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姜 楠
編者按:進入5月,一度以上升演繹瘋狂的大宗商品市場又以大幅下跌告訴我們,瘋狂還有另一面。而背后錯綜復雜的原因以及動蕩的國際環境,仍然迫使我們去探個究竟。
5月和煦的陽光給人以心靈的寧靜,卻無法平復大宗商品市場的不平靜。
進入5月,包括油價、黃金、白銀在內的多種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其中原油價格甚至跌至每桶99.65美元,為3月16日以來首次跌破100美元;而白銀5月份以來的累積跌幅更是接近30%。5月9日和10日間,由白銀領銜,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上演了“報復性反彈”,10日油價收復100美元以上,而金價也升至1500美元上方。但好景不長,在美元走強的打擊下,11日大宗商品市場再現暴跌。至14日,原油價格仍在100美元下方徘徊,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再度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關口,創下一個星期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而7月白銀期貨合約價格則下挫至每盎司35.013美元,能源期貨價格在前一周的交易中下跌了0.8%,創下30年以來的周度最高跌幅。整體來看,多種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掉頭向下”的現象。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都可能引起北美大地的颶風,那么集合了原油黃金等這些關系經濟命脈的大宗商品交易狀況就更牽動市場神經了。對于這一段時間以來大宗商品市場劇烈震蕩的原因,市場人士各執一詞,見仁見智。
全球經濟悲觀預期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動,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來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明朗!敝袊缈圃菏澜缯闻c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東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隨著標普宣布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債危機再度走向風口浪尖,而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最近一次議息會議上并未作出近期加息的暗示,諸多因素導致美元指數出現反彈,這就必然帶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跳水”。
而且,伴隨全球通脹局勢的惡化,不少經濟學家都下調了對部分新興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最近歐美各國公布的糟糕經濟數據無疑又給了市場當頭一棒。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非農生產率增速放緩,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超出預期,市場對新近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普遍悲觀,而德國3月份制造業訂單也出乎意料地下降4%。再加上歐佩克可能考慮在6月份增產以及美國原油庫存增加等消息,也令投資者神經緊張,從而引發市場拋售行為,導致5月份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落差。
“從一定程度上說,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現象已經與全球經濟復蘇需求基本面不成比例!蓖鯑|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量化寬松政策影響下,大量資金涌入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市場,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旦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投資者往往會通過巨額資金的交易放大其供求方面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過山車”的現象。
而童林期貨分析師李文鋼則認為,國際商品的基本面變化不大,是大環境背景的變化導致大宗商品的暴跌。希臘的債務危機、法國上周公布的赤字擴大到14%以及原油高位盤踞等都加劇了大宗商品的劇烈震蕩。
中美兩大市場疲軟
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新興經濟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影響力也在不斷發揮效用。從這一點上看,國泰君安分析師張晗認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和當前美元上漲的原因,在于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趨緩和新興市場緊縮效果逐步顯現。從深層次上來分析,由于美國正在遭受債務危機,這次石油等大宗商品以及金銀等貴金屬價格暴跌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在這一背景下,大量對沖基金紛紛做空期貨,推波助瀾。如此數萬億美元的全球流動資金同時默契地“做市”,那么大宗商品價格不暴跌也要暴跌。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一直靠國民超前消費來拉動。這種超前消費占據美國經濟發展動力的70%,直接導致其國內的石油需求量居高,加之美國石油大亨對世界主要石油資源的控制,國際油價不斷創新高使得美國從中獲利。
