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煤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一直呈現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周期性過剩的態勢。煤炭需求低速增長,產能快速釋放,進口大幅增加,庫存持續上升,價格連續下滑,行業效益急劇下降,企業經營困難不斷加大。
(一)煤炭產量下降
據統計快報,1-7月全國煤炭產量21.3億噸,同比減少7800萬噸,下降3.5%。分省看,有19個省區市煤炭產量出現同比下降,如內蒙古、陜西、寧夏、黑龍江,山東、安徽、四川等主要產煤省區煤炭產量同比都出現下降。從企業來看,一些地區地方煤礦出現了大量停產、減產現象,非國有煤礦產量同比下降13.9%,但國有煤礦產量普遍增加,同期的國有煤礦產量同比增長1.1%。
全國煤炭產量持續下降,既是企業主動調整的結果,也是市場倒逼的結果。
(二)煤炭運量下降
自去年6月以來,全國鐵路煤炭運量持續呈現負增長, 2012年全年鐵路發送煤炭22.6億噸,同比下降0.5%。今年1-7月全國鐵路發送煤炭13.22億噸,同比減少1629萬噸,下降1.2%。近兩月煤炭運量有所回升,6、7月份發送煤炭同比分別增長2.2%和7.5%,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主要港口煤炭轉運量今年3月份以前已連續12個月負增長,2012年全年主要港口下水轉運煤炭6.2億噸,同比下降5.4%。今年1-7月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3.7億噸,同比增長3%。其中,6月、7月同比增幅達到兩位數,分別為16%和13.6%,但仍未恢復到2011年同期水平。
(三)煤炭進口增加
2012年,我國進口煤炭2.89億噸,同比增長29.8% ;出口煤炭926萬噸,同比下降36.8%;凈進口煤炭2.8億噸,同比增加7190萬噸,增長34.5%。
今年1-7月,進口煤炭1.87億噸,同比增長14.1%;出口490萬噸,同比下降22%;凈進口1.82億噸,同比增加2450萬噸,增長15.5%,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四)煤炭庫存增加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社會煤炭庫存持續增加。7月末,煤炭企業庫存9020萬噸,同比增加333萬噸,增長3.8%;重點發電企業存煤6863萬噸,同比減少1703萬噸,下降19.9%,存煤可用17天,同比減少6天(8月末重點發電企業存煤降到6348萬噸,同比減少2166萬噸,下降25.4%,存煤可用15天,同比減少9天);主要港口煤炭庫存5297萬噸,同比增加610萬噸,增長13%。
(五)煤炭價格大幅下滑
煤炭價格自去年初以來持續下降。最近一期(9月2日)的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158.0點,比年初下降12.7點,同比下降24.5點,比2011年的高點位下降了45點。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今年以來連續下滑,尤其是6月以來快速下降,到9月4日已降到540元/噸,比上周下降6元/噸,比年初下降93元/噸。
秦皇島港煤炭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降,9月4日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為535元/噸,比年初下降85元/噸,比去年同期下降90元/噸,比最高價下跌了445元/噸。
煉焦煤價格自4月份以來連續下調,8月份有所回升,但目前價格水平比年初下降約200元/噸,同比下降350-400元/噸。
(六)煤炭投資下降
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自去年二季度開始增速逐月下降,從一季度增長35.1%降到全年累計僅增長7.7%,比全社會增幅低近1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呈現負增長。1-7月累計投資2589億元,同比下降1.6%。
(七)市場景氣處于藍色偏冷區間
7月份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為-24.5,比6月回升10.9個基點,反映煤炭市場景氣出現好轉,但仍處在偏冷區間。景氣指數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氣候因素對煤炭需求的拉動,使需求基礎指標回升了9個基點,但另外兩個基礎指標即庫存和價格指標仍然是下降趨勢。
(八)企業經營困難加大
一是主營業務收入下降。前6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6116.8億元,同比下降1.1%。
二是貨款回收更加困難。6月末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3308億元,同比增長18.88%;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2593億元,同比增長31.3%。
三是企業成本持續增加。前6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6.6%,90家大型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7.5%。
四是行業利潤繼續大幅下降。前6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3.3%(1-7月同比下降43.8%);90家大型煤炭企業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40.8%,其中24家企業虧損,虧損面26.7%。黑龍江、吉林、重慶、四川、云南、安徽、江西等7個省份出現煤炭全行業虧損。有的煤炭企業已經出現了貸款發工資和推遲發工資的現象。
