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水 北京報道
游資再次嗅到新一輪極端天氣炒作的味道,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等農產品期貨狂飆,而國內期貨市場小麥、玉米和稻谷也蠢蠢欲動開始布局。
5月26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期貨出現12040手增倉,近3000萬的資金已經悄然布局,而從5月23日開始,已經有6000多萬增量資金布局早秈稻;增量資金的入場帶動小麥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一周上漲1.5%,早秈稻期貨一周上漲3.13%,玉米期貨的持倉量更是達到70萬手成為布局的重點,20億左右的資金在豪賭玉米漲價。
中糧期貨農產品分析師佟遠明注意到中國小麥和稻谷價格一直受政府調控影響,美國市場糧食價格是自由浮動的,遭遇炒作的力度更加猛烈。此前一周,投資者已經將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推高了10%,玉米期貨飆升了11.43%,大豆上漲了3.6%。
新一輪炒作之風來源于全球極端異常天氣的疊加效應,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暴雨洪災導致300萬英畝農田被淹,玉米和大豆播種推遲,而小麥和棉花產區得克薩斯州遭遇了干旱;中國早秈稻主產區長江中下游一直高溫少雨,是1954年以來降水最少的干旱天氣,西歐小麥和谷物產區也正在經歷嚴重干旱可能減產。
“投資者沉浸在全球異常天氣帶來的狂熱炒作氛圍之中,而大多數去年漲幅比較大的農產品今年全球種植面積擴大這一事實被忽略了,去年小麥旱災嚴重的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天氣良好。”佟遠明告訴記者。
國際炒作致輸入通脹壓力大
北京中期研究院農產品期貨分析師馬兵干脆把自己發布的研究報告題目就叫《世界各國異常天氣頻發 農產品炒作因素增加》。馬兵告訴記者,國際農產品的炒作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是,新一輪極端天氣和資金炒作是否帶來全球糧食危機,繼續惡化全球通脹形勢呢?實際上,通脹帶來的加息壓力正在上升,市場已經預計6月初央行會再次加息。
國際農產品的炒作會不會引發更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市場各方分歧嚴重,正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對于大宗商品走勢出現的分歧一樣,多空雙方爭奪激烈。
眼前的歐債危機、日本地震和核危機、北非的動蕩、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和中國反通脹的貨幣緊縮政策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影響著全球經濟基本面,短期內全球收緊流動性和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必然深刻影響到大宗商品的價格。
高盛呼吁投資者短期內清倉大宗商品的頭寸,而摩根大通認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沒有結束需求依然旺盛,依然看好大宗商品的走勢。
大宗商品經歷5月初的一場暴跌之后是否已經卷土重來,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張宜生認為,高盛和摩根大通這些國際投行都不可信,他們的言論與自己的倉位密切相關,現在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短期內,大宗商品已經見頂,尤其是有色金屬等工業品再創新高的可能性很小,但繼續暴跌的可能性也很小,實體經濟的需求支撐還是很強勁,大宗商品可能會等待經濟形勢明朗再做出方向性選擇。
“相比較而言,農產品的表現要強勁一點,極端異常天氣必然帶來糧食的減產,全球的糧食消費需求不會減少,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需求還在不斷上升。”張宜生認為,糧食漲價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有利于節約糧食,也就節約了土地。
“目前,我們面臨的是輸入型通脹,首先,原油的價格不由我們控制,而且價格還會上漲,外部環境和炒作等這些問題中國很難控制。”張宜生認為,通脹難以避免,我們需要進口糧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只能被動接受含有金融泡沫的大宗商品價格。
早秈稻對糧價影響不大
長江流域是中國早秈稻的主產區,去年就因為生長前期的低溫寡照和后期洪澇災害的影響出現減產。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全國糧食產量為54641萬噸,連續7年增產,但是,早稻總產量為 3132萬噸,比上年減少204萬噸。早稻產量前三位的湖南、江西和廣西三省區合計占全國減產的76.1%。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氣溫持續偏高,已經導致長江中下游稻谷主產區的嚴重干旱天氣;氣象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長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體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73%。
“其實,目前旱災僅僅是影響推遲了早秈稻的插秧,后期有降雨或者灌溉條件后,還可以補,不如去年早秈稻揚花期低溫寡照和洪澇災害對產量影響大。”佟遠明說,中國北方的小麥主產區大部分是水澆地,灌溉設施條件比較好,這和歐美農業完全靠天氣還是有區別,今年旱災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很小。
“去年早秈稻3000多萬噸,而稻谷產量是1.9億噸,早秈稻占稻谷產量的15%,比例很低,主要用于工業用途。”中國糧食儲備總公司新聞發言人程秉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儲備和消費的重點是小麥和中晚稻,早秈稻是小品種,對糧價的影響很小。
國內稻谷炒作將曇花一現
干旱沒有對早秈稻現貨價格產生太大影響,但已經形成早秈稻價格上漲的市場預期。資金開始潛伏早秈稻期貨,鄭州商品交易早秈稻期貨開始引領小麥和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出現量價齊升的行情。
在小麥、稻谷和玉米三大糧食主要品種中,小麥和稻谷中國基本能自給,玉米還存在一定缺口。國儲剛剛利用美國芝加哥玉米期貨大跌重啟了100萬噸玉米進口,國際游資借異常天氣和中國需求炒作已經導致芝加哥玉米期貨的狂飆,市場都在預期一旦中國大量進口玉米將迎來一輪暴漲。
馬兵告訴記者,因為美國玉米種植接近尾聲,洪災導致3%左右的玉米改種了大豆,國內豬糧比一直在1:7處于很高的位置,下一步生豬存欄擴張會導致飼料需求的增長,資金都在等著玉米價格上漲。
但程秉洲表示,國儲進口玉米僅僅是臨時補充庫存需要,不具有長期性,目前,國家糧食儲備豐富,旱災對糧價影響不大,不會導致新一輪糧價上漲。
佟遠明認為,國內小麥和早秈稻的炒作不可持續,中國是最重視糧食安全的國家,國家儲備的小麥和稻谷庫存都很多,小麥國儲庫存至少還有1700萬噸,這些還僅僅是可以公開的臨時庫存,中國還有大量從來不公開的中央庫存和隱形社會庫存,中國不會發生糧食短缺的問題。
北京冠通期貨總經理劉小紅最不看好炒作小麥和早秈稻這些品種,這兩個品種的定價受國家調控影響力很大,國家儲備充足,自給率很高,不需要進口,炒作只是跟風外盤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