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的話題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的中美兩國,既是當今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又是兩個最重要的國際經濟政治體,歷史的發展又一次將兩個大國推到了同一個方向——發展清潔能源。
社科院22日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則建議,中美兩國可以在潔凈煤、提高能效、智能電網、蓄電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優先進行合作。
然而事實上,中美能源合作有望從四大領域率先突破。有專家表示,這四大領域可能為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碳捕獲和儲存和生物能源,因為這四大領域正是美國新能源企業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先頭部隊。
對于中美雙方未來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會長鄭必堅認為,中美雙方未來至少可以在幾個方面加強戰略合作,一是節能和提高能效,二是合作開發和應用潔凈煤技術,三是合作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四是合作維護國際能源市場安全。
“中國現在還處在一個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階段,現階段還需要多發展核電、水電、天然氣等產業來增加能源供應。”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稱,但與此同時,我們當然應該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產業,這些產業將在遠期(2030年-2050年間)起到重大作用。
社科院綠皮書認為,如果發達國家提供充足的可量化的資金和技術,中國可以做出更大的減排貢獻。目前先進的環境友善技術,包括能效技術和低碳技術等主要由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所掌握,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經濟、技術能力和研發投入,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往往都處于落后地位。及時有效地進行環境友善技術的開發與轉讓,有利于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除了應對氣候變化外,發展清潔能源對我國結構調整的意義也十分重大。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已經取得積極成效,經濟增速逐季加快,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全年保八目標實現在望。專家認為,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我國政府應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力度,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 撰稿人:秦菲菲 張牡霞 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