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60美元命題:不能推后的油價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1:1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劉巍

  前言

  11月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2月輕質原油期貨收于55.81美元,為2005年6月15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與今年7月中旬的記錄最高收盤價每桶78.40美元相比,跌幅高達28.8%。盡管隨后兩天出現回調,但從整體看,并未走出9月末至今的盤整格局。

  較之歷史上由于政治原因導致石油供給減少而引發的三次油價高漲——1973年中東第4次戰爭、1979年兩伊戰爭和1990年海灣戰爭,這一次油價飆升是一種“無危機漲價”,主要源于近兩年全球經濟強勁復蘇、石油需求量大增所推動。今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油價大跌,并在55-60美元/桶附近呈現近2個月的調整,這究竟是一種脆弱的供需短暫平衡,還是暗示著四年原油牛市即將終結?未來,國際油價到底將何去何從?

  在國際油價明顯回落的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則愈顯尷尬。自去年起,為消化國際油價上漲壓力,發改委六次上調成品油價格,而今國際油價跌幅超過20%,國內油價卻始終未聞聲響,為什么在國際油價上漲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追求與國際接軌,而油價下跌時卻要講求“特殊國情”?國際油價在跌至當前水平后,國內外成品油價格是否已經自然接軌?目前是不是成平油價格改革的一個恰當時機?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后,收入并未與世界接軌的中國老百姓,是否能承擔得起油價波動的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本報誠邀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高級顧問周鳳起,縱論國際油價走勢及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是為本期“天下論衡”。

  1. 石油牛市終結?

  主持人:11月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2月輕質原油期貨收于55.81美元/桶,為近17個月以來的最低收盤價,其盤中一度跌破55美元/桶關口,那么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的原因為何?

  周鳳起:隨著美國經濟增長趨緩,石油需求有所下降,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投機資本本著“買漲不買落”的一貫特性也開始退出,必然加劇了油價的下落。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石油威脅論根本不成立,中國的石油進口還在增長(據海關總署10月1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原油的進口量飆升到1346萬噸,同比增長24%,較曾經創造增長紀錄的今年1月份增長了2.4%),但是國際油價已經大幅度下跌了。

  董秀成:我們首先要看看前期油價上升的原因:第一,對全球經濟走勢預期比較樂觀,這意味著未來的原油需求將不斷增長。第二,國際炒家的炒作,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炒作的信息基礎主要是地緣政治不穩定。第三,美國等大的石油消費國對油價放任的態度本身也導致油價升高。而現在油價之所以回落,也正是這幾個原因發生改變。國際上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期有所下調。地緣政治形勢趨緩,比如美國政府一再表示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伊朗核問題。此外,從今年上半年,甚至去年年底開始,美國的能源政策發生重大轉變,開始強調能源國際合作,包括大的石油消費國之間的合作以及石油消費國與生產國之間的對話等等。

  林伯強:油價從今年7月最高紀錄78.40美元/桶跌至9月末的60多美元/桶,這個過程確實比較快,但是最近一兩個月來,油價基本維持在55-60美元/桶之間,應該說是比較穩定的。縱觀這次油價下跌,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石油期貨的投機性特別強,而投機的特性就是放大價格波動的效果,因此才會出現油價沖擊80美元/桶的情況,而現在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回歸。我們都知道,投機都是有基點的,這一輪投機的基點主要在于供需關系上。為什么這么說呢?歷史上,油價也曾出現翻倍增長,但主要由于政治原因,比如1973年石油禁運、1979年兩伊戰爭以及1990年海灣戰爭引發的三次石油危機。但此輪油價增長并沒有出現大的政治因素,所以還是需求增長所致。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加之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猛增,導致原油需求大于供給,進而推動油價。而今年以來,石油需求增長似乎開始放慢,據統計,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費量與上年相比下降0.5%;中國石油凈進口13617萬噸,比上年減少756萬噸,下降5.3%。但我們要注意,這種需求增長導致的油價暴增比以往因政治而起的更為惹人擔憂,因為后者僅是一個短期行為,而需求增長的影響則是長期性的。

  主持人:從2002年開始,本輪油價上漲歷時已經4年左右,很多人判斷這樣一個原油的大牛市即將過去,那么您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油價走勢持有怎樣的判斷?

