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破百 順理成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8:14 金牛財順
星期四早上,在世界最大能源信息供應商美國普氏工作的朋友發來這樣的信息。"油價什么時候破百"曾是我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沒想到答案出現在2008年1月2日,也就是2008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在當地時間這一天的中午時分,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期貨價格突破100美元/桶的大關,收于99.62美元/桶。 話說回來,"油價破百"這件事其實早在許多市場交易員和分析員的預料之中,唯一的分歧在于什么時候發生。事實上,早在2007年10月里,普氏已經開始要求其分析部門準備有關"油價破百"的分析專題,起因就是當時WTI期貨價格一路走高,隨時都有突破100美元/桶水平的可能。而在WTI以外,兩種原油的價格早已先后突破100美元/桶,分別是2007年11月下旬的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以及上星期的輕質路易斯安那低硫原油,只不過這兩種原油的市場地位沒有WTI那么舉足輕重,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因此未能成為頭條新聞。 同樣在1月2日,倫敦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作為另外一個重要的價格基準,同樣逼近100美元/桶,收于97.84美元/桶。 現在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是,既然油價一直在接近100美元/桶的水平小幅波動,大家也接近取得共識,認為它早晚就要突破這個關口,那么,在1月2日這一天,推動油價最終突破100美元/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當天發生的可能影響油價的新聞至少有這樣兩條:一是美元繼續疲軟,倫敦洲際交易所的美元指數下跌79點,報75.911;二是尼日利亞作為產油國,國內局勢出現動蕩,但還沒有收到石油供應中斷的報告。 而在這背后,是陸續公布的一些統計數據:世界7大石油公司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總產量為每天10.338萬桶,與2006年第三季度相比下跌6%;按照國際能源署的統計,2006年的全球石油供應為每天8527萬桶,而在2007年頭三個季度輕微下跌0.2%到8506萬桶,與此對應,預計2007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將從2006年的每天8470萬桶上升至每天8570萬桶,增幅接近12%。 換句話說,一邊是2007年的需求出現雙位數的增長,一邊是供應在2007年的大部分時間基本維持在2006年的水平;如果按照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數據計算,存在每天64萬桶的缺口。 這就難怪英國一家投資銀行的石油分析員會說,(石油輸出國組織)一邊宣布產量下降,一邊又把高油價歸咎為投機行為,實在有點難以理解。 正在廣州訪問的美國智庫CATO的一位分析員同樣覺得"油價破百"很正常:美元持續疲軟,而你繼續用美元結算石油,石油價格怎么可能不上漲?現在大家那么激動,無非就是第一次看到油價顯示屏上出現三位數而出現的反應。 對于美元疲軟對油價的影響,美聯儲達拉斯分行是這樣計算的:1980年4月的WTI價格為39.5美元/桶,相當于今天的101.7美元/桶。與此同時,普氏也給出了油價必須達到104美元/桶才真是創出歷史新高的說法。 回顧之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大臣多次表達目前油價偏離市場基本面的看法,以及一些權威分析員也認為"真實市場價格"應該在5-60美元/桶,超出部分源于投機,一度也覺得很有一些道理。然而,經過差不多兩個月的觀察,現在看來只能證明這樣說話的人忘記了什么是"真實市場價格",以及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真實市場價格?簡單說它就是市場參與者基于自己的感覺而用貨幣選票選出的數字,至于有沒有投機的成分,只要我們仍然同意所謂自己的感覺本來已經包括作為市場參與者對于未來價格走向的預期,就會知道這個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其實未必有助于我們理解市場價格的形成,反而容易造成干擾。 供求關系趨于緊張的背景,加上美元疲軟的事實,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