五是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6月末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62.44%,同比上升2.52%,90家大型企業資產負債率65.83%,同比上升2.5%,有的企業已超過75%。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經營風險增大。
二、影響煤炭經濟運行的主要原因
分析今年前7個月煤炭市場變化形勢,主要的影響因素,既有宏觀經濟調整、國內煤炭需求增幅快速回落的影響,也有近年來煤炭大規模投資、產能建設大幅超前的原因;既有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煤炭供大于需、煤炭進口持續大幅增長的沖擊,也有我國國內能源結構優化調整、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斷提升的影響;既有國家推動節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煤炭運輸供應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
從供需兩方面來看,主要原因是:
需求方面:1、經濟發展減速煤炭需求增速放緩
2、能源供應格局發生變化
供應方面:1、煤炭產能釋放加快
2、煤炭進口大量增加
(一)煤炭需求增速放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減緩,煤炭消費增速也大為降低,據測算,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19.3億噸,同比增長1.8%,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比2011年同期回落了7.4個百分點。2003-2011年煤炭消費年均增長8.4%。
電煤需求低速增長,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1-7月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5.7%,繼續延續去年以來低速增長的態勢。主要原因是由于工業生產用電增幅較低,工業用電增長5.3%,比全國平均值低0.4個百分點。1-7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5.2%,其中,水電增長9%,核電增長4.8%,風電增長38.2%,火電增長4%。
1-7月電力行業耗煤約11.84億噸,同比增長3.3%,盡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主要原因是去年5-7月電力耗煤都是下降的,分別為-4.1%、-5.6%和-6.8%。
鋼鐵行業:1-7月粗鋼產量累計4.56億噸,同比增加3022萬噸,增長7.1%;生鐵產量4.2億噸,同比增加2380萬噸,增長6%。
前7個月,鋼鐵行業耗煤累計約3.68億噸,同比增加1386萬噸,增長3.9%。
(二)煤炭產能釋放加快
“十一五”以來的七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加, “十一五”期間年平均投資2500億元,是“十五”時期年均投資的五倍,進入“十二五”的兩年,年均投資達500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年均投資的兩倍。大幅度快速增長的投資,形成了大量新增產能,近幾年陸續進入投產期,從而導致目前煤炭產能建設超前,周期性過剩壓力不斷加大。
“十一五”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2.3萬億元,新增煤炭產能超過20億噸。據國家統計數據,近兩年年均新增煤炭產能都在4億噸左右,而且在建規模超過11億噸。
去年國土資源部數據表明,已經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煤礦有14407個,證載產能40.7億噸,另外還有劃定礦區范圍的能力超過7億噸。所有這些信息都反映我國煤礦產能建設大幅超前。
(三)煤炭進口大量增加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煤炭市場供大于求。首要因素是美國近幾年大規模開發頁巖氣,發生了一場能源革命,改變了其能源格局。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壓低了整個天然氣的市場價格,價格相對低廉的天然氣大量替代煤炭發電。
美國煤炭絕大部分用于發電,占90%以上,由于燃煤電廠關閉,電煤需求相應減少。2012年,美國煤炭消費8.1億噸,比上年減少1.02億噸,下降11.2%。美國本土煤炭消費減少,生產的煤炭大量轉向出口,2012年美國出口煤炭1.14億噸,比上年增加17.2%,創出了30 年來煤炭出口新紀錄 。美國的煤炭出口很多流向了亞洲市場,同時也迫使原先 出口美國的哥倫比亞、南非、加拿大等國的煤炭也轉向出口亞洲。
年初以來由于進口煤有較大的價格優勢,對國內煤炭市場的影響非常明顯,盡管國內煤礦在市場壓力下被迫采取了停產、減產措施,但國內市場仍然呈現供大于求的寬松局面。
煤炭進口大量增加對國內市場帶來了明顯沖擊。首當其沖的是華東華南沿海省區的煤炭供應,廣東省進口煤已占全省煤炭消費量的40%,許多電廠已經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轉向使用進口煤炭,進口煤已成剛性需求。廣西沿海港口幾乎全部接卸進口煤,北方港口下水煤炭基本已被擠出了廣西市場。不僅如此,目前進口煤的影響還波及到了山東、河南、河北和東北地區,并通過長江水道以“海進江”方式,大量涌入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內陸市場,甚至深入到重慶、四川等西南地區煤炭市場。煤炭進口對國內煤炭市場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程度日益加深,加劇了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
(四)能源供應格局發生變化
