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期貨 > 多個品牌食用油漲價遭發改委約談 > 正文
國家發改委于24日約談了中糧及益海嘉里,希望食用油價格維穩的消息給7月份集體陷入漲價狂潮的食用油行業潑了一盆冷水。這是今年食用油企業被二度約談。
“現在油脂除了棕櫚油,其他食用油的原材料都在上漲,尤其是大豆、毛豆油。”東方艾格油脂分析師常桂先表示,企業漲價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食用油價格調整是必然趨勢。
一方面發改委表現出要穩定市民油瓶子的決心,另一方面因原材料價格飆升,企業利潤空間備受擠壓。在這矛盾體面前“約談”究竟對抑制食用油價上漲有多大作用?
食用油頻頻漲價
“其實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已經約談過食用油企業。”常桂先透露。而4月份的那次約談有著特定的背景。今年4月份,魯花上調了花生油的價格,而金龍魚也對旗下花生油和菜籽油的價格上調了8%,福臨門同樣將花生油價格上調了8%。
時隔三個月,食用油企業再度引來發改委“約談”,最直接的原因同樣是最近市面上多個花生油品牌價格頻繁變動。此前金龍魚方面向南都記者證實,從本月初已經下發調價通知,對旗下花生油產品平均調價8%,預計本月底零售終端會完成該價格體系的調整。此外,中糧福臨門也向南都記者表示,中糧福臨門花生油經銷商價格調整于7月中旬開始。而記者從渠道人士處獲悉,7月中上旬,魯花再對旗下花生油的價格進行上調,調整幅度約7%,但暫未反映到終端渠道。
據本周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與4月1日相比,7月23日,純花生油全國日均價漲幅已經超過10.0%。目前純花生油價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7月23日,全國純花生油價格較2011年同期上漲近20.0%,較2010年同期上漲近40%。
對食用油生產企業而言,“約談”在近幾年,特別是在高通(微博)脹的2010年和2011年,已然成為家常便飯。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根據國家審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CPI指數從年初的4.5%穩步下跌至6月的2.2%,這意味著通脹的壓力已經有所放緩,何以發改委在此時仍要約談食用油企業?
記者致電發改委政府公開信息辦公室以及新聞辦詢問此事,接聽電話人士均以不清楚此事,并未正面回應記者的提問。“今年C PI有所回落,如果這個指標下半年回升,對國家下半年經濟整體調整不利。作為民生產品的食用油,如果其價格維穩,對C PI指標的穩定有幫助。”浙商期貨首席油脂分析師朱金明分析認為,國家或是出于穩定物價,利于下半年出更多政策刺激經濟的考慮而約談食用油企業的。
瘋狂的原料
發改委有著穩定“油瓶子”的美好初衷,然而企業有著強烈漲價的沖動。今年以來花生、大豆等原料價格的節節攀升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是造就這組矛盾體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儲糧7月中旬在中華糧網發布的花生仁全國收購均價走勢圖顯示,去年年初,花生仁的價格處于8400元/噸的低位,然后逐步回升,2011年8、9月花生仁價格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約13500元/噸。此后花生油價格一路下跌,一度回落至今年年初的11900元/噸,目前價格為12616元/噸,比今年年初上漲10%。
發改委“約談”大棒之下,此前在4月和7月集體漲價的食用油企業的態度突然變得十分謹慎。“下半年價格走勢不好說,得看下半年原料的價格走勢。”一花生油品牌的內部人士表示。
盡管其不愿透露現在原料上漲對企業利潤擠壓有多嚴重,但卻給記者透露了另外一組數據:一斤油大概需要2.5斤花生米。如果按此比例來算一桶花生油(5L)大概需要12.5斤花生。如果按當前花生原料12000元/噸粗略估算,一桶花生油花生原料的成本約75元。“花生米價格在低位的時候曾經有過8000多元/噸。”
如此對比,花生油生產企業一桶花生油的成本較低位時增加了超過20元。“上游花生米今年普遍減產,今年下半年原料價格估計難以回調,再加上人工成本、包裝、運輸成本都在漲,下半年業界都看漲。”
鑒于同樣的原因,常桂先認為下半年花生原料價格只會看漲不會看跌,但對上漲的幅度表示不好預測。“畢竟需求量、產量等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觀察7月以來由花生油企業發起的這波食用油漲價潮,其距離發改委約談僅有三個月。“企業上調食用油價格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食用油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常桂先認為,約談并不能阻止食用油漲價的勢頭,國家可以給企業定向銷售國儲大豆等方式彌補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
大豆油接棒漲價?
菜籽油、花生油兩大小眾油種已經先后調整過價格,主流油種大豆油的情況又將如何?“近期沒有漲價計劃。”面對記者的提問,金龍魚的一位內部人士言辭謹慎。在此價格敏感時期,企業顯然不愿過多提及價格問題。雖然同樣是面臨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但大豆油所面臨的壓力要明顯比花生油更大。
進入6月下旬,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加劇了今年大豆減產的預期。目前,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國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均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大豆供應能力下降已是既定事實。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報告預測,美豆產量為30 .5億蒲式耳,較上月減少1.55億蒲式耳。“今年年初美國大豆市場大豆的價格僅為1100美分/蒲式耳,但現在的價格飆升到1600美分/蒲式耳。”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浙商期貨首席油脂分析師朱金明透露,此價格處于歷史最高位。這對依靠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大豆油生產企業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
常桂先透露,國內大豆油原料90%來自美國與南美的巴西與阿根廷,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目前為4679元/噸,去年年底的價格為3757元/噸,漲幅高達25%。
“按照慣例,一噸大豆壓榨成毛豆油和豆粕之后,利潤在- 100元至100元間波動,但在現在的原料成本之下,利潤空間下跌到-300元至-400元之間。”朱金明表示,毛豆油精煉成大豆油之后價格比較穩定,因此并不能保證精煉環節企業能做到多大的利潤提升。“從進口大豆原料到終端食用油銷售,出現一定虧損已經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壓榨虧損,不壓榨則失去終端市場。”朱金明認為,目前豆粕的價格處于高位,食用油企業可以通過豆粕來彌補一部分大豆油的虧損,如果下半年豆粕這波上漲行情回落,大豆油有需要通過價格補充虧損的可能性。
南都記者黃麗嫦 實習生張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