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期貨 > 2008年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 > 正文
第二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當中中國的期貨市場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了重大的沖擊,但是中國期貨市場保持了平穩運行。近段時間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向金融危機的演變以及國際社會對金融前景的悲觀,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由于國內外商品期貨市場存在較多的相關性,國際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向國內傳導蔓延。十一國慶長假后,國內期貨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單邊下跌的極端行情,面對百年一遇的系統性風險,期貨市場的有關方面沉著應對,妥善處理,經過一個多月時間后,市場風險基本上得到了有序有效釋放,市場信心也迅速得以恢復。我們總的感覺是做到了心中有數,應對有方,出手果斷,效果明顯。在如此重大的突發危機面前,我們的期貨之所以能夠保持平穩運行,沒有出現大的風險。我想與這些年來期貨市場著力推進嚴格的保證金監控制度,以凈資本為核心的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體系和期貨開戶實名制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建設密切相關,與我們期貨交易所統一果斷采取強制的減倉等風險控制措施,即時控制住風險的蔓延和擴散有關,與期貨公司等中介風險內控制度不斷完善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密切相關,還與我們投資者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期貨市場投資者不斷成熟密切相關。
我說出這個問題意思是說風險在我們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是難免的,但是它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是我們監督有力、措施得當,就可以把風險降到最小的限度。
第三點,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為目標、繼續推進我國期貨和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建設。
借鑒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同時考慮到我國新興加轉軌這個階段的市場信用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我們要嚴格規范場外的衍生品市場,大力推進期貨場內衍生品。我們要發展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利于擴大資本市場的規模提高效率,完善結果,增加彈性,有利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有利于增強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既要引以為戒,又不能裹足不前。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我認為我國的期貨市場現在所處的階段相當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不是要不要發展金融衍生品的問題,而是要重點發展一些相對簡單的,集中監管的場內的基礎衍生品。比如說股指期貨經過兩年多的精心準備,目前市場條件已經成熟,應該盡快推出。同時應該立足于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服務資本市場發展的大局,建議繼續深化發展現有的商品期貨市場和積極研究探索國債期貨其他的場內基礎金融衍生品市場。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們有請PECC中國金融委員會主席、前證監會主席周道炯先生講話。
周道炯: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專家,首先我熱烈的祝賀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隆重召開,我就衍生品發展如何服務經濟的問題講一點看法,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
今年是我們全球整個市場動蕩的一年,從次貸危機、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深化,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沖擊。這更促使人們思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中國的啟示就是金融改革創新,就金融衍生產品而言必須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我們的出發點,這樣我們才能切實防范風險,健康、穩定發展。在發生這次次貸危機,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階段,對虛擬經濟一刀切。具體講有這么幾點:
第一,金融衍生品發展源于實體經濟需求。20世紀70年代初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人們創造了金融衍生產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微觀層面看,金融衍生產品滿足了市場管理需求。從宏觀層面看,金融衍生產品為實體經濟,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風險,優化了風險結構。由此可見,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源于實體經濟對風險的規避和管理需求。其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二,我們企業應當立足于風險管理的要求來正確運用金融衍生產品。金融衍生產品有助于企業在市場價格波動的背景下,鎖定財務成本。金融衍生產品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在這次金融危機當中,很多事件值得我們吸取教訓,比如中信泰富事件等等。再次提醒如果企業對金融衍生產品運用不當,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要使金融衍生產品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從企業自身做起,企業必須對金融衍生產品有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衍生產品必須與企業的風險相匹配,同時嚴格統籌內部風險控制流程,這樣金融衍生產品才可以達到鎖定風險作用。我覺得一個是監管,一個是決策。
第三,金融衍生品創新不能過于復雜。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金融衍生產品杠桿拉的太高,遠遠脫離了基本面,后臺服務和監管體系又跟不上產品的發展速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