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提高。近年來,隨著水電、風電、太陽能電、核電投產規模不斷增加,跨區送電能力增強和電源結構的調整抑制了煤電出力。2012年末全國水電裝機已達2.5億千瓦,核電1257萬千瓦,并網風電6083萬千瓦,合計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比例28.5%。近兩年水力發電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水力發電量繼續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長11.8%,水電滿發替代了煤電出力,相應地減少了煤炭消耗。
三、煤炭市場走勢展望
(一)全年煤炭市場走勢預測
從目前的全國煤炭經濟運行形勢看,全年煤炭市場很難出現根本性好轉。國家采取防止經濟增長滑出可控區間的“穩增長”措施,將對煤炭市場產生比較積極影響。但隨著煤炭產能繼續釋放,煤炭進口增加,市場供需仍將呈現總量寬松、結構性周期性過剩的態勢,煤炭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
預測全年我國煤炭需求仍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明年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依然嚴峻,煤炭經濟運行的壓力將持續存在。
1、煤炭需求將低速增長
我國經濟高增長的時代或將結束,或將從過去短缺、趕超式的經濟形態逐漸轉變為一種相對成熟的、略有過剩的經濟形態,經濟增長將由高速降低檔位轉為中速,合理的區間將從以前的超過10%的增速降到7%左右。今后幾年只要全國經濟年均遞增7%左右,就可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技術創新和強化節能降耗管理,煤炭需求彈性系數將進一步降低。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在7%,煤炭需求增長可能就在2-3%左右,這將成為一種常態。
2、煤炭進口或將低速增長
目前國際市場供大于需的壓力在減小,國內市場受進口煤沖擊的力度可能有所減弱。今年以來的美國煤炭市場出現了轉折性的“三降一升”變化,據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7月份能源統計報告,上半年美國煤炭消費量已由降轉升,同比增長11.52%,其中發電用煤增長12.6%,煤炭產量下降4.21%,庫存下降14.1%,出口下降2.54%。
一些主要煤炭出口國的出口量出現下降,如哥倫比亞、越南、蒙古等國今年以來煤炭出口量下降。
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五大煤炭出口國。今年因薪酬糾紛引起的煤礦工人罷工,已經對該國煤炭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去年哥倫比亞產煤接近億噸,今年煤炭產量將減少1000萬噸左右。2013年上半年,哥倫比亞煤炭產量下滑13.4%。
越南是我國主要的煤炭進口國。近10年來越南煤炭產量迅速增長,從2000年的1100多萬噸,到2011年達4450多萬噸,翻了兩番。 2012年產煤4190萬噸, 比2011年減少6.1%。由于越南國內煤炭消費量上升,將不鼓勵煤炭出口,今后可能還將大量進口,出口將逐步減少。去年我國從越南進口煤炭1741萬噸,比2011年下降21.1%。今年前7個月越南煤炭出口下降1.36%,我國從越南進口煤炭下降8.9%。
蒙古國煤炭資源豐富,近10年來煤炭產量和出口量快速增加。蒙古是我國煤炭主要進口來源之一,2011年從蒙古進口煤炭2016萬噸,比上年增長21.5%;2012年進口煤炭2213萬噸,增長9.1%。
今年前7個月,我國從蒙古進口煤炭821萬噸,同比下降33.8%,其中,從甘其毛都口岸進口下降16%;從策克口岸進口下降42%。
南非煤炭產量近年來持續上升,從2000年的2.2億噸增加到2012年的2.6億噸。最近幾年基本穩定在2.5億噸左右,其中1.8億噸用于國內消費,另外大約7000萬噸出口,其中4000多萬噸輸往印度等亞洲國家,2000多萬噸輸往歐洲,還有少量出口到南美。出口主要靠理查茲港(Rechards Bay),部分從馬普托港(Maputo)外運。
今年以來南非煤炭受哥倫比亞、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煤炭對其歐洲市場的排擠,煤炭出口遇到了較大的挑戰,6月份煤炭出口同比下滑1.85%。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國。印尼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大多為褐煤和低變質次煙煤,主要分布在東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南蘇門答臘、中蘇門答臘等幾個煤炭盆地。近10年來,印尼的煤炭產量和出口量快速增加,產量從2000年的770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3.53億噸,增加了3.58倍;出口量從2000年的5846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2.73億噸,增加3.66倍。2012年,印尼煤炭產量3.86億噸,出口3.33億噸,創出歷史新高。我國去年進口印尼煤1.2億噸,約占進口總量的40%。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印尼煤7518萬噸,同比增長12.9%。印尼褐煤出口市場競爭力較弱。
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國,近10年煤炭產量平穩增長,從3.12億噸增加到4.31億噸,增長38%。目前,澳大利亞煤炭產量僅次于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煤炭生產國,煤炭年出口量3億噸以上,煉焦煤和動力煤出口基本上各占一半。