隨著大量日用消費品和初級工業品轉向中國生產,美國開始大批進口廉價中國商品。這樣,美國人的超前消費拉動的不僅僅是美國經濟,也有中國經濟。但現在,由于美國深陷債務危機,再加上次貸危機造成的影響猶存,美國人的超前消費受到了遏制。這一點也影響到中國的市場需求。而一直靠出口拉動的中國經濟也勢必因此而放緩。
當全球兩大主要市場出現疲軟,推動石油價格上漲的動因消失,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以及金銀等貴金屬價格下跌便是早晚的事。
也有分析認為,弱勢美元政策、泛濫的流動性,只是本輪商品牛市助推器,供需缺口才是商品牛市的真實基礎。真正主導商品牛市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歷史上人口數量最大一次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想象空間巨大。
瑞達期貨商品研究院負責人徐志謀就認為,是中國需求的下降最終拖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徐志謀稱,國內商品市場從春節過后即進入逐級下跌走勢,內外盤倒掛曾一度緩解市場看空情緒。而五一過后外盤“補跌”,國內商品多頭信心瓦解,價格加速下跌。
技術調整使然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微博 專欄)認為,這次大宗商品的暴跌主要原因是前期累積漲幅過大。暴跌之前,紐約市場白銀期貨4月25日創下49.845美元/盎司30年來高位;黃金期貨5月2日上觸歷史新高的1577.40美元/盎司;棉花期貨2月18日有史以來第一次逼近每磅2美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微博 專欄)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認為近期金、銀等大宗商品的暴跌是一次“獲利回吐”行為,這與2008年下半年的情況非常類似,當時油價從147美元的高位跳水至34美元,正是一個由投機行為推動的反向賺錢的典型。
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喻猛國也表示,大宗商品本輪下跌可以理解為技術性調整,從經濟周期的角度看目前應該處在復蘇階段的中期,更多體現在既不擔心二次衰退又沒有高漲的時候,商品會出現震蕩。
其實,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而且對于市場上的任何動向都可以從技術的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釋,暴漲暴跌也總是和人類的貪婪相伴相行。有觀點直陳,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是典型的過度投機之后的套現行為。
牛途還有多遠
本世紀初,美國小布什政府上臺后,確定了擴張軍備和全球反恐兩大戰略,龐大的防恐開支、減稅計劃和公共醫療支出,讓美國政府入不敷出。美國政府繼而放棄了強勢美元政策,美元自此進入了貶值周期,泛濫的流動性成為商品牛市的助推器。2001年以來商品逐漸進入本輪大牛市,初始時間為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并在2004年和2005年得到進一步確認,在2006至2008年左右完成從大牛市初期到中期的轉換,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下出現中斷,但在各國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實施后,2009年起商品開始強勁反彈,一直至今。
事實上,判斷大宗商品的前景,首先要判斷支撐其走牛的根本因素。
如果是單純的獲利回吐,技術調整需要,那么如銀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所言,“屬于短期突發事件”,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修復技術指標及時間的推移,商品走勢將逐步回復原有運行軌跡。
如果判定主因為新興經濟體的強勁經濟增長力,盡管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但今年來看,其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那么資源類商品的需求應該是長期性的,這可能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帶來支撐。所以,本輪牛市不會輕易結束。不過,牛市的延續并不代表行情就要一直不斷地上漲,政策可能導致商品市場寬幅波動,業內人士認為,短期甚至中期回落調整是2011年商品投資者需主要關注的風險。
而對于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更多的業界專家將美國的貨幣政策看做風向標。因為,在這一輪大宗商品的震蕩中,美元與大宗商品的蹺蹺板效應非常明顯,表面上看,美元的強力反彈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而美元是否進一步走強,還要看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是否持續。
宏源證券海外宏觀分析師徐陽表示,大宗商品目前仍處于去庫存階段,而經濟增速回落使得需求正在減退,短期來看大宗商品已經見頂,未來經過調整之后,隨著全球經濟全面復蘇,真實需求的上升,大宗商品價格才會重新走強。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東看來,當前更應當關注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內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他認為,雖然歐洲央行已經開啟加息步伐,但歐美寬松貨幣政策今年內仍將是主調,由此國際投機資金的融資成本較低的現象也將持續;加之近年來大宗商品市場金融化,國際資金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力相當客觀,這可能會使得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金融市場大起大落在今年更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