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07年年初,這位商品“牛人”就放言:油價遲早會突破100美元,甚至可能漲到150美元以上。當時油價剛經歷了一輪高位回調,只有50美元左右。許多人當時都對羅杰斯的言論嗤之以鼻。
但市場隨后的發展日益證明,100美元并非什么高不可及的價格。一年后的1月2日,也就是2008年的第一個交易日,紐約原油期貨盤中成功“拿下”100美元;一個月后的2月19日,油價又首次收在100美元上方——100.01美元,再創歷史收盤新高。
此后,油價又在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歷史新高,離150美元整數關僅一步之遙。某種意義上來說,油價似乎完全是按照羅杰斯的預言在走。
不過,即便明智如羅杰斯者,對油市接下來的戲劇性發展,恐怕也想都想不到。從50美元漲到近150美元,油價用了一年半時間;而從150美元歷史高點跌回50近40美元,其間只有短短4、5個月。
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油價這一波跌勢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相比7月份創下的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油價在12月5日盤中最低觸及40.50美元,創2004年12月以來的四年低點。
上一次油價出現如此猛烈的下跌,還要追溯到1996年至1998年期間,當時受亞洲金融風暴等因素影響,油價持續跳水,最低跌至10.35美元。不過,油價當時回調的時間跨度較長,且累計跌幅也不過60%,而這一輪短短幾個月的跌幅最多時達到72%。
“商品價格當前的過度下跌,就和幾個月前過度上漲的情形一樣。”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大衛·懷斯這樣對記者說。
油價上半年的暴漲,原因大致可以認為有幾個:供求關系緊張、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商品投機活動以及美元持續貶值等。在波士頓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羅伯特·考夫曼看來,這是市場基本面和投機操作共同作用的結果。
很多有識之士都認為,油價“瘋漲”的背后涌動著狂熱的投機躁動。《后凱恩斯經濟學》一書的作者托馬斯·佩利曾撰文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石油交易的性質已發生變化,在油價漲勢最猛之時,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等投機者占交易的七成,而七年前只有四成不到。在原油期貨交易的大本營美國,國會也推動了一系列針對商品期貨市場特別是油價的操縱調查。
相比之下,油價這一輪猛跌的誘因似乎更為簡單,可以歸結為金融海嘯的爆發。隨著金融危機逐步滲透到實體經濟,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紛紛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也大幅放緩,由此帶來的原油需求下滑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引發避險情緒升溫,也是導致資金大舉撤離商品市場的一大原因。
上周,代表主要發達國家利益的國際能源機構再次發布報告指出,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可能出現25年來的首次下降。歐佩克也多次表示,今明兩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均將低于該組織此前的預期。
對于近期持續下跌的油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樣的趨勢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隨著世界經濟在明年晚些時候逐漸復蘇,油價也可能回升。
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2009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明年的平均油價仍可能達到75美元的相對高位,這一價格恰好與歐佩克所表達了“合理油價水平”相當,后者在本月17日的會議上很可能大幅減產以提振油價。
國際能源機構則預計,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2009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將反彈至8630萬桶。羅杰斯最近再次公開提出,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基本面仍“完好無損”,一旦出現新的供應短缺,油價很快會反彈。
也有一些機構繼續看跌油價,比如美林本月就發布報告稱,如果中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油價可能在明年年初短暫跌破25美元。美林在主要機構中對明年油價預期最悲觀,該行認為,明年油價平均在50美元,但稱油價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末見底,隨后在明年下半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而“溫和反彈”。
巴克萊的預測認為,美國WTI原油期貨明年可能逐步重返高位,預計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均價分別為91.3美元和99.2美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預期則分別達到112美元和118美元。
一些專業人士則提醒說,隨著經濟好轉,投資人承擔風險的意愿增強,油價再次升至100美元以上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就表示,如果在明年年底,隨著經濟出現好轉,油價再度飆升,甚至重返100美元上方,“我也不會感到太驚訝”。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迪恩·馬基認為,油價的下跌趨勢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他表示,供需面的吃緊長期內仍會推動油價走高,至少會高于目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