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經濟報道]1月CPI或達7.1% 成本推動通脹壓力趨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9:34 文華財經
文華財經(編輯整理 李欣)--據21世紀經濟報道2月19日報道,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1%,比去年12月提高了0.7個百分點。
這一增幅創下3年來最高水平,上一次最高紀錄是2004年10月的8.4%。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對本報表示,盡管PPI高企,但仍然是食品價格上漲起主要因素,因此“不能說全面通脹來臨”。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最近一份報告認為,生產資料價格走高可能推動CPI出現新一輪上漲。
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原材料購進價格高企,與輸入型通脹壓力不斷增大相關:最近4個月中國進口原材料名義值不斷走強,而進口量并未出現顯著上揚,主要是價格快速上揚,使得中國原材料進口名義值大幅上升。
19日統計局將公布CPI數字,記者從各種渠道獲悉,1月CPI或將高達7.1%。這一數字將刷新11年來最高,最近幾年的高點是2007年11月的6.9%,在政府推出各種嚴控措施的情況下,物價漲勢格外引人關注。
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正趨大
數據顯示,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漲6.5%,其中原油、原煤上漲幅度較大,分別是29.9%和14.9%,同時,鋼材上漲幅度也較大,普通大型鋼材價上漲17.3%,中型鋼材上漲28.6%,小型鋼材上漲26.7%。
祝寶良分析,原油、原煤的上漲受國際傳導的成本推動影響較大,并非需求拉動。
另外,受雪災及低溫氣候影響,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類增幅明顯。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4%,衣著類上漲2.2%。
雷曼兄弟公司亞洲經濟學家孫明春分析,從歷史數據看,服裝類價格上漲明顯,是2000年7月以來最快的增長。原因是“南方的寒冷天氣和雪災造成的交通不便導致供不應求”。
更受市場關心的CPI數據于19日公布,7.1%的漲幅創11年來歷史高位。
中金公司哈繼銘的研究團隊在經過東北、四川和江浙等實地調研后認為,我國已經進入成本推動型通脹上升期,糧價、豬價將在高位運行,而且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這些都加重了通脹壓力。
其調研報告顯示,養豬的飼料成本在過去兩年上升了50%-60%,農民工工資則年均上漲了15%。
糧價方面,化肥、種子及農膜等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揚,其中復合肥及農膜分別上漲了25.7%和21.4%;同時,國際糧價傳導因素明顯,大豆供給緊張,而我國又需要大量進口大豆。
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到去年底,全世界糧食儲備量降到近20年的最低點。另有資料顯示,2008年3月交割的國際大豆期貨價格創下34年新高,玉米價格亦升至11年高點。
還有關鍵的一點是“人價”的提高。中金公司的調研顯示,江浙地區近年來工資平均年增速達10%-15%,而且多數受訪企業還表示,工資水平在2008年仍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長。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中小企業影響較大,可能在中長期對通脹形成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也認為,物價周期性震蕩上行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將成為一種常態,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較大。
報告說,除了世界農產品高位運行的影響,能源、原材料、土地、環保等要素成本也將成為未來推動整體價格上行的重要因素,2008年消費需求拉動物價上漲的動力將明顯大于去年。
“從緊”政策不變 關鍵穩定通脹預期
年初的這場大范圍雪災,使得中國經濟在外憂內災之下的未來經濟形勢以及宏觀調控橫添不少變數。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1月29日的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上表示,“要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月14、15日分別公布的貨幣信貸和進出口數據,使得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今后政策“不會有太大松動”。
在15日的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也指出,中央在年初確定的宏觀調控取向是不會變的,即防止經濟增長由過快轉成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成全面物價上漲。
“從緊貨幣政策不能變,”祝寶良也向記者堅定表示,“關鍵是要穩定老百姓的通脹預期,這個更重要。”
數據顯示,1月M2增速為18.94%,比去年12月反彈回升了2.2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新增8036億元,貸款余額增速為16.74%,比去年12月上升0.64個百分點。
“數據反彈并不意味著從緊貨幣政策失效,”哈繼銘認為,“因為由于春節移位因素,1月出現現金需求高峰推高了M2增速”。
哈繼續解釋,將去年12月與1月的指標結合起來看,M2平均增速為17.83%,貸款平均增速為16.42%,均低于從緊政策制定之前的數據。因此他預計,接下來的貨幣信貸增速將回歸正常。
據15日海關統計顯示,1月貿易順差194.9億美元,是2007年5月以來月度貿易順差首次低于200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長26.7%,進口增長27.6%,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
鑒于進出口依然強勁,高盛中國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從緊政策不會有所松動。
如何從緊體現宏調的靈活性?孫明春提出防止投資反彈,要謹慎“從緊”。
孫對記者表示,“如果為一時的經濟增速問題而放松從緊,無疑是飲鴆止渴”,因為雪災是暫時的,而更大的擔心是政府換屆年的投資沖動和反彈,以及由此帶來的長期的產能過剩問題。
許保羅也認為,隨著美國乃至歐洲經濟的放緩,中國的政策調整應該更慎重。
“利息政策要穩健和謹慎,”孫明春分析說,“而財政政策應該多做一些,比如對種糧的補貼,對低收入者的補貼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