近兩年國際市場動力煤的價格下跌超過30%,煉焦煤價格的下跌幅度更大,給澳大利亞煤炭業帶來了嚴重危機。 部分煤礦因煤價下跌裁員。澳大利亞資源部長加里•格雷(Gary Grey)表示,過去一年里,澳大利亞煤炭業已解雇了逾1.1萬名工人,裁員幅度達五分之一。
今年初,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這三大礦業巨頭在不同場合表示,提出要關閉不盈利的礦場或出售煤炭資產。一些礦業公司為減少虧損被迫關閉礦井,實行減產或停產。
從煤炭需求方面看,西歐的德、英等國煤炭消費進口增加,亞洲煤炭進口大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量穩定,7月份,韓國進口動力煤790萬噸,同比增長4.0%,印度煤炭進口不斷增加,6月份進口同比增長48%。
受福島核事故的影響,2011年以來,日本核能在電力燃料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減少,原油、天然氣、煤炭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今年4月,日本廣野和日立中燃煤機組重新啟動,拉動電力企業煤炭進口量增長22%。預計下半年,日本燃煤電廠煤炭進口依然強勁,全年煤炭進口量有望超過2012年。
從上述煤炭供需兩方面變化來看,國際煤炭市場正由供大于需的失衡狀態逐漸向供需再平衡轉化。
國內來看,國家為保護環境,防止污染,將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規范煤炭進口秩序,進一步加強商品煤質量管理,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劣質煤或低質煤的進口。另外,由于進口煤炭港口場地庫存飽和,且國內煤價下降,進口煤與國內煤價差縮小,部分動力煤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進口煤價格優勢削弱,也將進一步抑制煤炭進口的增長。
預測,今年全年我國的煤炭進口量可能大體與上年基本持平或低速增長,大約在3億噸左右。
3、煤炭價格繼續下滑的空間有限
經過一年多的持續下滑,煤炭價格已經跌至全行業成本線以下,上半年近30%的企業出現虧損,主要產煤地區大量非國有煤礦停限產,對煤炭產量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國家加大煤礦安全整治力度,打非治違,一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煤礦或將退出,或降低產能,煤炭產量將進一步下降。一些省區開始探索煤電互保措施,如山西省新近出臺的“二十條”政策,一定程度上將抑制煤炭價格下滑。
國際煤炭市場價格已經出現企穩回升跡象。8月份國際市場煉焦煤價格普遍回升了10%,國內焦煤價格也出現了小幅上漲,能否持續還有不確定性。敘利亞局勢帶來對石油供應的擔憂,近期原油價格上升,海運費上漲,BDI指數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煤炭出口到岸成本也將增加。
只要國內煤炭企業能適當控制總量,穩住陣腳,煤炭價格將趨于企穩回升,出口國煤炭企業挑起新的價格戰的可能性不大。
4、去產能、去庫存需要較長時間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產能過剩,不再是過去以小煤礦為主的亂采亂掘時期的過剩,而是以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更高水平的過剩,消化難度更大。消化過剩的產能,必須有完善的退出機制,目前退出機制還尚不完善。
“熊市出現最大的原因是牛市”,煤炭行業“十年黃金期”剛剛過去,必然也要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調整期。目前,全國煤炭庫存超過一個月的消耗量,因此,去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
(二)煤炭長遠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挑戰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工業化發展水平、主要耗能產品產量規模)。
挑戰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治理大氣污染,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利用天然氣替代煤炭,限制使用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和15%),水電(2.9億千瓦,各流域加快梯級開發)、核電(4000萬千瓦)建設,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建設)。
挑戰三:國際市場競爭(資源條件、生產率、綜合競爭能力)。
機遇一:國家鼓勵煤炭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推進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今年全國將淘汰煤礦1256處,淘汰落后產能6418萬噸 )。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化(替代油氣),將開拓煤炭利用的新領域。(今年3月已有10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國家發改委“路條”,包括5個煤制天然氣、4個煤制烯烴和1個煤制油項目。繼10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批后,又有三個煤制天然氣項目拿到國家發改委“路條”,至此“十二五”煤制天然氣獲批項目已達9個)。
