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油危機后美國實施的石油消費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8:53 國家發改委網站
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重創了美國經濟,美國政府意識到,過度依賴石油是美國經濟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減少對石油的過度依賴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應對石油危機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美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勵石油替代和節約技術,促進替代能源的發展。實踐證明,這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執行汽車燃料經濟性標準,減緩交通運輸用油的增長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由于汽車的普及,美國交通運輸部門的年石油消費量已經達到45億噸,占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53%,并保持6%的年增長速度。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油氣儲產量在1970年均達到峰值,此后幾年連續下降,石油消費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急劇上升,美國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政策來指導能源的生產和消費。 1975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975年能源政策與節約法案》。美國實施該法案的目的是通過價格手段激勵國內石油產量的增長、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和提高汽車燃油效率。在提高汽車燃油效率方面,美國制定了《公司平均燃料經濟標準》,對汽車燃油效率進行了強制性規定。該標準設置了兩個階段性目標:1978年公司平均燃油效率達到每加侖燃油行駛18英里的目標,1985年達到每加侖燃油行駛275英里的目標。 二、成立能源部,負責綜合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工業管理 在上世紀70年代前的20多年中,美國能源消費增長速度非常快,能源進口不斷增加,因為沒有綜合性能源管理部門,對危機的應對顯得十分遲緩。1971年,尼克松總統警告說,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改善,美國面臨的能源挑戰可能演變成能源危機。尼克松要求國會授權成立內閣級別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部,負責能源管理、政策制定、能源研究和開發工作。但在尼克松的總統任期內只成立了幾個臨時性的能源管理機構。 l974年福特繼任總統后繼續推動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的重組。在1976年美國進行的總統大選中,候選人卡特指責福特政府缺少能源政策,許諾當選后將繼續進行聯邦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的重組,并建議成立內閣級別的能源部。卡特當選總統后,向國會提交了國家能源計劃,其中包括成立能源部的建議。 1977年5月和6月,美國國會兩院一致通過了《1977年能源部組織法案》,8月卡特總統簽署了該法案。該法案要求將聯邦政府能源相關職責統一到一個單一的、內閣級別的組織中。1977年10月1日美國能源部正式成立,能源部合并了國家能源管理局、能源研究和開發管理局,農業部、商業部、交通部、住宅和城市發展部的相關職能也轉移到能源部。內政部的電力市場管理職能、國防部的海軍石油儲備和油頁巖儲備項目的管理職能也轉移到了能源部。能源部初期的職責僅限于制定綜合能源政策和實施能源開發,隨后能源管理成為能源部的主要職責。目前,美國能源部的職責包括:通過可靠的、可負擔的和環境友好的多元化的能源供應和輸送,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開發創新性的能源科學和技術,確保核武器庫的安全可靠等。 三、通過立法,限制石油消費,鼓勵石油替代 上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國內建設了許多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石油和天然氣在電廠燃料消費中的比例達到35%。電力部門的石油消費從60年代初的1200萬噸迅速增長到1973年的7700萬噸,幾乎占到了當年美國石油消費總量的10%。 1978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發電廠和工業燃料使用法案》,目的是限制以石油(包括油品)和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的建設,鼓勵發電廠使用煤炭和替代燃料。法案實施后,新建發電廠大都以煤炭和核為燃料,原有的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保留為調峰發電廠,發電廠石油消費從1978年高峰時的8700萬噸下降到1985年的2390萬噸。 四、取消石油價格管制,促進節油 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物資短缺和通貨膨脹造成美元貶值,美國經濟出現衰退。1970年,美國總統簽署了《經濟穩定法案》,旨在穩定價格、租金、薪酬、利率、股息等。該法案規定,從1973年8月開始對老油田生產的石油實行價格管制,其他不在管制之列。為了應對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1973年12月,《緊急石油分配法案》開始生效,同時根據該法案頒布了聯邦能源管理行政法令。該法令對原油產量采取“老油”和“新油”兩級價格機制進行管制。1975年,《能源政策與節約法案》再次提高了兩類油的價格水平,但仍與國際油價每桶有4-5美元的差距。盡管這一價格管制實行了大約10年,但由于美國國內石油價格只相當于國際油價的一半,造成美國國內石油產量持續下降和勘探活動減少。國內的低油價也變相鼓勵了石油消費,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在1978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1981年1月,里根總統簽署了《解除石油價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結束了對油價的控制,使美國國內油價首次與世界市場價格接軌。該法案規定,要分階段放松對石油產品進口的控制。該法案實施后,由于受高油價的影響,許多老舊的、低效的小型煉油廠不再具有競爭力而被迫關閉。從1981年初到1985年,美國煉油廠數減少了101家,煉油能力減少了300萬桶/日。由于美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刺激了石油公司增加在美國國內的油氣勘探和生產投資。同時,高油價也促進了阿拉斯加地區的石油勘探開發,提高了該地區的石油產量,極大地減少了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五、制定綜合能源政策,鼓勵交通運輸部門實行燃料替代 1989年布什就任美國總統,次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為保護其在中東的石油利益而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戰爭導致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田被毀,造成世界石油供應不足,80年代中期以來持續了5年的低油價再次迅速上漲。為了應對國內能源供給緊張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布什要求能源部準備一份綜合性的國家能源戰略,應對可能發生的能源危機。1991年2月,能源部完成了國家能源戰略草案,并將核心內容提交國會作為能源立法的建議。1992年10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10月24日布什簽署了該法案。 《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的目的是重建美國能源市場。具體內容包括,鼓勵國內石油生產,增加國內石油產量;強制采用替代燃料,減少交通部門的石油消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取暖和制冷部門的石油消費。法案要求,到2000年,至少要有10%的政府和私人汽車使用替代燃料(天然氣、電、甲醇、乙醇和煤液化燃料等),到2010年,這一比例要達到30%;對政府及與政府有關的建筑強制實行新的能源效率標準,對商業和工業建筑也提出相應的能源效率要求:支持并鼓勵增加石油供應和減少石油消費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注:摘自《國際石油經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