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珊 | 來源: 中國經營報
2011年一季度食品價格平均上漲11%,漲幅遠高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5%。近期長江、淮河流域又出現嚴重旱情,這是否會推動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認為,農產品價格將緩慢上漲,存在投資機會。
《中國經營報》:你怎么看待今年下半年的農產品價格走勢?
李國祥:隨著劉易斯拐點到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用盡,未來的勞動力成本將呈上升趨勢,而今年中東局勢不穩,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尤其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影響化肥、農藥、農用機械等農用物品的價格。所以,未來農產品價格依然會上漲。
但政府已經深刻意識到農產品價格上漲對經濟基本面的影響,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在貨幣政策上緊縮流動性,通過一些行政手段去調控物價。在保證農產品運輸的流暢性上也推出了一些力度比較大的舉措。因此,我判斷今年的漲幅會小于往年。但如果政府抑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影響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一旦供不應求,又會導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反彈。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農產品是否存在投資機會?
李國祥:近年來,政府對我國各個區域的農業結構進行大調整,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小麥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水稻分布在東北平原和長江中游一帶,棉花主要分布在新疆。同時,人口越來越向城市繁榮地帶集中,比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人口集中地和農作物產區分離,加重了國家的運輸壓力。現今我國整體處于農產品供求的“緊”平衡狀態,再加上雨雪天氣影響,很容易出現價格的區域性不平衡。
從國際看,人口增加、資源減少,世界農產品供求一直存在缺口。近幾年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又導致全球農產品的大幅減產,使得供需缺口再次擴大。比如,俄羅斯是小麥的主要出口國,由于天氣原因,2010年該國小麥產量減少超過9%,當年俄羅斯小麥幾乎沒有出口,國際市場小麥供給非常緊張。
除此之外,生物能源成為農產品的另一消耗渠道,每年美國40%玉米用來生產燃料乙醇。總體看,農產品需求的增長速度總是快于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供給增長的速度。農產品確實存在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中國經營報》:強勁的看多預期背后,投資農產品要注意哪些風險?
李國祥:首先,國際石油價格是農產品投資的影響因素之一。如果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人們利用農產品生產生物能源的意愿就更加強勁,推升農產品的需求和價格。但石油價格下滑,也會影響生物能源的投入,進而影響農產品需求。另外,政府管制也是不確定因素。資本進入期貨市場,對農產品炒作超過一定限度,期貨市場價格出現虛高狀態,必將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管。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