機遇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處在中期階段,未來10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上升1.5個百分點左右,2011年,按照常住人口計算,我國城鎮化率為51.3%(2012 年為52.57%) 。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接近80%。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和聯合國[微博]預測,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55%,2020年達到60%。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的提升,西部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這些都決定了投資建設規模還將繼續較快擴張,將拉動煤炭消費繼續增加。
機遇三:未來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速,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復合增長率應在7%以上,需要必要的能源資源保障。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發布的《2013國際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到2040年,世界煤炭消費將持續以1.3%的年均遞增速度增長,并將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能源來源的地位。國際能源署 (IEA)在2012世界能源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煤炭需求可能在2020 年達到頂峰,并將維持到2035 年。
長遠來看,我國煤炭工業發展仍然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煤炭市場將會繼續不斷發展。
(三)應對市場變化的思路與對策
煤炭經濟持續下行已經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抓改革、調結構、轉方式,共同應對煤炭市場變化,已經形成行業共識。
今年以來,協會密切關注煤炭經濟運行形勢變化,先后組織了11個調研組深入25個產煤省區、主要煤炭消費地區和沿海港口開展調研活動,多渠道反映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控制煤炭總量、規范進口煤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等政策措施建議,得到了高度重視。
完善了跨部門、跨行業的月度經濟運行會商和季度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制度;建立了“7+2”大型煤炭企業和“4+1”環渤海下水動力煤企業的聯系機制;按周發布“中國煤炭價格指數”,按月發布“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按季發布煤炭預警報告,及時發布行業信息,引導企業科學組織生產經營。
當前應對煤炭經濟運行出現的困難,還應堅持 “控制總量、規范進口、清費減負、深化改革”方針原則。
1、控制總量
按需生產。堅持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尤其是大型煤炭集團要發揮表率作用,合理控制煤炭產量,努力維護煤炭市場穩定。堅持依法辦礦,不違規建設、不違法生產、不超能力生產。淘汰落后。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優化存量、提升增量。深入研究、不斷完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及煤質差、長期虧損的煤礦退出機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自律。堅持誠信經營,不搞惡性競爭搶占市場,積極與電廠、鋼廠等主要用戶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努力維護市場秩序和行業整體利益。
2、規范進口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鼓勵進口優質煤炭,支持企業“走出去”開發境外資源,穩定進口貨源,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規范煤炭進口秩序,研究建立全國煤炭進口聯合動態調節機制,完善對煤炭進口的全面系統監控,研究制定煤炭貿易煤質評價標準,統籌煤炭進出口關稅政策,加強進口煤質量檢驗,限制高硫高灰分低質煤進口,以有利于保護環境,節能減排。
3、清費減負
繼續呼吁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繼續解決破產煤礦歷史遺留問題,推動企業主輔分離和分離辦社會職能。高度關注困難煤礦、困難企業的長遠發展問題。鼓勵發展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化一體化,拓寬煤炭利用范圍,實現多聯產、規模發展。
4、深化改革
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推進煤炭市場體系建設,改革創新企業機制,強化管理,苦練內功。
管好投資。在全社會生產能力過剩的大背景下,所有的投資和并購都應該轉向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和商業模式升級。同時要控制好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財務上留出大一點的空間。
管好資金。細化資金預算管理,量入為出,留足資金頭寸。強化存貨和應收賬款管理,減少占壓和拖欠。高度關注客戶及供應商的風險。
降低成本。加強成本管理,嚴格企業機制轉換和管理到位。要從礦區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堅持在困難情況下不減薪、不裁員,保證職工權益,促進礦區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