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期貨 > 2008年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 > 正文
2008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于2008年12月3日在中國深圳舉辦。新浪財經作為獨家網絡合作伙伴,對會議進行全程直播。以下為中國金融委員會主席、前證監會主席周道炯現場致辭。
周道炯: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專家,首先我熱烈的祝賀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隆重召開,我就衍生品發展如何服務經濟的問題講一點看法,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
今年是我們全球整個市場動蕩的一年,從次貸危機、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深化,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沖擊。這更促使人們思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中國的啟示就是金融改革創新,就金融衍生產品而言必須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我們的出發點,這樣我們才能切實防范風險,健康、穩定發展。發生這次次貸危機,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階段,對虛擬經濟一刀切。具體講有這么幾點:
第一,金融衍生品發展源于實體經濟需求。20世紀70年代初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人們創造了金融衍生產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微觀層面看,金融衍生產品滿足了市場管理需求。從宏觀層面看,金融衍生產品為實體經濟,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風險,優化了風險結構。由此可見,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源于實體經濟對風險的規避和管理需求。其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二,我們企業應當立足于風險管理的要求來正確運用金融衍生產品。金融衍生產品有助于企業在市場價格波動的背景下,鎖定財務成本。金融衍生產品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在這次金融危機當中,很多事件值得我們吸取教訓,比如中信泰富事件等等。再次提醒如果企業對金融衍生產品運用不當,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要使金融衍生產品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從企業自身做起,企業必須對金融衍生產品有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衍生產品必須與企業的風險相匹配,同時嚴格統籌內部風險控制流程,這樣金融衍生產品才可以達到鎖定風險作用。我覺得一個是監管,一個是決策。
第三,金融衍生品創新不能過于復雜。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金融衍生產品杠桿拉的太高,遠遠脫離了基本面,后臺服務和監管體系又跟不上產品的發展速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