  林伯強:我覺得國際油價應該會在55-60美元/桶之間維持一段時間,然后會上一個臺階,并在這個臺階上適當回調、穩定一段時間,然后再不斷如此反復的臺階性的往上滾,除非供需出現特別大的變化。這種臺階式的增長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有明顯的體現。至于油價能在當前的臺階上維持多長時間,我認為主要取決于需求的增長,因為供給方面石油輸出國可以調控產量,但需求并不是想減少就減少的。為此,主要能源消費國,尤其是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必須要在節約能源、尋找替代能源等方面有所作為,以避免需求增長過快,否則油價肯定要再邁上一個臺階。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盡管說很多人告訴你不要擔心,但沒有人能保證30年后我們是否還有充足的油用。凡是說不要擔心的大多是石油公司,因為石油公司并不希望石油價格漲太高。這個問題特別有趣,你們大概都以為石油價格越高,對石油公司就越好,其實并非如此。油價升高,短期內石油公司利潤會增加,但就中長期而言,石油公司的利潤反而可能會減少,為什么?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油價越高,國家對石油資源的重視就越大,交易成本增大,國家拿走的那部分利潤也會隨之增多,甚至可能千方百計的把以前給你的石油資源再奪回來。同其它行業不同,石油正在重新國有化。記得殼牌公司在西伯利亞羅斯庫頁島的一塊天然氣資源,就因為當地政府以污染環境為由停止開采,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原因是油價太高了,當地政府想要多一些。第二,油價上漲,生產成本也會往上走,比如員工工資。

  周鳳起:總體上來說,我對未來油價是看跌的,但是也不排除在下跌過程中出現局部回升,因為油價受多種因素的刺激,比如冬季來臨,氣溫驟減,會導致需求增加,或者颶風等其他自然災害導致石油減產等,都會影響到石油的短期價格。但是總的來看,我感覺現在50多美元/桶也還是一種高位,而非正常價位,我認為起碼要跌到40多美元/桶。當然現在要從六七十美元/桶一下子降下來,供應方肯定不舒服,所以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要減產,但OPEC也不能完全來扭轉世界供需的局面。

  董秀成:原油價格的下一步走勢,將主要是取決于OPEC的政策。因為雖然目前世界市場上石油凈輸出國數量不少(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等),但OPEC國家仍然保持著石油供應上的壟斷地位,僅沙特阿拉伯一國就占有全球石油儲量的1/4,超過了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等國石油儲備量的總和,而且到目前為止,OPEC國家仍擁有很高的閑置生產能力。而OPEC的行動主要取決于自己的預期價格,按照我的判斷應該還是維持在2000年制定的正式價格區間22-28美元/桶。考慮到美元較當時貶值差不多50%,如果以25美元/桶的中間值計算,現在的油價應該是50美元/桶附近波動比較合理。但一般而言,國際期貨市場的原油價格比OPEC一攬子價格平均約高出3美元。如果OPEC想維持原來的目標,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價恐怕不能低于55美元/桶。前些日子,油價跌到60美元/桶,OPEC采取了減產等措施,我想他們實際上并不是想把油價穩定在60美元/桶,而是擔心回落到55美元/桶,甚至更低。所以OPEC下一步政策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其大幅度減產以控制價格,油價肯定還會回升。但是OPEC也存在一個問題,即其行為的不確定性很強,誠信力較差,而且成員比較松散,內部也不統一。

  2.油價改革勢在必行

  主持人:在現在國際油價已經跌到50多美元的情況下,國內成品油價格和國際同類產品相比是怎樣的?

