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產業在改善產能過剩、優化布局等方面,將迎來徹底的轉變
回顧2013年有色產業的發展與變化,以及產業政策的迭出,真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不乏對產業影響深遠的舉措。從年初的“綠籬行動”,到5月外管局“20號文”祭出,再到年內兩輪鋁減產,海外LME倉儲制度修改等對于各金屬產業格局的影響正在日漸形成,一場有色產業結構升級的序幕已被拉開。
借助12月20日有色夜盤的推出,相信有色品種交投低迷的現狀將有所改觀,而伴隨著未來活躍度與流動性的提升,又會進一步刺激資金進入。這使得有色品種在價格發現與風險規避這兩大功能上更有效,更充分。對于有色產業而言,則意味著企業利用期貨這一風險管理工具,在對沖現貨價格風險、平滑利潤曲線、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等方面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未來幾年有色產業的結構升級、產能“精致化”的過程中,這無疑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有色行業價跌利減態勢持續
產量上,除鉛產出同比下降外,銅、鋁、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根據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國內精煉銅、電解鋁、鋅以及鉛累計產量分別為623.81萬噸、2011.52萬噸、489.34萬噸、418.38萬噸,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3.5%、10.8%、11.6%、-6.9%。
相比前年同期,精煉銅同比增速減緩1.5個百分點,電解鋁同比增速減緩2.6個百分點,鋅市同比增速大增20.7個百分點,鉛市同比增速減緩11.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有色行業的產能擴張仍在繼續,尤其是銅和鋁市產能增加進一步提速。
價格上,四大基本金屬尤其是銅、鋁、鉛跌幅顯著。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截至11月底,滬銅、滬鋁、滬鋅、滬鉛活躍合約全年平均價格分別為53097.8元/噸、14565.1元/噸、14918.4元/噸、14333.9元/噸。與前年同期相比,滬銅下跌7.2%,滬鋁下跌7.8%,滬鋅下跌1.8%,滬鉛下跌7.2%。
利潤方面,有色金屬行業整體盈利情況依然不理想,尤其是礦采選業利潤下滑較大。根據統計局數據,1—10月,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1438.14億元,同比下降2.5%,雖然降幅小于前年同期的21.1%,但盈利下滑的狀態依然沒有扭轉。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502.21億元,同比下降12.4%,較前年同期降幅2.4%顯著擴大。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935.93億元,同比增加3.8%,較前年同期的降幅29.7%出現明顯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前9個月,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775.0億元,仍然處于同比下降中,降幅為1.5%。不過,從銅產業上市公司三季度報來看,前三季度包括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在內的12家銅上下游企業實現利潤22.67億元,較前年同期降幅高達56.9%,2012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在48.7%。由此來看,今年銅行業的經營業績更為堪憂。
政策約束與自發調整并行
2013年,有色政策迭出,這其中以年初啟動的“綠籬行動”為典型代表。
2月,《海關總署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固體廢物監管,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的工作意見》發布,自此開啟了長達10個月的“綠籬行動”。在此期間,有色金屬廢料的進口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特別是廢銅進口。海關數據顯示,1—11月,中國進口廢銅量接近398萬噸,累計同比下滑9.9%,前年同期進口量為441.6萬噸。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綠籬行動”的開展,使得各地海關在具體操作層面,對廢料進口增加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提高了進口廢料抽查比例,對貨物滯留港口征收額外費用,因為部分口岸檢驗設備不足導致通關速度減慢等問題,這使得國內進口商資金周轉的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基于對中國“綠籬行動”的政策顧慮,為避免不必要的貿易糾紛,海外供貨商亦傾向于減少對中國的出口。
除“綠籬行動”之外,過去一年我們還見證了外管局“20號文”在融資銅市場激起的千層浪,以及年內兩輪鋁減產,海外LME倉儲制度的改革,下半年鉛鋅的環保風波等。
上述重要的政策與調整,給予整個有色產業改革的信號。改革,一方面體現在,將環保與有色產業之間的矛盾解決提升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另一方面,面對有色產能過剩而利潤薄弱的窘境,著力推動“精致化”、“清潔化”、“高效化”產能格局的建立。
