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做盤無其他愛好,喜眾樂而不獨樂
初出茅廬,遭受失敗打擊
17歲考入大學的張世杰,讀的是會計專業,受喜愛做美股的恩師影響,他也對交易產生了濃厚興趣,為此便有了學習動力。大學期間,張世杰一共讀了幾十本有關投資理財的書籍。1994年大學畢業兩年后,他便做起了股票,8000元的本金兩個月增值到兩萬多元。當時國內股市是“T+0”模式,張世杰用短線的操作手法,一天無數個買賣回合,每天的交易量比當時二三百萬元資金量的客戶還要大。很快,他就進入了大戶室,并在身邊的朋友圈小有名氣。
初生牛犢不怕虎,聽聞期貨市場具有做空機制,1995年3月,張世杰拿了一萬元錢進入期貨市場,第一天便盈利了4600多元。可是好景不長,從第二天開始,他連續兩個月共賠光13次(賠光就入金,每次入金一兩萬元,最多入金5萬多元,沒錢就找親戚朋友借),合計賠了30多萬元。
慘痛的失敗經歷使張世杰背負著沉重壓力。當記者問他當時什么感受時,他淺淺一笑說:“那時候啥念頭都有過,低谷時期整天不說話、不吃飯,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知道那兩個多月是怎么熬過來的。”
家人的支持使張世杰在期貨市場堅持了下來。痛定思痛,張世杰發現自己主要是虧到了手續費上。“當時的綠豆期貨交易雙邊收費,每手交易手續費60元,那時都是填單子,我一天大概能做二三百手,多的時候有四五百手,我的交易手續費甚至比我的本金都高。”張世杰說。
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后,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張世杰峰回路轉。
后來,張世杰抓住一波行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把之前賠進去的30多萬元都賺回來了。“我記得那時候綠豆期貨價格從23490元/噸一路漲到38110元/噸,然后又從38110元/噸開始跌了一個月左右,價格又回到23000多元/噸,我抓住了這一波行情,把之前虧的都賺回來了。”張世杰回憶說。
這般“過山車”行情,考驗的是張世杰的心里承受能力。正是經歷了這樣的大行情,才練就了他后來沉著、果斷、自信、從容的交易素質。
多年沉淀,積蓄盤感和力量
和期市交易生涯初期的驚心動魄相比,張世杰接下來的期貨交易之路波瀾不驚。1995年下半年,國內期貨市場交易手續費降低,以綠豆期貨為例,手續費從原來的60元/手降到7.8元/手,這對交易量很大的張世杰來說是個好消息。
“那時下單都要填單子,報單子都要排隊,別人在排隊進場的時候,我基本上已在排隊平倉了。后來因為交易量大,我就直接站在下單員旁邊填單子,再后來我也不填了,直接喊單,最后我直接給場內下單員打電話下單。”張世杰認真地給記者描述當時每天交易的場景。
因為入市時比較年輕,開、平倉速度快,大家送了他一個昵稱:兔子。從那以后,張世杰用“兔子”跑得快的交易策略,基本上實現了穩定盈利。
從1995年開始,張世杰專注做綠豆期貨,到2000年個人財富累積過千萬元。之后,國內期貨市場步入蕭條期。2001年至2003年,張世杰拿著做期貨積累起來的財富轉至實體經濟,以求保值增值,他先后投資了裝飾、房地產等領域,但大都以慘淡收場。
不接觸實體經濟,張世杰不知道自己是那么熱愛期貨交易。
“和別人比起來,我更喜歡跟數字打交道,我能看懂期貨行情中數字跳動背后的意義,但有時候我不懂有些人說話的真實意思。”張世杰說。
歷經3年坎坷,帶著做實體生意的各種不如意,張世杰于2003年10月再次拿出30萬元進入了期貨市場。進入期市的第一天,他就盈利4萬元,第二天盈利也是4萬元……連續一周每天平均盈利4萬元。
重新進入期貨市場的張世杰如魚得水,半年時間內累積盈利500萬元,由此名聲大震。
回看張世杰的交易之路,二次入市看似一帆風順,實則離不開他平時的積累。幾乎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交易策略,但卻很難將張世杰歸為某一類。
張世杰說:“我有時候做短線,有時候做日內波段,當然也持有過隔夜單,最長的單子拿了13天,短的也就幾秒鐘。持倉也有輕重之分,行情符合我的預期,我會重倉進入,而有時倉位很輕。”
如果非要給張世杰的成功找個理由的話,那可能就是“盤感”了。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
張世杰和中國期貨市場一同成長、成熟,幾乎目睹了國內期貨市場每一個交易日的行情波動。在10多年的“期海”滾打中,他練就了百般武藝,可以自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但是,縱使行情千奇百幻,不變的是張世杰的交易理念。他認為,期貨交易首先要做到“賺大賠小”,先想好止損才能有盈利,盈虧比要在5∶1以上。其次,入市時機很重要,時機選擇不同,承擔的風險及盈利空間就會隨之變化。再次,要控制好盈利,“開倉簡單,平倉難”,“盈利有度,止損不惜”。
不僅如此,他還潛心研究,總結行情變化的規律,形成了一套“周期理論”。他認為13天為一個周期,因此他最長持倉時間不超過13天。
