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期貨 > 美國QE3對中國經濟影響 > 正文
如果說前面的QE1-2是全面爆破的刺激點的話,那么QE3就更像是一個定向爆破的刺激點,主要是針對美國MBS債券,這相對于直接購買國債等手段來講范圍要小很多。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來說會小一些,雖然資本仍會流向蹺蹺板的另外一頭,但影響力相對于前兩次QE而言還是要小一些的。
歷史上無數次金融危機的本質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就是流動性消失導致的金融系統收縮沖擊引起了危機。這種危機看上去總是很真實,好像經濟真的不行了,其實只是錢的數量問題。金融危機引起銀行恐慌,資金流動發生問題,消費者和企業的現金流都受到沖擊,實體經濟跟著衰退。當年的大蕭條中就是如此——— 我們曾以為大蕭條是實體經濟出了問題,后來才發現是錢不夠。2008年以后的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實際上和其他形式的危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解決危機避免蕭條的最好做法就是創造充裕的流動性,吸收各種形式的債務,進而給實體經濟創造來自于流動性、信心等多方面的復蘇要素。
量化寬松政策的本意就是通過美聯儲自身負債表下的證券資產組合這一美聯儲可以控制的變量的調節來支配基礎貨幣的供應。當美聯儲靈活地改變其證券資產規模的時候,可以輕松地支配基礎貨幣的短期和長期變動,這種負債表下證券資產組合的擴張隨即便會帶來基礎貨幣流動性的擴張,當一家央行購買大量資產———Q E1是各種有毒資產,Q E2是長期債券,而這次Q E3則是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簡稱M BS)——— 無論是證券資產組合中的哪種購買,從實質上來看都是一樣的,擴張流動性。
通過購買各種證券資產組合、債券等操作,美聯儲實現了從有到無地創造貨幣的過程,將購買債券款存入那些出售債券的銀行的戶頭。此時美聯儲將準備金及基準利率降低到接近于0的水平,意即,如果這些銀行將資金存放在美聯儲的賬戶名下,僅僅只能賺取美聯儲支付的那點微不足道的0.25%利息。而此時這些銀行就可能更愿意去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如果企業用這筆資金購買設備,家庭用它買房買車,那么經濟就可以雄起了。
美聯儲購買M BS債券對經濟中最重要的房地產行業會產生巨大的幫助,如果說前面的Q E1-2是一個全面爆破的刺激點的話,那么Q E3就更像是一個定向爆破的刺激點。眾所周知,如果大規模購買任何資產都會推高資產價格,而債券價格上漲就意味著收益率下降。由于美聯儲要購買的是M BS,購買的行動就直接會降低買房的借款成本(M BS債券收益率)。此外,有些投資者(例如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持有的將近1400億的M BS債券)會因為美聯儲購買的債券價格上漲而清倉出貨,轉投其他資產,比如企業債券,這相應地會推高企業債的價格,降低這類債券的收益率,使企業的借款成本下降,進而促進企業的消費開支。
此次的Q E3毫無疑問從某種程度上還是超出了普遍的預期,其關鍵就是伯南克的“不封頂”的態度,這比起前面兩次Q E來說,態度的更加果斷性點燃了市場的預期,美聯儲明確將購買債券項目與就業掛鉤,稱將持續購買債券,直至看到勞動力市場出現明顯好轉。這種承諾也給了我們一個更加明確的參照物,失業率不接近6%的水平,就有理由相信伯南克是不會把腳跟從Q E3的油門上挪開的。
對于中國而言美聯儲的Q E3是否會產生類似于Q E1-2那樣巨大的負面沖擊呢?筆者認為答案或許是不一定。
雖然Q E1-2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輸入,從而帶來通脹的壓力,以及美元貶值導致本國商品競爭力下降等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副作用的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卻是全球一體化的不平衡問題。美國依托其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以及危機爆發后先救虛擬經濟的行為,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通過推高全球通脹的方式來緩解自身的危機。但Q E1-2毫無疑問還是給面臨著全球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的所有經濟體注入了強有力的強心針,雖然由于全球一體化下的不平衡問題導致了很明顯的蹺蹺板效應(一頭高,一頭低),但不能說這是美國Q E政策的單方面錯誤。
加快全球經濟再平衡的步伐,中國經濟加快改革和轉型的步伐才是解決當下蹺蹺板效應最好的方法,一味地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調高準備金蓄水池,加息抑制通脹)這樣的手法最終吃虧的還是中國自身的企業,加快改革步伐,修正體制壟斷,放開民間資本渠道這才是中國應該積極應對的關鍵所在。
此次Q E3相對來講比較集中,正如前文提到的是一個定向爆破的寬松計劃,主要是針對美國M BS債券,這相對于直接購買國債等手段來講其范圍要小很多,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來說會小一些,雖然資本仍會流向蹺蹺板的另外一頭,但影響力相對于前兩次Q E而言還是要小一些的。
付鵬(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原英國倫敦所羅門金融集團對沖基金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