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美聯儲27日宣布繼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通脹恐懼心理正在推動,把流動性轉化成通脹避險商品和貴金屬,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的趨勢很可能會繼續。
28日,美元指數繼續下滑,一度跌至73.02點,刷新2008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此前一交易日收于73.61點。國際黃金價格也漲勢強勁,28日亞太盤中一度上沖至1535美元,年內漲幅高達10%。
“伯南克的講話大大緩解了未來加息的可能,并降低了市場對于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鐵定不會推出的堅信程度。”銀河期貨分析師付鵬認為,美國雙率失控變得非常肯定,首先黃金市場毫無疑問仍將持續上漲,1600美元應該很快就能見到;其次美元會加速貶值,不排除下破2008年金融危機最低點的可能;再者商品市場或將從膠著狀態逐漸地轉入到逐漸體現貨幣因素的影響中,金融屬性強勁的商品或將率先打破這種膠著狀態。
當前農業領域推升價格上漲的因素已由食品過渡到非食品,并呈現剛性上漲的特征。僅就上游價格而言,通脹情況也并不樂觀。除蔬菜外,其他品種的價格下跌并不明顯,甚至如糧油、水果在內的很多品種仍然維持環比上漲。
國際糧價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歐洲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旱情,受此影響,歐洲市場糧食作物的價格開始攀升,其中小麥價格最近一個月來已上漲15%,如果未來歐洲春旱形勢進一步擴大,甚至威脅到其他傳統的小麥主產區,那么將很可能會再次引發新一輪的當地糧食、食品價格的上漲。而目前北半球也正在進入作物備耕的關鍵時期,北半球各種植區的天氣變化將尤為引人關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三大糧食品種價格仍維持上漲態勢。
同期,在國內生產資料及大宗商品價格方面,最為搶眼的是煤炭價格的上漲,并引致鋼鐵、化工產品等一系列產品價格的上漲。顯然,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能源緊張格局仍然是2011年經濟增長和周期波動的核心風險之一。
煤價漲電價不漲的局面下,“電荒”必然全面蔓延,高耗能產業拉閘限電成為必然選擇。屆時,鋼材、鋁、鉛、鋅等上游基礎大宗商品價格由于供求緊張而出現價格上漲局面,難以改變。
與此同時,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市場仍然蕩漾在資金流動性泛濫的河水中。盡管本月雖然經歷了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的雙重壓力,但市場利率低位徘徊的趨勢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變,實際負利率格局仍在,市場資金面相對寬松,顯示了“政策從緊,市場寬松”的格局。上周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上卻是凈投放資金,這種一手加準備金,一手放貨幣的政策也顯示了在控通脹和保增長問題上的糾結。
顯然,商品本身供需緊張,加上流動性“覆水難收”的大背景下,商品價格將行進在“深水區”,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趨勢可能會繼續。