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利率與匯率政策可選擇“雙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0:34 文華財經
文華財經(編輯整理 李欣)--據證券時報2月26日報道,由于美國長期奉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影響體現在貨幣發行量上,自1995年以來到2006年,美國M3增長了約2.3倍左右,美元開始在全世界泛濫。
特別是自去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以來,貝爾斯登,美林證券,花旗銀行,瑞士銀行等都曝出巨額損失并為次級按揭做出巨額撥備,美聯儲為避免銀行業因流動性緊縮產生金融業危機,采取降息、加大對市場的貨幣投放等措施來加強貨幣市場流動性,這些措施進一步導致全世界市場美元泛濫,即所謂的美元流動性過剩,資本開始加速流出美元區,國際各大投資機構紛紛運用大宗商品投資對沖美元貶值風險,受此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上漲,屢創新高,美元在外匯市場承擔沉重的貶值壓力。全球通脹的加速上升正是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并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加速上升的根源所在。1月美國CPI年率達到4.3%,歐元區1月CPI年率為3.2%,同時第一季度,預期美國和歐盟地區經濟增長率在2%以下,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進入滯漲階段已經非常明顯。
自2006年以來,即使在政府對能源等價格進行管制的情況下,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仍顯著上升,美元的“貢獻”功不可沒。中國目前外匯儲備已經超過 1.5萬億美元,大量的熱錢流入以及迭創新高的貿易順差導致中國外匯占款的不斷增加,人民幣M2的增長保持在年率18%以上,中國國內也存在流動性的大量過剩,導致2007年房地產價格即便在政策調控下仍不斷創出新高,推動股票市場大幅上揚。流動性過剩通過加重資本市場供求失衡,壓低實際利率及降低投資者風險溢價等方式對資產價格持續膨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美元長期下跌趨勢沒有任何扭轉信號和國際商品價格繼續處于長期牛市的過程中,流動性過剩導致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升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是國內通脹水平較高,需要通過從緊的貨幣政策來調控,另一方面,自去年9月美聯儲為挽救經濟下滑大幅減息以來,中美利率倒掛并逐漸拉大,同時由于人民幣存在強烈的長期升值預期,熱錢開始加速流入中國。根據筆者的計算,在熱錢流入的上一個高峰階段的 2003和2004年度,每年流入中國的熱錢在800-1000億美元左右。而隨著中美利差開始加大,僅去年12月單月的熱錢流入就在250億美元左右。目前利率期貨市場預期3月18日美聯儲在議息會議結束后將降息50個基點至2.5%,因此熱錢的流入將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流入中國。2007年前每年外國直接投資(FDI)的規模在500多億美元,而2007年增長70%至超過1000億美元,筆者認為考慮到國內國外投資環境和具體情況,FDI的增量大部分為熱錢進入中國,熱錢的流入可見一斑。因此利率政策的繼續緊縮,必然加劇大量投機熱錢流入中國,外匯占款的大量增加將減弱緊縮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
鑒于國際商品市場的大幅上漲,自2007年8月以來人民幣開始加速升值,進入今年以后這種加速趨勢尤其明顯,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達到2%,以便減弱由于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帶來的通脹效應。但中國是個加工出口大國,人民幣短期的大幅升值必然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及就業問題,這從最近1 年珠三角地區出口加工業的景氣度下滑以及工廠搬遷可以清楚地看到。因此在短期內,人民幣的升值必然是有管理的匯率政策。
筆者認為,中國目前由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和通脹上升,除了自身經濟增長等原因外,同時與全球化背景下美元流動性過剩、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和因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導致的全球熱錢流入密不可分。因此,從全球化視角,通過降低貨幣供應量,同時運用利率與匯率“雙緊”的市場化調控手段,同時加大資產和股票供應量的方法來調控資產價格和通貨膨脹,預期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