  周鳳起:如果以上周五(11月17日)的收盤價衡量,我覺得國內外的成品油價已經基本一致。按理來說,一個月之內如果國際油價維持在同一個價格的話,國內價格就應該做出反應。假如默默無聞等到國內成品油價格高于國際水平了還不降價,受到公眾的指責就更多了,形勢也就更被動了。但是政府在這方面可能考慮很多,或者想一下子在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上做出大幅度的邁進,滯后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遲遲沒有反應,恐怕也不太好交代。

  主持人:既然國內外成品油價已經接近一致,那現在是不是國內進行成品油改革相對比較好的時機?

  董秀成:我覺得如果國際油價的跌勢再繼續下去,或者油價在現在的水平持續一段時間,新的價格機制很可能會出臺,而且價格也可能會有所回落。

  林伯強:其實我覺得即使油價沒有降到這么低,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也不能再往后推了。因為我們確實是可以做到與國際接軌的,如果政府認為某個行業或弱勢群體需要扶持,可以提供補貼。事實上,中國現在的低能源價格就是補貼,只不過由石油公司承擔了,但這本該是政府應做的事。政府補貼并不是意味著政府財政減少,因為石油企業仍然具有高利潤,政府完全可以提高石油資源稅,用于弱勢群體的補貼。可能有人認為這不過就是換個形式,但實質一樣,其實不然。因為這么做有助于形成一個合理透明的石油定價機制,這樣就可以很清楚地告訴老百姓,你現在使用汽油所付出的成本這么低是因為政府在給你補貼。而現在價格機制扭曲,所以老百姓認識不到他們所付的價格比汽油的成本還低,也不能認同成品油提價,因為他們所看到的是石油公司掙那么多錢卻還要再漲成品油價。

  另一方面理順價格機制對石油公司也有好處,因為他們的效率有所提高可以馬上通過公司利潤明顯體現出來。但是以目前這種定價機制是體現不出來的,因為現在石油公司賺的是國家低能源資源稅的錢,賠的是為國家承擔社會責任,這樣對石油公司本身也很煩惱。而建立透明價格機制后,國際原油漲價企業就加價,國際跌價企業就跌價,就是一個純粹的市場運行,不必去承擔過多的職能。很多人說國企要承擔國家責任,我覺得這是一個誤解,國企還是一個企業,如果要他承擔政府的職能,那叫什么企業?而且讓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那又怎么能衡量出它的效率如何?

  所以說,兩者產生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舉一個例子,現在電價漲價要舉行聽證會,其實根本沒有實際意義,老百姓哪里明白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在理順價格后,電價聽證就變得有意義。因為在聽證會上,可以跟老百姓算清楚這個電價是為什么漲,因為煤價漲了,至于政府那邊補貼你多少,那是政府的事,跟我們企業沒有關系。

  主持人:近年來,我國一直在試圖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那么當前的思路主要是什么?

  周鳳起:改革思路就是要和國際成品油價格接軌,因為不接軌就沒法進行國際貿易,比如國內汽油便宜,廣東汽油需求就馬上加劇,因為很多香港車都跑到深圳來加油。甚至還可能出現反走私,本來我們偷著從國外進口躲避關稅,現在反而把中國的油走私出去了。

  但是接軌要從原油接軌開始,并不是從成品油直接接軌,因為成品油價格是實時波動的,我們的機制恐怕來不及,所以國際上成品油價格比原油價格也是大概要慢一些。如果我們的原油價格和國際接軌以后,考慮到運輸的費用、到岸的價格以及加工成本、稅收等等,這樣把成品油的價格大體上能夠與國際接軌也就算是比較好的了。

  董秀成:在中國每年大量進口石油的背景下,與國際油價接軌是必然的,但是至于怎么接,我個人還是認為原來的那種“原油與原油接軌、成品油與成品油接軌”兩者同步的方式更好。如果原油一個月調一次,成品油也應該一個月調一次。但是我不太主張用間接掛鉤的方式。

  主持人:為什么呢?

