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還是逃跑?
商品價格出現兩年最大跌幅,4月11日至今標普GSCI 指數(代表24項原材料)跌幅達10%,中國、印度、波蘭、瑞典及南美洲各國紛紛都加入控制通脹行列。
高盛證券自4月11日起,一再要求客戶在未來3個月Underweight(調低比重)商品項目,自去年12月起至今年4月,商品不但跑贏債券、股票,亦是過去14年中最長的一次升市。
巴克萊資本公司估計,今年3月底投資者共持有4120億美元原材料資產,賬面利潤超過50%,一旦獲利回吐,壓力很大,因此4月起亦建議客戶在未來3至6個月內減持。
農產品如可可、小麥、大豆、棉花,亦有不同程度跌幅。根據調查報告,4月底止大部分基金仍看好商品期貨,其中以摩根士丹利紐約的Hussein Allidina為佼佼者,其次是羅杰斯,他認為5月份只是調整市,不用驚慌。
世界是否又再一次顛倒?
fight or flight?(反擊還是逃跑?)QE2會否重演QE1(2010 年4 月至6 月)的走勢?即標普500回落16%,美匯指數由82上升至88,直到去年6 月份美聯儲宣布推出QE2才再改變。我們要記住這次繁榮期是由美聯儲一手創造出來的,如果未來沒有QE3,也就如此了。拉登之死極可能引發美元短期強勢,各位要小心。
另一有趣的事是錢幣商對銀幣的操作:當白銀20美元一盎司時,錢幣商愿出32美元收購Silver Eagle銀幣,即溢價12美元或60%;當白銀升至25美元,錢幣商出價37美元收購Silver Eagle,溢價48%;當白銀升上50美元,他們停止買入,并將Silver Eagle銀幣按市價出售(即無溢價)。大部分錢幣商已將他們過去在37美元以下收購回來的Silver Eagle,全部在50美元左右賣掉,存貨極少,在此恭喜他們眼光一流。
通脹不可“對付”
不少人問我如何對付通脹?Well,我自從1967年進入社會做事開始,通脹從來沒有消失過。1969年12月我開始寫文章之時,已解釋什么是通脹,即是流通貨幣增加而不是物價上升了,這點要搞清楚。通脹不但在1967年已存在,相信由1913年美聯儲成立時也已開始。
換言之,通脹不是什么新事物亦無法“對付”,投資者心態應該是如何在通脹壓力下生存并從中獲利!
雖然流通貨幣供應量只升不跌,但各種投資項目卻起起落落。
1980年時,如你問我如何對付通脹,我的答案是買債券,1984年答案變成買樓;1989年變成投資股票;1997年變成到國外買樓;2007年10月變成拋空期指!
2007年4月,美國貨幣基礎只有8220億美元,到2011年4月已上升到25000億美元,上升三倍,可見全球通脹之嚴重。
今年6月30日,美聯儲完成購入6000億美元債券后又如何?請記住巴菲特的格言:①不要輸錢;②不要忘記上一句。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在看不清形勢前盲目投資,十之八九沒有好下場。 一、歐豬五國危機估計,今年需注資7000億歐元去應付。德國、法國等國家是否愿意承擔?二、美國州政府債券在2007年無力償還的規模約3.48億美元,2009年已上升至64億美元,目前估計有問題的州政府債券約1170億美元。美國政府是否愿意承擔?三、日本及中國將減少購買美國國債,未來美國國債賣給誰?這個34萬億美元市值的債券市場如下跌10%,可令債券持有者損失34000億美元。
面對上述危機如何投資?約翰·保爾森在2007年拋空美國房地產次按債券賺了150億美元,2008年拋空金融股再賺50億美元,2009 年大購黃金賬面上已賺了不少。最近索羅斯賣金而保爾森繼續看好,他認為黃金可見4000美元一盎司。誰對誰錯?
今年他又在申請香港期貨牌照,是否計劃打港股主意?大部分人沒有約翰·保爾森的膽色,只會崇拜過氣股神巴菲特。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聯儲局為了支持政府打兩場戰爭增加了多少貨幣?1979年底,伏爾克出任美聯儲主席時,聯邦政府負債9070億美元,到今年是23.7萬億美元。1960年代那次濫發貨幣曾引發美國二次衰退,這次已引發2008-2009年衰退,沒有人知道會否出現二次尋底,正所謂“估中者成王,看錯者敗寇”。
沒有內需猶如無根之花
一個產業發展初期可以只依賴出口,如果不能同時發展內需市場,就有如無根的花朵,只會開花不能結果!因為匯率波動、貿易限制,隨時可扼殺一個產業。典型例子是香港1950年至1980年所建立的制造業,因沒有內需市場,一旦失去廉價優勢(廉價勞動力及廉價土地),香港制造業便一蹶不振。
中國內地過去30年亦是依賴出口,令制造業欣欣向榮,如果無法發展出一個內需市場,命運將一如1980年后的香港制造業,一旦失去廉價優勢便可能凋謝。換言之,選股大方向是挑選那些能轉型成功、同時內外兼備的企業,而非那些過分依賴出口市場的企業。
曹仁超
以下七類人一定賺不到錢:一、崇拜偶像型。例如視大行報告如圣旨或視某某知名人士如神明,一味盲從而不自己思考;二、過分保護自己型,遇上少少挫折便置身事外。這類人最熱衷于行使“止蝕”,不肯同投資項目共渡時艱。有一天該股飛升后又后悔莫及,忘記“止蝕”只是用作糾正自己錯誤決定而非護身符;三、大學內的高材生。他們因在學系內有成就而自視過高,忘記投資只需“通識”、不需“專業”。他們往往將普通問題復雜化,加上不愿和別人溝通而鉆牛角尖;四、藝術家脾氣型。往往自視過高而失敗;五、會計師型一味計死數而忽略大趨勢。會計師十分喜歡找出公司的缺點而不懂欣賞公司的優點;六、走“精面”型。例如憑關系上位、利用別人的工作去邀功,一旦面對真正考驗便倒下來。投資時亦一樣只憑關系而非分析去決定買賣,一旦消息不正確便損失慘重;七、冷淡悲觀型。無論什么事表現皆十分冷淡,看事物必從悲觀角度。他們不投入又怎能成功?
看完上述分析,你是否是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