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巖
大商所理事長劉興強在16日召開的“中國及全球期權市場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內地各家交易所正在積極準備、爭取盡快推出期權產品,未來一段時間,期權將成為中國衍生品市場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并將成為市場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劉興強表示,期權是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期權創新也是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他說,從西方發達市場經驗來看,期貨、期權、遠期、互換等衍生品市場發展與現貨市場發展互為補充,共同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加快期權創新步伐,有利于豐富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內涵和層次,盡快形成期貨和期權聯通互動的衍生品市場格局、深化衍生品市場與現貨市場的緊密聯系。
同時,作為衍生品市場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期權以其特有的功能,為市場主體提供有效平臺、以較小的資金量來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迫切需要更多的避險工具,推進期權創新對于實體經濟穩步發展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尤其有助于促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升級轉型,有利于期貨市場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當前中國內地市場開展期權創新的條件日趨成熟,中國市場開展期權創新已迎來重要機遇期。”劉興強認為,目前中國開展期權交易已沒有法律障礙,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及《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等法規對期權交易已作了規定。從監管實踐來看,經過多年探索,中國證券期貨市場集中統一的監管體系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監管經驗。從市場發育來看,中國證券期貨市場經過多年發展,相關股票、債券、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等市場運行平穩,培育了一大批熟悉市場規則、運行流程和市場風險的投資者,具備開展期權交易的良好基礎。
在期權上市的準備工作方面,劉興強指出,目前中國內地各家交易所已制訂有關期權交易、結算、風控等各項規則制度,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已基本完成有關技術系統建設和改造,并組織開展了仿真交易,不少產業和機構客戶、期貨公司等組建了期權業務團隊。
從時機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美衍生品市場以集中監管、統一清算等為主要內容的監管改革逐步推進,場外衍生品市場也步入了調整期,場內市場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交易所市場作為新興市場,雖然發育較晚、體系不全,但總體發展速度較快、發展空間廣闊。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內地期貨市場也面臨挑戰,在這一大背景下內地交易所同樣面臨著改革、創新和開放的任務,開展期權創新是其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劉興強同時也指出,盡管中國內地市場開展期權交易的條件已日趨成熟,但也還面臨不少挑戰,包括投資者不了解、不熟悉期權工具,中介機構對于期權理論、運行規律和實踐操作等還缺乏深刻認知,交易所在期權的制度設計、產品開發、系統建設和風險防控等方面實踐經驗還不足等。
“不下水永遠不知道河流的深淺,真正的技術需要在實踐中掌握。”劉興強建議加快期權產品上市步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相關產品設計、業務制度和技術系統,市場各方應繼續加強期權知識的宣傳培訓,加強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和學習,為期權上市創造良好環境。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