磅(折合到岸價10260元/噸),與1995年的最高價相比下跌了58.24%。2001年度,由于預測中國2001/2002年度棉花產量大幅增加,總量達532萬噸,棉花期貨價格再度下跌,2001年10月25日,紐約期貨交易所12月份合約最低收至28.52美分/磅(折合到岸價5989元/噸)。2002年度,由于主產國棉花種植面積下降,產量減少,拉動全球棉價上升,新棉花年度(9月1日)后,紐約期貨交易所棉花期貨合約最近交割月價格由43.8美分/磅(2002年9月3日)上升到
60美分/磅(2003年3月17日),上漲幅度達36.99%。 由于全球棉價上漲,受比較利益影響,棉花播種面積增加。受氣候等自然災害影響,棉花產量并沒同比增加,尤其是中國,播種面積增加近22%,同其產量卻減少了0.9%。在中國國內產需缺口較大,預計棉花進口數據增加的情況下,國際棉花市場價格暴漲,紐約期貨交易所最高價曾達近85美分/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