事實上,我們從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領會到本屆決策層對于“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視程度明顯強于往年,且此次會議還專門提出以環保等約束手段來治理產能過剩,這進一步佐證了我們上文的判斷。歸根結底,當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開始加速進入一場結構升級的改革大戰,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僅僅是最初的序幕而已。
期盼有色“精致化”時代到來
伴隨著未來這場結構升級戰的不斷推進,有色產業在改善產能過剩、優化產能布局與效率、提高生產對環境的友善程度等方面,很有可能迎來徹底的轉變,一個“精致化”產能時代或將到來(這里的“精致化”,我們定義為產能向資源稟賦占優的區域或組織集聚的過程)。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看到了銅產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例如原料進口依賴度偏高、銅下游產能擴張過快、銅加工企業集中度偏低等。而今年,我們認為原料特別是銅礦的進口依賴度將進一步提升,不過。下游產能的擴張或有所放緩。此判斷主要是基于銅產業持續承受的環保壓力。
2013年長達10個月的“綠籬行動”,令廢銅進口顯著下降,而據了解,目前決策層有意將“綠籬行動”常態化,即形成一個長效機制,長期約束和規范有色廢料的進口。加之受內外比價限制,廢銅進口在中長期內或將保持相對低位。這會引起以下三方面的變化:
第一,為彌補廢銅進口的減少,對銅精礦的進口會增加,再考慮到明年TC/RC的提高,這使得銅礦進口依賴加劇。第二,由于廢銅進口限制,更多的銅冶煉企業轉向粗煉設備的投產,即粗銅產能得到提升,這使得原本存在于粗煉環節的生產瓶頸趨于消失,精銅供給受到廢銅的影響將日益減弱。第三,當廢銅供應緊張時,下游銅加工企業將不得不購買價格更昂貴的電解銅,這使得原本盈利水平就低的中小加工企業業績進一步下滑,這或許能夠抑制未來下游產能的過快擴張,同時在優勝劣汰中,大幅提高銅加工產業的集中度。而集中度的提升,能夠為“精致化”產能格局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國內銅精礦同樣受到環保問題的困擾,2013年包括江西銅業城門山銅礦在內的多個銅礦山被列入了國家環保部通報整改的環境違法企業名單,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國內銅精礦階段性的產出受阻。從統計數據來看,1—11月,銅精礦產量累計同比增速在5.4%,遠低于去年同期的累計同比增速29.7%。2014年,相信決策層在環保與有色之間的矛盾平衡上依然不會松懈,國內自產銅精礦的增速很有可能進一步下滑,這也許能夠抵消一部分海外銅礦放量給價格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由于銅礦進口量的上升,國內銅市自2012年開始的過剩格局依然難改。
“東減西增”推動高效產能布局
在經歷了去年兩輪鋁廠減產之后,國內電解鋁行業的洗牌已經悄然開啟。從價格低迷時河南、江蘇、湖北等地高成本鋁廠的主動退出,到《鋁行業規范條件》明確要求160KA以下落后產能淘汰,新建產能必須采用400KA及以上電解槽,再到電解鋁直供電模式的日益普及,如今的鋁行業已經越來越推崇產能的低成本與高效化,換言之,鋁廠的投建正愈加突顯成本低廉與資源稟賦占優的趨勢。
這直接引起了國內電解鋁在產能布局上的“東減西增”,具體表現在,1—11月,西北總產量達到了1075.28萬噸,占到總產量的比重接近55%,顯著高于前年同期的47%。這其中新疆地區的電解鋁產出增長迅猛,11月產量已經升至27.44萬噸,僅次于河南,而前年同期新疆產量僅在11.27萬噸。此外,我們也看到諸如河南神火這些原本處于高成本區域的老牌電解鋁企,早在2011年就率先進入新疆,近兩年其位于河南省內的鋁產能關停了近四成,而新疆神火的產能投放則穩步攀升,產能西遷的用意顯而易見。
再考慮到2014年1月印尼禁礦令執行的風險,盡管2013年鋁土礦進口規模巨大,短期應不存在供應短缺的危機,然而一旦禁礦令長期推行,那么中國電解鋁的原料缺口就極有可能出現,而即便只是原料進口價格的上漲,也會進一步加快鋁行業的洗牌,推動電解鋁產業向資源稟賦占優的區域更快集聚。
國內鋅產業洗牌將更為猛烈
近兩年,鉛鋅產業遭遇的環保風波不斷,包括鉛鋅礦、鉛鋅冶煉以及鍍鋅污染、血鉛事件等,預計環保問題仍將持續性對鋅鉛上下游施加壓力,促使產業加速整合。
此外,相比鋁產業,國內鋅產業的洗牌表現得更為猛烈,上半年葫蘆島鋅業宣告破產重整,或給了市場一個鋅產業觸底的信號。盡管我們沒有看到精煉鋅產出數量因此受到顯著影響,但其背后結構性的改變或許正在逐漸生成。伴隨著大型鋅企的重整,整個鋅產業會更傾向于在成本與利潤、環保與生產之間尋求一個更佳的平衡,最終實現鋅產能布局在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上的形成。
從參與期貨市場的力度來看,有色產業近兩年的情況并不理想。2012年1月,銅、鋁、鋅、鉛四個品種的成交量占到全國的15.13%,而到11月,已經降到3.2%。特別是銅和鋅市場,交投活躍度明顯不及2010年和2011年。資金對于有色板塊關注度的下滑,也構成了有色價格難出現趨勢性行情的部分原因。而價格長時間振蕩,又進一步使得資金吸引力下降,形成了惡性循環。
借助12月20日有色夜盤的推出,相信有色品種交投低迷的現狀將有所改觀,而伴隨著未來活躍度與流動性的提升,又會進一步刺激資金進入。這使得有色品種在發揮價格發現與風險規避這兩大功能上更有效,更充分。對于有色產業而言,則意味著企業利用期貨這一風險管理工具,在對沖現貨價格風險、平滑利潤曲線、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等方面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這在未來幾年有色產業的結構升級中,在有色產能“精致化”的過程中,無疑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