  董秀成:我認為給政府增加了麻煩,操作起來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比如不同煉油廠的規模大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噸油的加工費也都不一樣,那么我們政府如何來確定這樣一個合理加工成本?政府很難界定所謂的合理加工費用,那么就只能取一個均值,但這樣實際上又變成不同企業面臨著不公平的對待,很難操作。而如果采用兩頭接軌的模式,那虧損與否就不用政府操心了。比如中石化去年因油價倒掛虧損,他可以很理直氣壯的向政府要補貼,而如果原油和成品油兩邊都接軌的話,那他虧損不虧損就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政府制定一個成本和利潤率,那么一些企業還會找你,因為他覺得政府制定的標準不合理,所以我個人認為從可操作性上考慮,成品油間接接軌的模式對政府來說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周鳳起: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肯定是要按照主流的煉油企業的成本來算,不會照顧過分落后的企業,所以前一段時間各大石油企業也是在一起商議,如果企業生產效率過低,生產工藝過分落后,成本過高,可能在競爭當中就會逐漸失去市場份額。

  3.應開征石油消費稅

  主持人:1998年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是根據前月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加權平均價格為基礎確定,但在2004年以后,由于國際油價暴漲,國內難以承受,因此中斷。那么此次成品油價格改革后,是否又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而中斷?

  董秀成:我想如果現在恢復這種政策,至少公眾反應不會太大,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宏觀經濟影響也會小一些,這是一個時機問題。政府在推出新的價格機制時,會考慮到一些條款以應對油價暴漲甚至油源中斷的極端情況,應該會有應急措施。

  主持人:您的應急措施是指什么?

  董秀成:比如油價暴漲時不完全按照原來的做法,政府進行一些價格指導,因為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承受這種壓力。另外,對后續相關產業、相關群體還會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所以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現在一接軌,過兩個月國際油價漲到90美元/桶,國內也跟到90美元/桶,政府不會這樣做。

  周鳳起:成品油價與國際接軌是否會再次因國際油價飆升而中斷,主要要看政府的改革決心。不過我個人人為,既然做了決定就應該徹底執行,而不能隨意中斷,除非改變這個決定。一旦油價與國際接軌后,政府就很難再進行干預,如果出現油價暴漲,也只能是補助一些弱勢群體和弱勢行業,但也不可能全體補助,因為國家補助的錢也是來自納稅人的,把全體人的收益拿來補助少數人高消費的話也未必合理。而對于中產以上階層的人,油價高了,正好可以抑制消費,迫使他們少開私車或者不開私車。

  主持人: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油價在一定高度有助于推進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促進企業降低能耗,尋找替代品等等,但是如果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油價走低的話,有沒有可能削弱這種促進作用?

  林伯強:一旦與國際接軌,國內油價就應該與國際油價走勢一致,這與是否能促進中國節能是兩碼事。如果中國認為油價太低,那可以加稅,但是不能把國際市場價格機制扭曲。但我覺得首先要等價格接軌以后,有了一個合理透明的石油定價機制,再考慮稅的問題,因為現在政府還得補貼,也許就是補貼少一點,可能還到不了要加稅這種情況。要不然,可能越弄越復雜,扭曲越嚴重。

  董秀成:為什么

燃油稅遲遲推不出來,原因就是現在油價比較高,如果再加上燃油稅這個杠桿,公眾就更無法承受。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低,比如說低到40-50美元/桶,我們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肯定要下降,這個時候燃油稅就會很快出來的。

  周鳳起:我倒覺得價格越高越要推行這樣的消費稅,因為這樣才能把需求抑制下來,少消費不久恰好就可以達到平衡,而不消費的人就少負擔,這是比較合理的,在市場經濟中也很容易理解,畢竟要建

節約型社會就要鼓勵節約。我認為現在燃油稅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油價過高,更多的是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問題。在這樣一個新的規則出臺以后,各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會有所變化,各自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有種種推遲的理由。

  實際上我認為比較徹底的應該是征石油消費稅,不僅僅是車輛使用汽油要繳稅,而是包括企業在內的所有石油消費者,都要交稅。而針對石油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稅率,比如弱勢群體、農業用油可以予以照顧,而國家不鼓勵能源消耗的行業,可以多征稅,這樣就可以貫徹國家的意志,而不是把這個不合理的利潤賦予企業,更何況這些石油企業又都是中外合資的企業,外國也有股份。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