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張世杰在期貨交易方面的天賦,從一開始就被周邊的人羨慕。但同時,張世杰也是一豁達博愛之人。
“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幫別人賺錢,給別人賺錢比給我自己賺錢還開心。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別人分紅,這樣很有成就感,看著別人拿到錢高興的樣子,我也很開心。”張世杰笑著說。
他剛進入期貨市場時,和他同在一個期貨公司做交易的朋友,虧了不少錢。起初,他們并不相識,那位朋友看到后來的張世杰每天都盈利,就抱著試試的想法找到了他,并向其哭訴自己做期貨交易虧了20多萬元,很苦惱,壓力也很大。
經歷過傷痛的張世杰自然明白那種壓抑和苦悶,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20多萬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張世杰不假思索地對那位朋友說:“我幫你賺回來。”
張世杰幫他那位朋友操作期貨賬戶,一個多星期就把之前的虧損全部賺回來了。
張世杰還記得,他有一位同學做股票虧了100多萬元,便找他幫忙。他也是二話沒說,幫助這位同學操作賬戶,一個月左右就把之前的損失收回了。
慢慢地,慕名找他操盤的人越來越多。從2004年開始,張世杰幫著別人理財,大都以“皆大歡喜”收場。
另外,他代客理財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操作的賬戶收益率如果低于20%,就不從中提成。周邊的人對他的評價是:一位敬業愛崗、認真負責的職業操盤手。
據張世杰介紹,他最多時要同時操作十幾個賬戶,其間也找過下單員,但下錯單的現象時有出現。出于資金安全和對客戶的負責,后來他所管理的期貨賬戶都由自己親自下單。“但管理的賬戶太多,即使反應再快,也難免會有延遲。”張世杰說。
如今隨著期貨公司資管“一對多”業務的放行,張世杰通過國聯期貨資管平臺發售了一只一年期的“一對多”資管產品,之前管理多個期貨賬戶的繁瑣操作問題得以解決。
在追求良好收益之外,張世杰也非常重視風控。“幫助更多的人在期貨市場獲得穩定盈利是我的心愿。”張世杰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從沒想過停止做交易
“我很喜歡做期貨,除了這個,我沒什么其他的興趣愛好。平時一開盤,我就做交易,收盤了就看看新聞,研究研究行情,讀讀書。”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張世杰每天都如此地有規律,周末兩天時間則是用來處理一些家務事,與親朋好友聚聚,然后再補補覺。
當記者問他現在有夜盤了,“白+黑”地做盤,身體有沒有吃不消?他自嘲說:“我也覺得奇怪,怎么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夜盤反而狀態更好,我可能就是天生做交易的命。”
當然,張世杰在交易中也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對于如何調整狀態,他的方法首先是把既有盈利“落袋為安”,只要有盈利就取出,這樣便于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忍耐”+“等待”。除此之外,就是給自己放松一下,看看書,聽聽歌。一般來說,張世杰用這些方法就能很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這可能就是一種天生的熱愛,無法改變。”張世杰說,“就像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不管那個人怎樣都不令人煩,我對期貨就是這樣的感覺。”
雖然已在期貨交易道路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張世杰認為自己還會有提升,至于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他無從知曉。他從沒有想過停止做交易,并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我身體允許,我想像巴菲特、索羅斯一樣,活到老、學到老、交易做到老。”張世杰說。
交易感悟和態度
凡事皆有規律,總結規律,可以發現數字跳躍背后的奧秘;
交易勝率固然重要,但制定“賺大賠小”的交易策略才是制勝的法寶;
一切源于喜歡,對期貨交易毫無緣由的喜愛,是堅持不懈追求盈利的源動力;
獨樂不如眾樂,幫別人賺錢是我最大的樂趣;
活到老,學到老,交易做到老。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來源:“期貨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期貨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期貨日報",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